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賭徒到投資天王,他用這招打敗人性的貪與怕

2021-01-11 小基快跑

導讀:看過了很多股市投資大師,今天來了解一下債券之王——比爾·格羅斯。拼搏了近半個世紀後,這位75歲的老天王在今年2月宣布退休,而他的傳奇故事,還是會被人們時常提起。

「請用一句話形容你自己?」

他頓了一下,兩雙拇指互相摩擦,指尖有磨損痕跡,然後,緩緩從口中吐出這句話:"易受傷的(vulnerable)。"

不可置信的我們,反問他兩次:"vulnerable?"

"是的,易受傷且充滿不安全感(vulnerable and insecure)。這是我用來描述自己的話。"

眼前這個瘦高、謙遜的人,是全球最大一檔債券基金(Pimco總報酬基金)的操盤手。

比爾·格羅斯

他,掌管的資金達8100億美元,是股神巴菲特的四倍。

他,更是唯一摘下三次晨星最佳固定收益基金經理人的人,30年業績打敗大盤。

易受傷的人?30年不敗的投資天王?

沒錯,是同一個人。

他,叫做格羅斯,是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投資長,又被譽為債券天王(the Bond King)。

四十多年前,他,只是個帶著200美元盤纏,在拉斯維加斯賭桌上拼命的小賭徒。如今,他的身價近13億美元,在美國加州的拉谷那海灘擁有兩萬平方的豪宅。

這,是一個小賭徒變成手握千億資金的債券天王的故事。他的一生,都在與情緒作戰,因為他「認識自己」、「踢掉自大」,而能站在迎風的浪頭上,持續30年。

進出市場低調,動向受全球矚目

一棟白色建築物,它只有四層樓高,毫不起眼。然而,位於三樓的交易室,卻被人們稱做「海灘」(The Beach),與5000公裡外的 「大街」(The Street,即華爾街)遙遙相望。

「海灘裡正在做什麼?」人們總愛猜測「海灘」的秘密,不亞於他們關心巴菲特的收購案、美聯儲在秘密會議做的決議。海灘,正是Pimco(The Pacific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mpany,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的作戰總部。「海灘」之地位,不只在於其操控的龐大資金,而是裡頭有一位市場先知──格羅斯,以精準的長期趨勢預測見長。

最經典的事件莫過於2000年2月底。突然,華爾街一陣騷動,一連串債券買盤湧現,美林、高盛等投資銀行的交易廳耳語著:「格羅斯進場了,『海灘』現身了!」如同野火燎原般,市場瘋狂搶進債券,幾小時後,債券價格扶搖直上。幾天後,也就是三月份,美股觸頂,從此未再回到高點,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科技泡沫大崩盤。當然,股市崩盤,也揭開了債市牛市的序幕。

債市與股市,就像翹翹板一樣,當股市籠罩烏雲時,債市便陽光普照,因此,即使格羅斯操作的是債市,他的一舉一動,仍吸引全球目光。因為體量龐大、進出快速低調,他率領的部隊也被形容為「安靜的巨鯊」(Quiet Sharks)。

求學時為了一個賭注,6天跑200公裡,腎破裂還照跑

走進Pimco交易室,我們被要求禁語,交易員們緊盯盤面,空氣緊張而凝結。交易室左邊,就是天王格羅斯的辦公室,是個15平米不到的小房間。然而,回到最早的問題,這位容易受傷的先生,如何三十年不敗?

線索要回到格羅斯辦公桌後的肖像畫之一,傑西·利弗莫爾(Jesse Livermore),他的投資偶像。利弗莫爾摩是史上最有名的投機客,從一個號子裡的擦黑板小弟起家,到叱吒華爾街的金融大亨,一生八次大起大落,最後自殺。

三十年來,格羅斯的辦公室裡,始終掛著利弗莫爾的照片,以及他的名言:「投資人必須提防很多東西,尤其是自己。」(An investor has to guard against many things, but most of all against himself.)凡是人,都有情緒;格羅斯、利弗莫爾,因為易感,甚至比一般人更容易受影響。

