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飛船一直朝一個方向飛行,它會到達宇宙邊緣,還是回到原點?

2020-12-05 火星科普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在地球表面上,如果一直沿著某一個方向前進,最終將會回到出發的原點。在16世紀初,航海家麥哲倫正是通過環球航行直接證明了地球是圓的。

那麼,如果到了宇宙中,宇宙飛船從地球出發,一直朝某個方向不斷前進,最終會到達宇宙邊緣,還是會回到地球上呢?

當宇宙飛船離開半徑1光年的太陽系之後,將會進入星際空間。如果宇宙飛船能夠從垂直於銀盤的北面飛行,就能更快飛出銀河系。因為銀河系是盤狀的,銀盤直徑可達10萬光年,而銀盤厚度只有大約2千光年,太陽系位於銀道以北100光年。

離開銀河系之後,宇宙飛船將會飛入星系際空間。接下來,宇宙飛船還要穿過本星系群、本超星系團、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而且還要擺脫巨引源的引力束縛,最終才能去往更加浩瀚無垠的宇宙中。

但宇宙非常大,動輒幾十萬甚至幾億光年,宇宙飛船需要非常漫長的時間才能飛出銀河系,更不用說更遠的地方。這裡討論時,忽略時間因素,不考慮飛船上太空人的生存問題。

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宇宙的半徑有465億光年。然而,即便宇宙飛船能夠飛到距離地球465億光年之外,它也不會到達宇宙的邊緣,這是因為465億光年是可觀測宇宙的半徑。宇宙飛船飛出可觀測宇宙之後,將會進入不可觀測宇宙中。

受到光速以及宇宙存在時間的限制,我們無法看到不可觀測宇宙,不清楚那裡會有多大。保守估計,宇宙不可見部分的半徑將近12萬億光年。另外,整個宇宙也有可能是無窮無盡。

至於宇宙飛船最終是飛到宇宙邊緣,還是回到地球上,這取決於宇宙的幾何形狀。

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物質和能量會導致平坦時空發生彎曲。宇宙中所有的物質和能量對空間的整體作用,會讓宇宙呈現出某一幾何形狀。因此,宇宙的形狀是由宇宙質能密度所決定。

開放的宇宙

如果宇宙的質能密度等於或者低於某一臨界值——宇宙臨界密度,那麼,宇宙中的物質和能量所產生的引力不足以對抗暗能量的負壓效應,這意味著宇宙空間會持續膨脹下去。

在這種情況下,宇宙都是無限且無界的,宇宙的幾何形狀要麼是平坦的,要麼是馬鞍形的開放結構。如果宇宙飛船在這樣的開放宇宙中不斷飛行,它永遠也無法飛到宇宙的盡頭,也不可能回到地球上。

閉合的宇宙

另一方面,如果宇宙的質能密度高於宇宙臨界密度,那麼,宇宙有足夠強大的引力把空間壓縮成閉合的狀態,並使得空間最終停止膨脹,而轉向坍縮。

在這種情況下,宇宙是有限且無界的。如果宇宙飛船在閉合空間的宇宙中飛行,那麼,它將有可能會完成環宇宙飛行,並且最終飛回地球。但考慮到空間的膨脹和坍縮,當宇宙飛船回到最初的空間時,地球有可能已經不在那裡了。

此前,結合宇宙學標準模型和觀測數據,天文學家推測我們的宇宙可能是平坦的。但今年《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雜誌上刊載的一項研究[1]表明,我們很有可能生活在一個封閉宇宙中,置信水平超過99%。

參考文獻

[1] Eleonora Di Valentino, Alessandro Melchiorri, Joseph Silk, Planck evidence for a closed Universe and a possible crisis for cosmology, Nature Astronomy, 2019, doi:10.1038/s41550-019-0906-9.

