微生物所創建全染色體編輯的高產丁醇細胞工廠

2020-12-06 中國科學院

微生物所創建全染色體編輯的高產丁醇細胞工廠

2017-11-06 微生物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利用代謝工程與合成生物學技術,創建高效生產天然或非天然化學品的微生物細胞工廠,已展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然而,實驗室構建的工程菌株大多基於質粒系統完成,通常需要抗生素和誘導劑來保證功能基因和途徑的穩定存在,這為大規模低成本生產帶來挑戰。在染色體水平上進行基因編輯與操作,創建完全沒有質粒、基因表達無需誘導的高產工程菌株,對於化學品的生物製造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由於染色體拷貝數少、目標靶點不清楚、基因表達水平低、基因操作相對困難等因素,見諸報導的全染色體編輯的高產工程菌株很少。 

  針對這一挑戰,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員以大宗有機溶劑和潛在生物燃料——正丁醇為目標產品,以大腸桿菌為底盤細胞,創建全染色體編輯的丁醇細胞工廠。該研究的基本策略是將細胞工廠構建分為在染色體上創建生物合成途徑與全染色體編輯優化兩個部分,通過交互循環操作,不斷強化丁醇途徑以及底盤細胞對丁醇途徑的支持能力,從而提高工程菌株的丁醇生產能力。經過以上策略獲得的丁醇高產菌株,在簡單批式發酵中可以產生20g/L的丁醇,達到產丁醇大腸桿菌最高水平;對葡萄糖的得率達到理論最大值的83%超越天然的產丁醇梭菌,顯示出全染色體編輯代謝工程的潛力。該菌株生產丁醇不需要添加任何抗生素和誘導劑,已在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中試平臺完成了放大測試,效果良好,具有工業化生產應用的潛力。 

  該研究使用一系列基因組操作技術,包括同源重組、l噬菌體Red重組技術、CRISPR/Cas9Tn5轉座子突變等,在大腸桿菌染色體水平上對38個基因進行編輯和操作,通過理性和非理性策略相結合,解決競爭碳流的副產物較多、丁醇生產能量和還原力不足、染色體基因表達強度弱等問題,最終獲得了具有工業應用潛力的高產丁醇細胞工廠,為創建全染色體編輯的化學品高產細胞工廠提供了範例。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國家863計劃項目等資助,並已申請中國專利,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Metabolic Engineering上。 

  論文連結 

  利用代謝工程與合成生物學技術,創建高效生產天然或非天然化學品的微生物細胞工廠,已展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然而,實驗室構建的工程菌株大多基於質粒系統完成,通常需要抗生素和誘導劑來保證功能基因和途徑的穩定存在,這為大規模低成本生產帶來挑戰。在染色體水平上進行基因編輯與操作,創建完全沒有質粒、基因表達無需誘導的高產工程菌株,對於化學品的生物製造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由於染色體拷貝數少、目標靶點不清楚、基因表達水平低、基因操作相對困難等因素,見諸報導的全染色體編輯的高產工程菌株很少。 
  針對這一挑戰,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員以大宗有機溶劑和潛在生物燃料——正丁醇為目標產品,以大腸桿菌為底盤細胞,創建全染色體編輯的丁醇細胞工廠。該研究的基本策略是將細胞工廠構建分為在染色體上創建生物合成途徑與全染色體編輯優化兩個部分,通過交互循環操作,不斷強化丁醇途徑以及底盤細胞對丁醇途徑的支持能力,從而提高工程菌株的丁醇生產能力。經過以上策略獲得的丁醇高產菌株,在簡單批式發酵中可以產生20g/L的丁醇,達到產丁醇大腸桿菌最高水平;對葡萄糖的得率達到理論最大值的83%,超越天然的產丁醇梭菌,顯示出全染色體編輯代謝工程的潛力。該菌株生產丁醇不需要添加任何抗生素和誘導劑,已在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中試平臺完成了放大測試,效果良好,具有工業化生產應用的潛力。 
  該研究使用一系列基因組操作技術,包括同源重組、l噬菌體Red重組技術、CRISPR/Cas9、Tn5轉座子突變等,在大腸桿菌染色體水平上對38個基因進行編輯和操作,通過理性和非理性策略相結合,解決競爭碳流的副產物較多、丁醇生產能量和還原力不足、染色體基因表達強度弱等問題,最終獲得了具有工業應用潛力的高產丁醇細胞工廠,為創建全染色體編輯的化學品高產細胞工廠提供了範例。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國家863計劃項目等資助,並已申請中國專利,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Metabolic Engineering上。 
  論文連結 