因此,利弗莫爾倡導認識自己,格羅斯也以此惕厲自己,在生活、投資上發展出一套高度自律的系統,藉以打敗情緒。

格羅斯出生於美國中部的小康家庭,雖然內向,被人稱為獨行俠,內心卻無比好強。大學時代,在朋友的起鬨下與人打賭,從舊金山跑到加州卡梅爾(Carmel)。為了贏得賭注,即使跑到最後8公裡路時,他的一個腎臟已經破裂,他還是堅持繼續跑,在6天內,跑完兩百公裡,跑完後立刻被送進醫院。

這股強烈要贏的欲望,讓他專注地做每一件事。好友、財經作家提摩西(Timothy Middleton)形容,為格羅斯贏得桂冠的技術都有一個共同點:嚴格而專注的自我要求。

大學畢業那年,一場車禍改變了格羅斯的命運。住院療養時,他讀到加州大學教授索普(Edward O. Thorp)所著《打敗莊家》(Beat the Dealer)一書,教人用記牌方式在二十一點撲克牌遊戲獲勝。出院後,他帶著兩百美元到賭城試身手。

從賭桌悟出投資心法,用長期觀點打敗人性中的貪與怕

為了儘量保存賭本,他住進一天只要六美元的印地安飯店,每天走路到拉斯維加斯大道上的四後賭場(Four Queens),找免費食物吃。

一開始,格羅斯受不了周圍環境的煙味和酒氣,經常無法集中注意力;如果運氣不好,幾小時,甚至一、兩天都沒贏,他會沮喪的不敢回到賭桌上。有時,他經常這裡玩幾把,再換到另外一張桌子,或者到處觀察,哪個發牌員比較會帶來好運。

後來他發現,一直換賭桌,根本無法記住莊家已經出了哪些牌,也就無法預測牌盒裡還有哪些牌。而且,暫停會打斷賭博的節奏和專注。

因此,格羅斯決定長期抗戰,每天在賭桌待上16個小時,連賭4個月。其間,就算他輸了大注,也從不退場,繼續留在牌局中,用兩美元下注。就這樣,當初的200美元盤纏,竟然翻了五十倍,成為一萬美元。

這個小賭徒,不只贏得大學學費,還奠定了終生受用的投資心法。

與一般賭徒不同,格羅斯並非愚蠢、毫無紀律、純粹賭運氣。他建立起一套評估未來事件的機率(也就是投資上的風險),將其分為兩種:長期與短期。如果用二十一點比喻,留在牌盒裡未發的牌,代表的就是長期機率;而莊家所發的下一張牌,則是短期機率。

當你記住莊家已經發出哪些牌,就掌握了長期機率,你可以算出,牌盒裡是點數大的牌多,或點數小的牌多。因此,莊家接下來會發出什麼牌?你猜中的機率因此提高,也可據此決定是否補牌。

「我從賭桌上了解,當你看到勝利機會倒向自己時,一定要持長期觀點。因為短暫壞運所造成的損失,會因長期趨勢有利於你而被攤平。」格羅斯悟到,即便出錯,只要對的次數加起來多於平均,你就可以打敗莊家。

格羅斯從牌桌上,發展出的「長期觀點」,也是他後來投資策略的主軸:「用長期觀點打敗人性中的貪與怕」。

他說:「把注意力關心未來三到五年,等於在心裡給自己打了個暗號,告訴自己投資不是賭博,而是建立長期布局,這同時也幫助你降低在進行投資決定時,產生的貪跟怕。」而且,「當機率有利於你時,要下大注」。

格羅斯曾寫道:有次我被一堆無解的難題纏住了,一個老朋友對我說:「記得兩件事:一、別為小事抓狂;二、全都是小事。」這兩句話已變成他一連串自我反思的源頭。

凡常陷入瑣碎小事泥淖中的人,不可避免總是當輸家,但專注在長期趨勢的投資人,可以改善投資機會的優勢,甚至不輸專家。早在他擔任基金經理人之前,便習得此事。

債券交易第一人,將微利投資工具改造成高收益產品

帶著長期觀點的思考架構,二十八歲那年,他找到第一份工作:太平洋保險公司的債券分析師。「剪息票(clipping coupon),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我每天剪下債券的息票,貼在紙上,然後寄去對方公司,他們就會給我們利息。」

當時,債券投資被視為「孤兒寡母領取利息」的投資工具,平淡無奇。因為在那之前的一百多年,美國的通貨膨脹率每年平均只有0.65%,債券價格從不波動。買下債券的投資人,只要定期把息票剪下來,寄回給發行債券的公司,收取利息,到期時領回本金即可。

但是,情況有了改變。1960年代,通貨膨脹出現,從1%逐漸往上升,直到1970年的6%。物價上揚,債券的利息不再能支付孤兒寡婦的生活所需,債券不再保值,價格大幅下跌,甚至腰斬!

