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科學家跟娛樂明星相比,會少很多金錢和舞臺機會,但要問一個孩子長大後想幹什麼,回答科學家的恐怕還是有相當比例的。
科學家是個什麼樣的群體呢?筆者給大家舉兩個非常直觀的例子:發明大王託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和著名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這倆人的大名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要想了解他們私底下具體的言行和神態,恐怕就很難了,畢竟教科書裡的都比較嚴肅。
最近看了一本名為《科學家的臉書狂想》的書,臉書是一種國外的聊天軟體,類似於我們經常使用的微博、微信等,我們都看過類似「漢朝皇帝朋友圈」「明朝宰相的聊天記錄」等帖子,這本書就是把40位知名的科學家們,放在了臉書上進行跨越時空的互動,從而更加生動、活潑和形象。
就以我們熟知的艾薩克·牛頓為例,他曾經可能被蘋果砸到了,那麼他這時除了思考問題,還會做什麼呢?趕緊上網發帖,寫個「可惡!頭好痛」之類的話,再配一張捂著頭的照片,完美!
愛迪生一生有2000多項發明,1000多項專利,可以說是隔三差五,就可以到臉書上發個帖子:「我發明留聲機了,大家都來聽,棒棒的!」「我做出了最好的電燈,你們也一起用吧「等,引發眾人尖叫和跟進。
當然,愛迪生這麼多發明也遭致懷疑,畢竟人的精力有限,愛迪生不是超人更不是神仙,他怎麼能夠有時間有智慧有精力完成那麼多的發明創造呢?由於愛迪生有很多助手,助手們也幫忙完成了不少發明,從他生前到現在,都有人認為他佔用了別人的發明成果,這要在臉書上曬出來,那可是大新聞了。
愛因斯坦小時候被認為是一個笨小孩,因為據說他做個手工,要花費比別人多很多的時間,還不一定能夠做好;可事實上,這體現的其實是他很有耐性,不能單純從手工做的好壞來評判。
愛因斯坦是物理界的大咖,而且是大咖中的大咖,他的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是跨時代的理論變革,如果他在臉書上發個帖子:「今天發了一篇論文,狹義相對論,有點深,不喜勿噴啊」,愛迪生可能會說一句:「抽空跟我一起搞發明啊,那種玄玄乎乎的理論,晚點看」,兩位大佬估計要深入交流了。
事實上,愛因斯坦拿了諾貝爾獎,愛迪生則一生只有提名,雖然諾貝爾獎不能說明什麼,但這也不妨礙愛因斯坦暗戳戳地讓愛迪生眼熱啊,哈哈。
總體來說,《科學家的臉書狂想》一書,讓我們之前覺得高深莫測的科學家,走出了教科書,給了大家一個更加立體的感受,確實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