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拍攝到海底珍稀生物高清照片(全文)

2021-01-17 網易探索

網易探索3月3日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紀錄片《海底世界3D》(又譯為《深海獵奇》於2月13日至2月20日期間在美國院線上映,揭開了海底世界的神秘。《海底世界3D》是華納兄弟電影公司發行的第三部超寬銀幕電影,由世界著名水下電影攝影師--霍華德·哈爾導演。這部紀錄片也是華納兄弟與總部設在加拿大的IMAX公司共同製作完成的。為拍攝此片,水下攝影師攜帶重達近4噸的專用裝備,下潛到南澳大利亞和巴布亞紐幾內亞以及印度洋海域,歷時110天,潛水350小時,首次成功採用IMAX 3D 攝影機在水下進行冒險拍攝,拍攝到海洋中形形色色的珍奇生物和前所未見的海洋生物生存方式,其中很多鏡頭還是第一次被人類拍到。此外,這部紀錄片還認真地探索了全球氣候變暖對海洋以及海洋生物的影響。以下是水下攝影師拍攝的一些水下珍奇生物和拍攝場景。

1、獅子魚

這種有毒的獅子魚(Lionfish)是2年前在印尼海洋中發現的。獅子魚的胸鰭和背鰭長著長長的鰭條和刺棘,形狀酷似古人穿的蓑衣,故又被人稱為蓑鮋。這些鰭條和刺棘看起來就像是京劇演員背後插著的護旗,一幅威風凜凜的樣子,在陽光下看起來非常亮麗而多彩。它們時常拖著寬大的胸鰭和長長的背鰭在海中悠閒的遊弋,悠遊自在,完全不懼怕水中的威脅。就像一隻自由飛舞在珊瑚叢中的花蝴蝶。獅子魚因為外貌酷似火雞也被叫做「火雞魚」。獅子魚胸鰭的鰭條一般是癒合不分離的,而也有一些種類的獅子魚鰭條卻一根根地分開,如煙火一樣綻放,這種獅子魚又被稱為「火焰魚」。獅子魚在海中可以如此悠然自得、目中無人,主要是因為它們背鰭、胸鰭和臀鰭上長長的鰭條,這些鰭條的基部都有毒腺,鰭條尖端還有毒針,它們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來抵禦來自同類或捕食者的威脅。此外,獅子魚還用它們的鰭來逼迫蝦蟹和更小型的魚類陷入困境,之後快速攻擊,一口吞下獵物。一般情況下,這些鰭條都處於完全展開的狀態,就像一個刺蝟,讓那些想對獅子魚下手的掠食者們都無所適從。它們的毒素會引起劇烈的疼痛、腫脹,有時候還會發生抽搐,最嚴重的情況也可能引起死亡(這種情況極其罕見,一般只可能發生在對毒素過敏的人身上)。此攝影組之所以能捉到此獅子魚,是因為它正忙於進食。

2、巨型章魚

這隻長著八隻長腳的巨型章魚是幾年前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米爾恩海灣發現的,在水中像紙風車似地捲曲著。此Wunderpus (正式學名為Wunderpus photogenicus)章魚 和 偽裝章魚(正式學名為Thaumoctopus mimicus)在外觀上十分近似,但卻是兩種不同的章魚,其中Wunderpus章魚多出現在清晨或黃昏,而偽裝章魚則在白天時較為活躍。最明確的差異應該是在Wunderpus章魚的手臂上沿著吸嘴的基部有明顯的白色線條。另一個獨特特徵是它難以找到,它讓攝影小組花了6小時才拍到這張照片。據悉,這種巨型章魚腕足長達8米,力大無比,能輕易地把小般掀翻,並用腕足把落花流水的人牢牢纏住,然後一點一點地把人吃掉。

3、鱷魚魚

這隻鱷魚魚(crocodilefish)隱藏在巴布亞紐幾內亞海洋中的巖石中,當它突然撲向攝影機鏡頭,去追趕一隻熱帶少女魚――藍綠光鰓雀鯛時,就能見證這種鱷魚魚有多危險。鱷魚魚因其扁平的腦袋和鱷魚似堅韌皮膚與複雜膚紋而得名。此魚的偽裝,包括其眼睛上的虹膜垂片都能幫助它偷偷摸摸地捕食獵物。