市場徹底改觀,債券從「世界上最安全的投資」,被譏諷為「充公券」(certificates of confiscation)。

「時勢」出現了,但還得要有「英雄」才能造時勢。格羅斯回憶:「做了六個月,我覺得好無聊,我說不要再剪貼了,(我們)來交易吧。」

「我老闆說好,非常支持我。但這是很大的風險,沒人這樣做過。我們的競爭者認為我們瘋了。」當時,這種把債券當成股票,在市場上買賣的做法,被視為異端。

「因為我很年輕,想事情不一樣。老一輩的人,不願意去看新主意。」當時,一流的高手拼命往股市擠,進債券市場的人,不是二流角色,就是「老一輩的人」。

低度競爭的市場,碰上年輕的冒險家,以及大環境的轉變,於是,債券天王誕生了。

格羅斯,成為第一個把債券拿來交易的人,改寫了歷史。

「他對投資界最大的貢獻就是,看出債券可以拿來交易,並非只是持有。」經濟學家、前聯準會成員彼得·伯恩斯坦(Peter Bernstein)評論,「當時(1972年)關於新形態債券交易的學理不過才問世,但格羅斯卻已開始積極的投資策略……,堪稱積極型固定收益管理的先鋒。」

接著,格羅斯像在賭場找機會一樣,在全球市場找尋高報酬的債券投資機會,「找到機會就下大注」。他發現有一種交易極冷清的私募配售債券,不受主管機關監督,他利用市場交易量少、缺乏公開報價平臺的環境,在買賣信息不對稱的狀況下套利。

有一次,格羅斯左手拿起電話買進200萬美元公司債,每單位價格為79美元,右手馬上電話報價賣出,但談成的價格是89美元,幾秒鐘之內便賺進20萬美元的利潤,而且風險極低。

這種新形態的債券套利模式,讓格羅斯在代操業大出風頭,每年平均報酬率均超過10%,甚至曾高達18%,打敗股票大盤。因為成績亮麗,他拿下第一大電信公司: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的代操資格,讓他成為市場當紅炸子雞。

十年徵戰市場,格羅斯在賭桌上得到的「長期觀點」,越加成熟。他發現,「三至五年的長期觀點,足以消除我每日情緒起伏,並專注於未來重要的總體趨勢。」

靠作息自律控制情緒,要求員工即使交易成功也不能歡呼

為了遠離情緒,格羅斯的投資偶像利弗莫爾,刻意讓自己「孤獨」,把在百老匯的辦公室搬到第五大道,「我要遠離華爾街的氛圍,在一個聽不到任何明牌的地方。」「股市是一個需要全神貫注的大挑戰,絕不能懶散。」

格羅斯也如此。在生活作息上,他每天早上四點半起床,打開桌上的彭博系統,檢視前晚行情,翻翻報紙,吃完妻子為他準備的麥片粥和水果後,六點鐘準時開車十分鐘到公司。早上九點,是紐約的午餐時間,格羅斯便過馬路到對街的萬豪酒店,由私人教練指導他做瑜伽。

「每天我去做瑜伽,都可以自省,可以讓我平靜。當我回來的時候,就能使我想得更長。我相信你如果能夠越平靜,你就是越好的投資人。」

四點以後,東岸債市打烊,格羅斯到鄉村俱樂部練一下球,然後回家,七點半就寢,睡覺前,他會先看一小時左右的書才睡覺。這樣的作息,他維持了至少二十年。

格羅斯不僅自我要求甚嚴,也要求旗下基金經理人跟他一樣自律、長時間工作,並控制情緒,即使再大的交易成功,都不能歡呼。好友提摩斯形容:「他讓辦公室安靜得像在辦喪禮,因為他厭惡任何會分心的事,這有時會讓同事抓狂。」「他直挺挺的坐著,像停在藤架上的螳螂,專注的看著電腦屏幕。」