相關焦點

  • 如果不考慮速度的限制,超光速飛行,是否能夠到達宇宙邊緣?
    而即使是光也無法到達宇宙的所有區域,因為宇宙從誕生開始就一直處於膨脹之中,而在宇宙的邊緣,膨脹的速度已經遠超光速。既然光速最快,為什麼宇宙膨脹的速度可以超越光速呢?既然速度是人類進行宇宙探索的最大障礙,那麼現在我們就暫且將這個障礙移除,思考一下,如果不受速度的制約,如果人類能夠以遠超光速的速度飛行,那麼是否能夠到達宇宙的邊緣呢?這裡就引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宇宙到底有沒有邊緣。
  • 光速10億倍的超級飛船朝宇宙一個方向飛行,會到達宇宙邊界嗎?
    如果有一艘光速10億倍的超級飛船朝宇宙一個方向飛行,會不會到達宇宙邊界?這是一個比較有趣的問題,因為打算跨越宇宙嘛,這速度是不斷上漲啊,但過程與結果可能會比較類似,也許我們可以來做個探討!一、宇宙有邊界嗎?
  • 如果以1億倍光速飛行,最後會回到原點嗎?物理學家告訴你答案
    這與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解釋的宇宙是一致的。宇宙是時間和空間的總稱。經過幾個世紀的探索,我們知道地球是圓的。只要我們站得高,我們就能看得遠。所以如果我們以1億倍於光的速度飛行,我們會看到什麼?我們能得出宇宙是圓的嗎?看看下面的假設,你就會明白了!
  • 宇宙有盡頭嗎?如果一直朝一個方向走,你會發現什麼?
    目前還不清楚這個範圍相對於整個宇宙的程度。有可能只是整個宇宙中的一粒塵埃。 宇宙是否有盡頭,我們不知道,也許我們可以試著一直朝一個方向前進,那會發生什麼?如果宇宙是有限的,是有邊界的,那麼我們會一直朝一個方向前進,總有一天我們會走到宇宙的盡頭。到那時,我們將通過邊界看到宇宙的邊界是什麼樣子,宇宙之外的空間是什麼樣子。
  • 光速10億倍的超級飛船朝宇宙一個方向飛行,會到達宇宙的邊緣嗎?
    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其實對於宇宙的認識還是非常淺顯的,我們只是知道地球並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星球,地球在整個宇宙中也只不過像是一個小石頭一樣,所以我們目前並不知道宇宙的邊界是在哪裡,那裡是什麼樣子的,我們現在僅僅只能看到我們目能所及的地方。
  • 宇宙的邊緣在哪裡?宇宙到底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
    宇宙到底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科學家們為此爭論不休,如果宇宙是有限的,那麼它的邊緣在哪裡呢?如果是無限的,那麼宇宙中會不會有平行世界的存在呢?宇宙已經包含了所有的一切,根本沒有什麼內外、起源和滅亡問題。宇宙在空間上是無窮無盡的,在時間上是無始無終的。無論你朝那個方向延伸下去都應是無窮無盡沒有盡頭的,而不可能被什麼東西所阻擋,這就是無限的宇宙空間。
  • 如果你到達了宇宙的邊緣,會撞上一堵牆嗎?
    如果我們生活在一個球形的宇宙中,那麼我們就不能到達邊緣,因為它是彎曲的,我們最終會回到我們開始的地方。雙曲宇宙和平面都可能有一堵你會撞到的「牆」,但考慮到它的曲面,在雙曲宇宙中會更難。此外,宇宙正在膨脹(可能會排除球形宇宙),而且膨脹正在加速,所以達到它的邊緣將是困難的或不可能的。
  • 乘坐堅不可摧的宇宙飛船,進入黑洞會發現什麼?一個神奇的地方
    當我們乘坐宇宙飛船接近黑洞的視界面時,會發生一些非常違反直覺的事情,而且一旦穿過視界面,將永遠無法逃離黑洞!即使我們有一艘能夠以任意大的速度向任何方向加速的宇宙飛船,也無濟於事。例如,當我們把一個電荷放到一個導電球體附近時,下圖中的電場線看起來就像光線在黑洞周圍的傳播方式。這個時候我們還沒有越過事件視界,仍然可以逃離黑洞。飛船上的重力傳感器可以告訴我們,在黑暗的中心有一個明顯的重力梯度,這時只要讓飛船掉頭向相反的方向提供足夠的加速度,就可以逃離黑洞的引力,回到安全,平坦的時空。
  • 930億光年外是宇宙的邊緣嗎?如何能到達宇宙的邊緣?
    是宇宙的邊緣嗎?其實答案很簡單:930億光年外還是我們的宇宙。但這樣回答有小朋友就不樂意了,既然還是我們的宇宙,那為什麼說宇宙是930億光年的呢?這就要從930億光年的來歷說起。直徑一般是用在圓(平面二維)或球(立體三維)上的,我們的宇宙是立體的,所以自然就是一個半徑為465億光年的球了。那麼這個球就是我們的宇宙了嗎?如果去到這個球的邊緣上會怎麼樣?伸出手去會不會摸到天使?
  • 宇宙的邊緣在何處?在光速下,我們能到達宇宙的邊緣嗎?
    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是什麼?好奇、有求知慾的人會很自然的提出這樣的問題,但是隨著我們的目光越來越深入到宇宙的黑暗中,有一個問題出現了……我們能到達宇宙的邊緣嗎?發現太空的大小當人們想要近距離觀察太空時,發明瞭望遠鏡,從那時起,我們對太空的迷戀從沒有減緩。