4、華美的海雞冠

這隻華美的海雞冠是在巴布亞紐幾內亞海洋中拍到的,俗稱海雞冠珊瑚、紅雞冠珊瑚和海雞頭珊瑚,這種珊瑚體呈灌木叢狀,軀體通常呈白色或象牙白,而珊瑚蟲本身的顏色隨品種不同而不同,有淺米色、白色、桔色或粉紅色。大型的針骨非常明顯,甚至突出體表。海雞頭珊瑚都居住在水深超過十米的陰暗洞穴或懸巖下,根狀的足部往往深入基層10釐米左右,並緊緊的攀纏住附著面,在水質良好、水流強勁的地方,海雞冠能生長得很好,有時可以長達1米以上。它們沒有共生藻類,藉由群體間彼此互相擠壓,排除它們體內的水溶性廢物。

此海雞冠生活在珊瑚礁三角區,這是世界上種類最為繁多的海洋生物棲息地之一,從印度尼西亞東部水域一直延伸到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馬來西亞部分和索羅門群島。截至目前,科學家已在那裡發現了逾3000種魚類、600種珊瑚。然而,那裡的生態系統正面臨來自過度捕撈和破壞性捕撈越來越大的威脅,這不僅使海洋動物的數量急劇減少,而且還不斷危及其棲息地。像石斑魚、拿破崙隆頭魚等諸多賞心悅目的魚類如今正瀕臨滅絕。

5、鮋魚

這隻有毒的鮋魚(scorpionfish)很容易誤認為是海底的一部分。這種鮋魚為淺海底層中小型魚類,棲息於沙底、巖礁、珊瑚和海藻叢中,體態與環境相似,極具保護色。它們具有伏擊活的食餌的習性,有周期性脫皮現象,攝食愈劇烈,脫皮次數愈多。其鰭棘基部有毒腺,人被刺後,極為疼痛,因此得小心其頭和身體上的刺。一旦中毒,此魚的毒素就會導致嚴重的腫脹、噁心、中風和麻痺,這意味著潛水員靠近它時得特別小心才是。

6、海葵魚

在巴布亞紐幾內亞海洋中,海葵魚通常生活在其出生地。海葵魚也稱小丑魚,因為常依附在海葵邊而得名。海葵魚的體色很漂亮。與海葵共生的海葵魚生上有特殊的黏液,不怕海葵的毒刺,所以它們毫不在意地在那些有毒的觸手中穿行。海葵魚因其種類的不同體長不等,基本都在6~15釐米。海葵魚少了海葵就會難以生存,因為在海中, 海葵魚常常受到威脅, 海葵的觸手便是它們的救命恩人。雌海葵魚將卵產在海葵棲息地的巖石上,雙親共同守護,雄海葵魚常常用鰭潑水以除去卵上的泥汙。小魚孵化後浮在水面,在1~2周後,可回到海底生活。

7、蝦

這隻蝦是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米爾恩海灣的代拉(Dinah)海濱看到的,其大小是美國加州同類的二倍大。其相對較小的爪子卻力量驚人:一隻爪子的一擊就足以擊破魚缸的玻璃。此蝦還曾玩弄過此攝影組,假裝從其窩裡出來,結果很快縮回窩裡去了。不過,攝影組最終還是拍到這一圖片,當時此蝦正要外出覓食,和一條天竺鯛正在周旋。

8、巨型烏賊

全球大約有100種烏賊(墨魚),此巨型烏賊是世界上最大的烏賊,正處於交配季節,因此盡顯其皮膚上的整個色彩。它是在澳大利亞南部的懷阿拉(Whyalla)港口附近拍到的。當時,攝影組正在返回他們的船上,其中一名工作人員大喊他發現了此烏賊,因此他們拿上魚箱,又返回海底工作了5個多小時。

此烏賊的體色隨其攻擊性、恐懼程度和性衝動而變化,工作人員看到它吃魚之後,從乳白色變成了鮮紅色。當然,大自然也富有幽默,雖然此巨型烏賊能變換各種顏色,但自己本身卻是色盲。