曾在Pimco擔任過工程師、現任中國皇后資本(香港)創辦人粟耀瑩便回憶,交易室早上四點半就有人在,到了五點半全員到齊,六點進來就算晚了。「這裡有一個非常兢兢業業的投資文化,和軍隊差不多,重視紀律。」

格羅斯的紀律也顯現在長期趨勢的觀察。他每天花上好幾小時在辦公室思考、不發一語。中午,他固定與全公司一百多位基金經理人討論全球趨勢,甚至高薪聘用十四個數學博士寫數學程式,計算未來趨勢的各種風險,然後再根據風險程度,分散投資到公債、公司債、到各種衍生性金融商品,降低風險。

一旦確認長期趨勢,格羅斯等到機會就下大注。1981年9月,他就成功抓住後來二十年的債市多頭,打了漂亮的一仗。

當時,石油危機後造成嚴重通膨,美聯儲連續加息超過15%,格羅斯判斷:「未來三到五年」降息機率遠高於加息,他開始逐步加碼長天期債券,經過模型計算風險,確認降息機率最大時,布局完成。兩個月後,美聯儲果真開始降息。

接下來的1997年俄羅斯金融危機、2000年的美股科技泡沫等戰役,都是如此。

提早布局,每次都讓格羅斯大有斬獲。他回憶每次大賺,都是因為遵守利弗莫爾所說:「大錢不是在買進或賣出時賺到的,真正的大錢總是在等待時賺來的。」(Big money was never made in the buying or the selling. The big money was always made in the waiting.)

長期打敗大盤的業績,讓歐洲最大保險集團德國安聯集團(Allianz Group),決定在2000年買下Pimco,並以五年、兩億美元的天價「金手銬」,留住格羅斯,他因此成為當時薪水最高的債券基金經理人。

儘管格羅斯極度自律,三十年幾乎沒看錯方向,但他坦承,1987年,道瓊指數崩盤,一天跌掉20%時,他被股市重挫震驚,忘記逢低買進公司債,錯失投資機會;同樣的事件,在「911事件」時重演。

「那天我一大早五點半,飛車衝到公司,腦中唯一想到的事情就是『賣』,快點把手上全部債券賣掉,甚至想我們當初幹嘛買這麼多。但我卻忘記慘跌的是股市,而非債市。」「此時人們想要安全的東西,對債市根本是利多。」

格羅斯說:「我錯在太過沉浸在那天的突發事件」,「那證明了我也是人類,人類行為是不完美的,如果我能那麼完美,我的資產應該會有現在的兩倍。」他笑著對我們說:「最好的教訓是,不要有太情緒化的反應,應該要更冷靜、頭腦更中立些,雖然那很困難。」

率先看出次貸危機,熬過9個月同業嘲笑、媒體奚落

格羅斯用長期的觀點、規律的生活,讓自己30年來,不被市場巨浪吞噬。儘管如此,看得遠,也讓他付出先知的寂寞代價。

2006年最是經典。那時,格羅斯觀察到房價漲到太高,甚至派出幾十個員工,到全國各地假裝成要買房子的人,查看當時房屋市場的狀況,之後他決定,砍掉、也不再買進次貸產品。

然而,他當時的看法引來市場嘲笑:「我們還在賺高配息,Pimco卻在賺低配息,買國庫券。Pimco過時啦、Pimco錯啦。」

人們說他太悲觀,他的業績也掉到同類基金排名的後四分之一。從第一名掉落,格羅斯心情不由得落到了谷底,不但上班時改走樓梯,不搭電梯,以避開人群;業績最差的那段時間,他乾脆休長假轉換心情。

「那9個月、真的、非常、悲慘。」格羅斯加重語氣,苦笑著:「每次回到家,我就跟太太講,也許我太老,被潮流淘汰了,也許我已經喪失了手感。」他當時的心境「就像洋基隊沒打進世界大賽一樣失落。」

每一天,媒體、對手的訕笑,如芒刺在背,如何度過?