列印 責任編輯:侯茜

相關焦點

  • 微生物所創製出用於高效生物製造的「Y型人工菌群」
    利用微生物將生物質原料轉化為燃料、材料和化學品是生物製造領域的研究熱點,其關鍵挑戰是如何實現生物質中葡萄糖等六碳糖和木糖等五碳糖的同等高效利用。  已經有很多研究嘗試對單一菌株的代謝途徑進行改造,或採用不同的菌株進行分工合作,以實現五、六碳糖的同步利用。但受限於五碳糖不能被高效利用,目標化學品的生產效率普遍不高。
  • 「細胞工廠」——未來主流的生產工廠?
    ,也能被認為是虛擬概念,它的功能與我們平常所熟知的「工廠」一樣,能夠生產工業化學品,具有不同生產階段的「車間」,如微生物的細胞器等;但細胞工廠的本質又區別於「工廠」,有時可能只是一類微生物,並不具備完善的流水線工程。
  • 「細胞工廠」——未來主流的生產工廠?
    細胞工廠的構建理念 細胞工廠可以說是真實存在的,也能被認為是虛擬概念,它的功能與我們平常所熟知的「工廠」一樣,能夠生產工業化學品,具有不同生產階段的「車間」,如微生物的細胞器等;但細胞工廠的本質又區別於「工廠」,有時可能只是一類微生物,並不具備完善的流水線工程。
  • 科學家建立食氣梭菌大片段基因簇染色體整合表達新技術
    該研究在化能自養型一碳氣體利用菌——食氣梭菌中建立了一種基於噬菌體位點特異性重組機制的大片段基因簇染色體整合表達的新技術,為新型一碳氣體化能細胞工廠的創建和研究提供了有用的遺傳操作工具。  一碳氣體(如CO2、CO)是儲量巨大的游離性碳資源。
  • 張學禮:合成生物學促進微生物細胞工廠構建
    另一方面,自然微生物即使能生產某些化學品,其產量也很低,不具備經濟可行性。如何拓展微生物細胞生產化學品的種類和如何提高細胞的生產效率是限制細胞工廠產業化的兩個關鍵技術問題。生物製造瓶頸石油資源是目前運輸燃料和整個化工產業的基礎。然而,石油資源是不可再生的,並且以其為基礎的化工煉製是一個高能耗、高汙染的過程。
  • 生物工程師的致富之路:微生物細胞工廠打造指南 | 微生物「智」造
    那麼,工程師是如何打造微生物細胞工廠呢?各個環節會使用到哪些新技術?現在真的已經有這樣的細胞工廠了嗎?大院er和生物工程師們推出了微生物「智」造專題,我們將為你講述這些「工廠」裡的故事。中國科學院有一位「億元教授」,在國外完成學業後回國組建實驗室。他開發出一種比較先進的能夠產L-丙氨酸的「工廠」。
  • 生物工程師的致富之路:微生物細胞工廠打造指南
    )、情緒催化劑(酒精)……而如果有了生物工程師的介入,微生物可以變得更強,「變身」成「細胞工廠」,為人類謀求更大的福利。先進的微生物細胞工廠,可以讓人類獲得更加廉價的化學品。而工程師的技術越先進,某種程度上代表國家在生物技術領域的競爭力越強。 那麼,工程師是如何打造微生物細胞工廠呢?各個環節會使用到哪些新技術?現在真的已經有這樣的細胞工廠了嗎?大院er和生物工程師們推出了微生物「智」造專題,我們將為你講述這些「工廠」裡的故事。
  • 天大團隊構建微生物定製合成細胞工廠
    目前,該團隊已構建了定製合成的微生物細胞工廠,發酵生產的丹參素產量達7g/L以上。該成果屬於國際領先水平,發表於生物技術類高水刊物《代謝工程》、《微生物細胞工廠》上,且擁有國家授權發明專利。  我國是丹參素植物提取物的主要生產國家。但傳統的提取方法為水提醇沉,不足之處是乙醇濃度過高,使原料中丹參素等酚性成分損失較大,含量不穩定。
  • 歐盟科技人員利用先進細胞工廠技術生產高效微生物
    因此,篩選或「製造」出優質高產的枯草芽孢桿菌,成為酶化工業提高產量質量的關鍵。歐盟第七研發框架計劃(FP7)提供300萬歐元資助,由歐盟6個成員國及聯繫國法國(總協調)、德國、荷蘭、丹麥、瑞士和美國,7家科研機構與企業科技人員組成的歐洲BASYNTHEC研發團隊。
  • 微生物所與大連化物所圍繞「生物煉製細胞工廠的科學基礎」973項目...
    微生物所與大連化物所圍繞「生物煉製細胞工廠的科學基礎」973項目舉行雙邊交流會 來源:微生物研究所 2007-09-28 09:42     微生物所與大連化物所圍繞「生物煉製細胞工廠的科學基礎
  • 青島能源所構建高效產烴細胞工廠研究獲進展