9、葉海龍

這不是一片珊瑚,而是葉海龍,和海馬是親戚。葉海龍的名字源於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它的樣子就像一片漂浮在水中的藻類,葉海龍可以呈現綠、橙、金等體色,它全身由葉子似的附肢覆蓋,使其偽裝性極強,以避開其捕食者。只有在擺動它的小鰭或是轉動兩隻能夠獨立運動的眼珠時才會暴露行蹤。儘管它有一個可怕的名字,但葉海龍是攝影組遇到的最安全的動物之一,因為它的嘴裡沒有牙齒。葉海龍可長到45公分,它的身體由骨質板組成,且延伸出一株株像海藻葉瓣狀的附肢,可以讓葉海龍偽裝成海藻,安全地隱藏在海藻叢生、水流極慢、且未受汙染的近海水域中棲息與覓食。海龍沒有牙齒,它們的嘴像吸管一樣,能把浮遊生物與像小蝦的海蝨吸近肚子裡。

10、綠海龜

像南太平洋中的許多物種一樣,此綠海龜也是瀕危動物。綠海龜以脂肪為綠色命名,它是海產龜類中最多的一種,體形較大,最大可達200公斤。主食大型海藻及海草。飼養環境改變時也食魚類、頭足類、甲殼類動物。它可以比較長時間地在水下生活,因為它還有一種具特異呼吸功能的肛囊,即直腸兩側的一對薄囊,在肛囊袋的壁上密布著許多微血管。當綠海龜在海中棲息時,能有節奏地收縮著肛門周圍的肌肉,使海水在肛門、直腸和肛囊間進出,此時微細血管內的紅細胞即可從海水中攝取氧氣,不必把頭伸出水面進行呼吸了。夜晚綠海龜就躺浮在海面上睡覺,暫時停止肛囊的呼吸作用,而改用肺來呼吸。此圖中的這隻綠海龜在吃大堡礁中一隻發光水母的觸角。幸運的是,綠海龜對此水母的刺傷具有免疫力。

11、小丑魚

這種生活在珊瑚中的小丑魚因電影《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而名聲大作。小丑魚最喜歡和海葵生活在一起了,雖然海葵有會分泌毒液的觸手,但小丑魚身體表面擁有特殊的體表粘液,可保護它不受海葵的影響而安全自在地生活於其間。因為海葵的保護,使小丑魚免受其它大魚的攻擊,同時海葵吃剩的食物也可供給小丑魚,而小丑魚亦可利用海葵的觸手叢安心地築巢、產卵。對海葵而言,可借著小丑魚的自由進出,吸引其它的魚類靠近,增加捕食的機會;小丑魚亦可除去海葵的壞死組織及寄生蟲,同時因為小丑魚的遊動可減少殘屑沉澱至海葵叢中。

12、水中拍攝

進出水面的潛水員幫忙在巴布亞紐幾內亞新不列顛水下大約30米的地方安裝了這臺1300磅的IMAX 3D攝影機。為了讓《海底世界3D》的內容更加豐富一些,霍華德·哈爾與他的攝製組將尋找的目光延伸至更加偏遠的地界,包括加州和巴哈半島、卡羅萊納州北部、英國、墨西哥灣、夏威夷和巴哈馬群島,霍華德說:「我們在拍攝影片的時候,總是想著要向觀眾介紹一些最最奇異的海洋生物,這就意味著我們需要去那種更加荒涼、很難抵達的地方才行。」影片的製片人之一米謝爾·哈爾(Michele Hall)本身就是一位野生動植物的攝影師,同時她還是非常熱衷的潛水愛好者,她那鮮活的創造力不僅幫助了她的丈夫霍華德,還令她參與了之前的每一部紀錄片的拍攝工作,米謝爾認為:「在海底的世界裡,總是有著講不完的故事……這一次,我們把在紐幾內亞島、澳洲和印尼得到的收穫結合進地理學知識,以一種真實可信的態度,向人們展示生活在這部分水域裡的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尼特)