「我只有『繼續』(加重語氣)不斷的檢視自己三到五年內的看法;『繼續』研究;『繼續』派人到全美國各地去假裝買房子的人;『繼續』去確認自己原來的觀點是否很愚蠢,儘管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有信心。」

格羅斯說了四次「繼續」。這就是債券天王30年不敗的關鍵:持續以長期觀點,維持紀律。

直到次貸危機爆發,美股大跌,市場才證明格羅斯是對的。也因此,他的桂冠再添一頂,2007年第三度贏得晨星基金固定收益最佳經理人獎,這也是史上唯一有此殊榮的人。

他描述後來居上的心情:「就像老虎.伍茲前十五洞一直落後,最後打了小鳥球一樣開心。」

戰勝市場起伏的基因,就在他的血液裡。「求勝的欲望一直在那。我就是對於成功有無法滿足的欲望,需要維持不敗。因為每天都是一盤新局。」他笑說。

投資市場,就像全世界最大的金礦,這個金礦天天開門,每個人都可以進場一窺究竟。然而,當某天結束的鈴聲響起,總是有人從乞丐變成王子,或從王子變乞丐。關鍵只在於:誰能戰勝自己。

格羅斯,就是那個打敗自己,從小賭徒變成投資天王的人。

來源:雪球財富資訊

相關焦點

  • 「比爾·格羅斯:從賭徒到三十年不敗的交易天王」
    比爾·格羅斯形容債券投資有如一場遊戲:「當你真的沉浸其中時,你會發現,這是一場遊戲,有輸有贏,每天早上都會重新開始一場戰爭。」比爾·格羅斯有「債券天王」之稱。他對債券的熱愛遠超一般投資者的想像,對他而言,債券就是他的生活。在投資領域,許多基金經理通常只有一兩年的出色表現,格羅斯卻已有35年的出色表現,而且還在繼續。
  • 網賭:是什麼讓這個女賭徒落得如此下場?貪婪的欲望!
    導讀:原本註定不屬於你的東西不要貪,貪心會害了你,沒有貪念,就不會受騙,這是醬哥給所有人的忠告!作為炎黃子孫本身就有惡賭的潛伏期,大部分男人身心中都沉睡著一個賭徒,嗅到銅錢腥氣,就會把那賭徒從千年百年的沉睡中喚醒。
  • 數碼寶貝中的5大絕招,一招打敗戰鬥暴龍獸,一招抵擋四天王!
    而蓋亞能量炮曾經打敗過究極吸血魔獸,不過曾經小丑皇躲開,所以只能排在第三位。破壞極光,是小丑皇的招式。這個招式小丑皇只用過一次,但是威力巨大。當時戰鬥暴龍獸對戰小丑皇,但完全不是對手。剛開始的時候,小丑皇用黃牌飛到直接把戰鬥暴龍獸打傷,最後直接用破壞極光結束了戰鬥。當時的戰鬥暴龍獸直接成為了碎片,可想破壞極光的威力。
  • 「男怕磨,女怕泡,雞怕攆,狗怕舔」你看懂了嗎?這就是人性
    鄉下有句老話:「男怕磨,女怕泡,雞怕趕,狗怕舔」,聽起來似乎俗不可耐,但如果仔細斟酌這看似粗俗的幾句話,其中的精華,還真是那一回事,再細細斟酌,這可不是人之常情!我們先來聊聊這句「男怕磨,女怕泡」,聽了這句話,是不是立刻聯想到一個詞,那就是「軟磨硬泡」。對啊,其實這句話的核心意思就是,不管男女,都怕持久戰不斷。
  • 數碼寶貝:解析黑暗四天王之死,實力最弱的居然是「小丑皇」
    而數碼寶貝第一部當中的最後boss黑暗四天王每一隻都是究極體的數碼寶貝,黑暗四天王一開始亮相的時光是吊打了被選召的孩子們的,最後要不是因為妖精獸拼死來救他們的人,那他們絕對是逃不過黑暗四天王的毒手的。而被選召的孩子們最後也是打敗了黑暗四天王,但是這也主要是因為黑暗四天王分開了地原因,最後黑暗四天王是被逐個擊破的。
  • 復賭的賭徒,要清楚的三種結局,賭徒你該早點知道