  • 乘坐超光速一億倍的飛船,能回到過去嗎?能快速到達宇宙邊緣嗎?
    物理學巨人愛因斯坦也認為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並且沒有其他任何物質的速度可以超過光速,因為如果物質的速度越快,它的質量也就越大,這個運動的物體周圍的時間也會相應地變慢,如果這個物質的速度達到了光速,那麼它周圍的時間就會靜止。
  • 如果宇宙是有邊界的,人類未來到達宇宙邊緣,能夠看到什麼?
    如果宇宙是有邊界的,人類未來到達宇宙邊緣,能夠看到什麼?引言: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知道宇宙中有很多神秘的天體,而且這些天體都是人類一直研究和探索的,而且目前人類能夠觀測的宇宙直徑大約是900多億光年,那麼這是宇宙的全部嗎?
  • 旅行者一號能到達宇宙邊緣嗎?
    旅行者一號自從1977年發射升空以來已經在宇宙空間中飛行了42年有餘,而宇宙空間無邊無際,恐怕是難以飛到宇宙邊緣吧。旅行者一號目前的確是到達了星際空間,因為它已經飛過了太陽風的頂層,而太陽的引力範圍,半徑有1光年,旅行者一號想要飛過一光年的距離,還得通過奧爾特星雲,這裡是一個小行星帶,聚集著數不盡的大大小小的小行星和彗星。所以說呢,旅行者一號在通過這個小行星帶的時候,極有可能跟小型天體撞上,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旅行者一號的終點就是奧爾特星雲了。
  • 地心說還是日心說?宇宙無邊無際,它的中心在哪裡?
    從中國古代時的中央之國再到世界範圍內的地心說,每一個地球人仿佛都想把自己所在的位置當成整個世界乃至宇宙的中心。於是提出日心說的學者被燒死,人們沉迷在自己是宇宙中心的謬論中,知道有了第一顆朝宇宙中看去的眼睛。人們才發現宇宙的浩渺,但是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
  • 科學家最新發現:一個超級飛船,速度為光速的十億倍
    這個問題最好由外星生物來回答,因為它超出了我們宇宙的範圍。但不管約束條件是什麼,例如,我們宇宙的極限速度是光速,光速的任何疊加都是光速。當然,沒有這樣的船存在,除非,開玩笑地說,它是一個「超級光子」!回到問題上。10億倍光速會朝一個方向,到達或超越宇宙的邊界嗎?在第一種情況下,假設宇宙是平的,沒有膨脹
  • 旅行者1號如果一直向一個方向飛,理論上能飛回太陽系嗎?
    以現在估算的其飛行速度17.8公裡每秒來衡量,它要離開太陽系起還得需要2700年,按此速度如果到達離太陽系最近的比鄰星,少說還得7.1萬年。隨著旅行者1號距離地球越來越遠,有些腦洞大開的朋友不禁設想了,旅行者1號一直沿著直線飛行,如果哪天它又回到太陽系,能說明什麼問題呢?
  • 科普:為什麼我們永遠無法到達宇宙的邊緣
    那如果光要從地球到達宇宙邊緣需要多長時間呢?那是一個你絕對想像不到的數字。光速不僅僅是我們在宇宙中已知的最快的速度,它還是宇宙的極限速度。根據愛因斯坦方程,物質運動不能超過光速,光速精準設定為每秒299792458米,因此很多人對太空旅行已經開始絕望了。
  • 中國是搞宇宙飛船,還是太空梭,錢學森力排眾議:搞宇宙飛船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產生了一個巨大爭議,即載人航天是研究宇宙飛船呢?還是研究太空梭呢?除此之外,錢學森後來還幫國家做出一個重大的決議。上世紀60年代,錢學森規劃了我國載人航天的發展藍圖,並計劃研製中國第一艘宇宙飛船「曙光1號」,但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導致「曙光1號」飛船的計劃擱淺。一直到1986年,隨著國內環境日臻穩定,載人航天計劃又被提上了議程,但是此時卻出現了一個問題。
  • 飛行器如果能達到一秒一光年的速度,是不是就能夠飛出宇宙了?
    假設在宇宙邊界之外,還有別的世界, 那麼要脫離這個宇宙,到達另一個世界,所需要的最低速度就是第六宇宙速度。當人類在地球上以這一速度發射太空飛行器時,即可脫離全宇宙的引力,但由於目前尚未宇宙的總質量、範圍等數據尚未明確,因此第六宇宙速度也就沒有準確數值。 不過由理論可知,第六宇宙速度將會快於光速,但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人類根本就達不到光速,更別說超過光速。
  • 一秒一光年的飛行器,能發現宇宙的邊緣嗎?
    目前可觀測的宇宙半徑是460億光年。這個距離,超光速飛行器要到達的話,大約需要不間斷的飛行1459年,橫穿可觀測宇宙則需要3076年。不過,宇宙空間的真實半徑肯定不會只是460億光年,飛行器還將繼續向前挺進。當然,飛行器是絕對不可能達到超光速的(曲率飛船僅僅是思想實驗,其理論並沒有被證實有效),一秒一光年更加不可能,屬於早期的科幻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