本文來源:網易探索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海底珊瑚魚群》了不起-聯合拍攝
    海底珊瑚魚群【高清圖第1幅】本作品是來自邢臺業餘攝影師巴女士在有著攝影聖地的陝西區域拍攝海底珊瑚魚群【高清圖第2幅】本作品是來自徐州業餘攝影師空女士在有著攝影聖地的濰坊區域拍攝海底珊瑚魚群【高清圖第3幅】本作品是來自南陽業餘攝影師尚女士在有著攝影聖地的石家莊區域拍攝
  • 蛟龍號所拍海底生物照片公布(高清)
    蛟龍號所拍海底生物照片公布「蛟龍」號在海底布放標誌物(6月22日攝)。 6月22日,「蛟龍」號完成7000米級海試第三次下潛試驗,安全返回母船。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6963米,並取得3個水樣、3個沉積物樣,拍攝到海底生物並取回一個生物樣品。
  • 這才是月球真面目,攝影師用50000張月亮照片,合成291M高清照!
    科學家拍攝5萬張照片,攝影師拼出291M高清照!自古以來人們就對於月亮這顆星球充滿了幻想,與我們平時所看到的星星不同,在地球上看起來月亮的體積更大一些,這是由於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足夠近,夜晚我們抬頭所看到的月亮,抑或是明亮的圓盤狀,也可能是一輪彎彎的月牙,這就是月球在我們心目當中的大致形象。
  • 攝影師拍攝百萬倍放大率的高清3D昆蟲照(圖)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這些圖像如同山莓呈現在照相機前,但實際上這是蒼蠅等昆蟲的高清放大照片。來自英國貝德福德市的科學攝影師克蒂夫-格斯徹梅斯涅(Steve Gschmeissner)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對這些昆蟲樣本放大了100萬倍。
  • 印尼攝影師拍攝罕見紅螞蟻團結工作照片(圖)
    【搜狐科學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37歲的印尼業餘攝影師阿迪彥•魯特菲(Andiyan Lutfi)近日拍攝了幾張令人罕見的且震驚的紅螞蟻高清照片。照片中的這些紅螞蟻形態各異,在面對敵人時殘忍兇狠時仍團結工作。
  • 攝影師拍下英國北海絢麗海底生物:燈泡海鞘等
    以下就是在北海海面下拍攝的海洋生物神奇而美麗的照片。 1.燈泡海鞘 這是在北海海域發現的海鞘,因為很像一個個燈泡,故稱為燈泡海鞘(Lightbulb Sea Squirts)。海鞘形狀很像植物,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大海洋中,從潮汐到千米以下的深海都有它的足跡。但海鞘幼體的尾部有脊索,而脊索正是高等動物的標誌,這樣使海鞘跨入了脊索動物的行列。海鞘對研究動物的進化、脊索動物的起源有重要作用。它通過入、出水管孔不斷地從外界吸水和從體內排水的過程,由鰓攝取水中的氧氣,由腸道攝取水中的微小生物作為食物。
  • 美國著名攝影師精彩海洋生物照片
    美國著名攝影師精彩海洋生物照片 (8/15)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 高清!內江沱江水域現多種珍稀鳥類,近距離絕美視頻來了
    >蒼鷺 張勇攝如此高清絕美的畫面,我們的攝影師是如何捕捉到的呢?靠的就是這個秘密武器——高倍長焦鏡頭。>這位就是該鏡頭的主人——資中攝影家協會主席張勇,藉助了這個秘密武器,我們的攝影師才得以拍到如此美妙的畫面。張勇是資中的拍鳥大師,趁陽光明媚,他和資中的攝影愛好者們已經在沱江邊上守候了一個上午,就為拍到最美的靜態畫面。
  • 英國北海絢麗海底生物:燈泡海鞘到海蠍子(圖)
    以下就是在北海海面下拍攝的海洋生物神奇而美麗的照片。海鞘形狀很像植物,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大海洋中,從潮汐到千米以下的深海都有它的足跡。但海鞘幼體的尾部有脊索,而脊索正是高等動物的標誌,這樣使海鞘跨入了脊索動物的行列。海鞘對研究動物的進化、脊索動物的起源有重要作用。它通過入、出水管孔不斷地從外界吸水和從體內排水的過程,由鰓攝取水中的氧氣,由腸道攝取水中的微小生物作為食物。
  • 攝影師海底探秘大洋深處殘骸 發現坦克