    網絡賭博對於當前的人們來說,無非就是網絡詐騙的一種形式,它通過後臺對參賭下注過程的操控,讓賭徒處於一種輸和贏的假象之中,即使輸得負債纍纍,還認為是自己的運氣不好,其實這就是進入詐騙的困局。參與網絡賭博對於賭徒來說是不可能贏到錢的,它是詐騙的一種形式,當一個賭徒深陷在網賭之中時,輸掉的就不再僅僅是金錢,更多是賭徒對待金錢的認知了。很多在網絡賭博中輸了錢的賭徒,他們的內心是很痛苦的,因為錢輸得多了,也就讓他們很難放得下了,不僅接受不了這個現實,更有不甘心就復賭的行為,在他們的心中是對於復賭總會有一種讓自己很難控制的思緒,這也就是網絡賭癮的存在。
  • 這4個怪獸只要通力合作,打敗神秘四奧根本不是夢想
    神秘四奧做為一等級別的強者,完全不是普通怪獸可以對付的,就算是強一點的怪獸在神秘四奧面前都是只有被降服的份,想貝利亞是多麼厲害啊,還不是被奧特之王一瞬間就封印了,那麼怎樣才能打敗神秘四奧之一?今天將帶給大家,這4個怪獸只要通力合作,打敗神秘四奧根本不是夢想。
  • 熄滅貪嗔痴三毒
    ◆ ◆ ◆文 | 明一法師貪、嗔、痴三毒是對人性弱點的概括,所謂貪,是指人的貪慾,尤其是人的身體的各種欲求,嗔指嗔怒,指人的喜怒哀樂等情緒及情感,痴指愚痴,指人的不發達的智慧。貪心的毒害已經深入到我們的每一個個意識。我們無始以來遍行貪心,結果是什麼,是地獄的罪苦;是貧窮困苦;是疾病的纏繞;是無盡的生死輪迴。所以貪火之毒、之深是我們要消滅的第一個心念。因為這貪是三毒的源頭,貪不著就嗔,執著於貪就有了痴。而且貪心是犯戒的根源,甚至已經開始修道的人還不知不覺地去貪,貪什麼?貪神通。結果是什麼?
  • 加密市場高位回調,保住你的利潤,賭徒心理要不得
    這幾次的回調,部分人已經被洗下車,一部分還在車上。由於交易心理和資金量等方面的不同,對待現在行情採取地策略也不同。 1、賭徒的心理要不得 在交易中追漲殺跌,虧了想回本,贏了想賺更多,這就是你的賭徒思維。 在資產受損的情況下,想今天我一定要把虧的錢贏回來,這種賭「一把可能回本,不賭就沒希望」的心態,很容易產生極端的想法,會選擇高槓桿、高風險的操作來扳回一局。
  • 「概率論」告訴你,任何一個賭徒的結局都是傾家蕩產
    早在1500年,義大利數學家卡爾達諾就開始研究這一現象。卡爾達諾生性好賭,對賭博術有過非常深入地研究,他將自己在賭博中總結的心得成書,成為了「概率論」歷史上的最早著作。在卡爾達諾之後,越來越多的數學家開始了對「隨機現象」的研究。1713年,著名數學家雅各布.伯努利對「概率論」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提出了「概率論」中的第一個「極限定理」——「大數定律」。
  • 神奇寶貝:噴火龍的「地球上投」打敗過多少人?一招鮮吃遍天!
    第二次一對一的時候,噴火龍看到夏伯的鴨嘴炎獸起了戰鬥欲望,一陣操作之後最後使出地球上投,把鴨嘴炎獸給打敗了!這也是小智的噴火龍第一次使出地球上投,從這以後,噴火龍這一招神技就一發不可收拾!在小智和夥伴們的悉心照料下,噴火龍恢復了健康也明白了小智的用心,開始聽從小智指揮。再次與蚊香泳士(快泳蛙)對戰時,直接躲開急凍光線,一招地球上投,輕鬆秒掉。擊敗小椿的哈克龍煙墨道館館主小椿的哈克龍打敗了皮卡丘,小智最後派出噴火龍對戰。
  • 人性中的四個弱點,你有嗎?
    文/芨芨草人性都有弱點。有句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人性中,優點缺點都是自帶的,跟後天的生成沒有多大的關係。所以,人性的弱點,幾乎從小的時候就能體現出來。那麼,人性自帶的弱點,是不是就這樣永久不變?倒也不是。
  • 猴子的毫毛就可以變瞌睡蟲,為何還要用護國天王的?天王:不一樣