    隨著藍細菌等天然產烴微生物脂肪烴合成途徑的發現,利用這類天然途徑作為合成生物學元件構建高效細胞工廠,成為一種可持續、可再生製備脂肪烴生物燃料的潛在途徑。然而目前已報導的生物產烴途徑效率都很低,不具備工業應用潛力,因此通過生物工程技術大幅提高脂肪烴生物合成效率是當前的研究重點。
  • 微生物所輔因子自平衡的全細胞催化劑設計取得進展
    微生物所輔因子自平衡的全細胞催化劑設計取得進展 來源:微生物研究所   發布者:ailsa   日期:2017-11-22   今日/總瀏覽:2/3925
  • 新研究可提高微生物「細胞工廠」產能
    新華社北京9月1日電 現在許多微生物被用於生產人類所需的藥物、化工原料等,它們微小的細胞可謂是一個個「細胞工廠」。一個國際團隊近日成功分析出「細胞工廠」中不同「生產線」的特點,有助於提高微生物的產能。
  • 全細胞工廠技術——舒朵麗TM的核心競爭力
    從早期的「油水乳化技術」到「動植物萃取技術」,再到如今的「全細胞工廠技術」,可以說,每一項技術都推動著化妝品產業的前進。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美和健康的雙重追求,富集天然植物原料的有效成分,提高其功效性及安全性,成為化妝品植物功效原料開發的主要方向。
  • 微生物所發表固碳展望文章
    微生物所發表固碳展望文章 2016-11-18 微生物研究所 【字體:大  文章進一步指出,近年來生物固碳途徑重構或創建取得了很多進展,但限制生物固碳效率的另一重要因素——能量供應還需要更加重視。未來,大幅度提高人工生物對光能的利用效率,或實現對低成本電能的直接利用,將是生物固碳領域的競爭焦點。
  • 中國人工合成生命裡程碑:創建全球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
    Cohen)教授、38歲即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青」資助的覃重軍,從鏈黴菌研究開始向微生物染色體合成、改造、重編程方向轉型。曾經對原核生物駕輕就熟的覃重軍隨後大膽假設:真核生物是否也能像原核生物一樣,用一條線型染色體裝載所有遺傳物質並完成正常的細胞功能?
  • 中國科學家成功創建世界首例人工單染色體真核細胞
    中新社上海8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繼2010年美國科學家創建世界上首個「人造生命」之後,中國科學家又讓「人造生命」獲得重大突破——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這一合成生物學領域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科研成果,北京時間8月2日獲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
  • 我國科學家成功創建世界首例人工單染色體真核細胞
    央視網消息:2010年,美國科學家創建了世界上首個「人造生命」——原核生物支原體,引發世界關注。時隔八年,中國科學院研究團隊與國內多家單位合作,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染色體的真核細胞,取得了合成生物學領域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突破。
  • 中國科研團隊在國際上首次人造單染色體細胞
    日前,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覃重軍研究團隊與合作者歷經4年努力攻關,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是合成生物學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突破。該成果於北京時間8月2日在線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