    據英國每日郵報,近日,一位資深水下攝影師Tobias Friedrich拍攝了一組尋找海底殘骸的照片。照片中的海底殘骸分布在世界各地,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其中就包括了1941年沉於埃及的英國貨船「圖爾基亞號」和1982年沉於約旦的「驕傲雪松」號艦艇。
  • 【遊俠導讀】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海洋攝影師詹森-布拉德利拍攝到...
    圖1:毒蛇魚:海洋攝影師詹森-布拉德利拍攝了一系列深海魚類的清晰圖像,有助於人類洞悉最神秘的海底世界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海洋攝影師詹森-布拉德利拍攝到海底深處死亡和存活的神秘生物,海洋深淵是人類最少勘測探索的區域。
  • 從宇宙中拍攝的地球罕見高清照片(組圖)
    天文學家就一直對地球的美麗十分感興趣,美國宇航局從1972年就開始對我們這個美麗的「藍色星球」進行不同角度的寫真拍攝。從宇宙中拍攝到的地球令人十分驚豔,就像是黑色絨布上的一顆藍寶石一樣動人。自從天文學家無意中發現了這種驚人的美後,美國宇航局每年都會用衛星影像拍攝大量的地球寫真高清圖集,為人們帶來許許多多地球的美麗罕見瞬間。
  • 《黑豹變色龍高清》四不像-聯合拍攝
    黑豹變色龍高清【高清圖第1幅】本作品是來自江西業餘攝影師隗女士在有著攝影聖地的福州區域拍攝黑豹變色龍高清【高清圖第2幅】本作品是來自寧波業餘攝影師舒女士在有著攝影聖地的湖北區域拍攝黑豹變色龍高清【高清圖第3幅】本作品是來自濰坊業餘攝影師容女士在有著攝影聖地的包頭區域拍攝
  • 美攝影師海底近拍鯊魚張嘴進食瞬間(組圖)
    原標題:美攝影師海底近拍鯊魚張嘴進食瞬間(組圖)   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19日報導,美國野生動物攝影師約翰·沙帕(John Chapa)日前於佛羅裡達州拍攝了一組檸檬鯊進食的畫面。畫面中檸檬鯊張開大嘴,露出一排排尖銳鋒利的牙齒,準備享受美食。
  • 攝影師潛水時拍到海蛞蝓 顏色鮮豔可釋放毒液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攝影師在潛水時拍到了一些顏色異常鮮豔的生物,這些生物看起來像深海裡可怕的怪物,實際上它們只是1英寸長。  海蛞蝓屬於裸鰓目(nudibranchs),由於它與周圍植物顏色與質地相似而很難被發現。它們的偽裝如此巧妙,以至於潛水員在海洋裡花了多年時間也沒有找到一隻。它們擁有鮮豔的顏色,也是在警告捕食者它們具有很強的毒性。
  • 美國攝影師拍攝到壯觀「灘雲」天象
    美國攝影師拍攝到壯觀1/4)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當地時間10月11日,攝影師
  • 《太空看地球高清》軍令狀-聯合拍攝
    太空看地球高清【高清圖第1幅】本作品是來自南陽業餘攝影師濮女士在有著攝影聖地的安陽區域拍攝太空看地球高清【高清圖第2幅】本作品是來自唐山業餘攝影師瞿女士在有著攝影聖地的海口區域拍攝太空看地球高清【高清圖第3幅】本作品是來自南陽業餘攝影師殷女士在有著攝影聖地的泉州區域拍攝
  • 英攝影師展示電子顯微鏡下昆蟲頭部高清照片
    北京時間3月10日消息,據《每日電訊報》報導,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英國貝德福德市61歲的退休科學攝影師史蒂夫·格斯奇梅斯納可以將昆蟲和蜘蛛放大,最大可放大一百萬倍
  • 拍出牛逼的照片,攝影師可以靠這些網站出售攝影照片來賺錢?
    摘要:【利器大師】第1期,本期由合作夥伴內容素材源由「一把網」提供,本期介紹的是攝影師需要了解的視覺素材電商網站,一些攝影師希望將攝影作品向圖片庫投稿賺錢,但是投稿前,首先要成為中國圖庫的籤約攝影師。如果你想成為一名自由攝影師也可以靠拍攝出牛逼的照片來賺錢了。
  • 美科學家首次在深海拍攝到珍稀琵琶魚
    深海琵琶魚【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國《紐約每日新聞》11月24日報導,美國加州科學家在蒙特雷海底峽谷約2000英尺海底深度用相機捕捉到珍稀琵琶魚,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在野外拍攝到這種琵琶魚。科學家此次拍攝到的黑色琵琶魚身長3.5英寸,活動在2000英尺海底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