    瞌睡蟲顧名思義就是能讓人睡著的小蟲,這種蟲子北天門的護國天王就有,孫悟空曾經跟天王打賭,結果贏了幾個瞌睡蟲,除了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瞌睡蟲,還有一種方式也可以得到,那就是猴子用自己的毫毛變化。那麼猴子既然用自己的毫毛就可以變為瞌睡蟲,為何還要用護國天王的呢?
  • 一張圖帶你了解魔道祖師的食物鏈,能打敗藍湛的不是羨羨,是他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魔道祖師的食物鏈,能打敗藍湛的不是羨羨,是他!江澄江澄細眉杏目,有一種俊美,一雙劍目。這位年紀輕輕便獨掌仙門望族的舅舅,常年都是冷厲陰沉的。言行皆是既不肯留情,也不願積德。而此時的他,雖然在竭力壓制多餘的表情,一雙眼睛卻亮得可怕。那張永遠都寫滿傲慢和嘲諷、滿面陰霾的臉,仿佛每一處都鮮明了起來。
  • 可能無限龍獸真的是小丑皇口中最強,黑暗四天王都輸在這個因素
    數碼寶貝中的黑暗四天王是我們童年的經典回憶,孩子們對戰黑暗四天王的劇情甚至比對戰最後boss「啟示錄獸」更加精彩,大家可能對「小丑皇」說過的一段話印象十分深刻,就是「無限龍獸」是最強的數碼獸,但是在動漫中「無限龍獸」的表現卻差強人意,被「戰鬥暴龍獸」打敗。
  • 期貨投資的本質:人性 常識 概率
    一、期貨投資的不是商品,而是人性 期貨投資的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大多數的投資者仍然不能夠穩定獲利?而且不同的人在使用同一套交易系統時的投資結果卻千差萬別呢?
  • 網賭路上,最怕的是什麼?
    掉入網賭的深淵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只需要你點開那個萬惡的連結,而戒賭的過程是非常漫長的,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有一絲絲的猶豫,有一點點的誘惑,對賭徒來說再次掉下去的可能性是極大地,而掉下去的結果是致命的!那麼在網賭的路上,賭徒最怕的是什麼?莊家又最怕的是什麼呢?
  • 小南說案|什麼都想撈,這個局長貪腐「不挑食」
    從手握權力時的妙不可言,既當官又發財,到最後身陷囹圄時的兩手空空,梁妙,為自己書寫了一個貪腐人生。2019年10月,中山市紀委監委對梁妙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2020年1月,梁妙被開除黨籍和公職。
  • 比特幣的魔幻一年:從跌60%到暴漲8倍,投機者自稱賭徒
    「我在2019年上半年訂了50臺礦機,託管在四川礦場,7月開始正式挖礦。小古剛入挖礦這行時,礦工們的財富來源於每10分鐘左右生成一個不超過1MB大小的區塊(記錄了這10分鐘內發生的驗證過的交易內容),串聯到最長的鏈尾部,每個區塊的成功提交者可得到系統12.5個比特幣的獎勵。
  • 落入貪腐陷阱的年輕幹部 「才智」用錯了地方
    但某些年輕幹部在走上領導崗位後,卻對手中的權力沒有清醒的認識和敬畏,最終踏上貪腐「不歸路」。還有一類年輕幹部,包括行使公權力的基層公職人員,把「才智」用錯了地方,利用職務便利斂財,貪腐數額之巨甚至不亞於一些腐敗潛伏周期較長的腐敗分子;不少人參加工作沒幾年就初次犯案,有的甚至從入職開始就「蠢蠢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