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輪》上映前,吳宇森自嘲說:「很多人都問我這次會不會在電影裡放鴿子,我想來想去,還是要放的。」吳導演的鴿子會怎麼放,本是影迷調皮的期待。結果,看完以後,不少人大呼上當,怒給一星,毫不買帳。原來,大家真被放了鴿子。兩個多小時的電影被活生生剪輯成了超長預告片,說好的「太平輪」只在中段打了兩分鐘醬油——要看「中國版泰坦尼克」,等《太平輪(下)》吧!?
一會兒槍炮,一會兒玫瑰,一邊是戰亂的上海,一邊是恬靜的基隆,就是不見傷心太平輪。恐怕,吳宇森的鴿子這回放得有點過了,所以目前連及格線都沒過。不過,也有人替《太平輪(上)》喊冤:與其怨它嚴重跑題,還不如怪它取錯了片名。不管是真跑題,還是取錯名,讓影片的主角們忙了好一陣都還沒上船,吳宇森故意的延宕除了為圈錢還為了什麼呢?
有人說,本來以為看的是災難片,結果卻是戰爭片,確實,主角們遲遲不登上太平輪主要還是因為戰爭。有戰爭戲就會有動作,有槍火,有兄弟情義,這些都是導演的拿手菜。雖然說要重新出發,要在女人戲和愛情戲上有所突破,但從《太平輪(上)》的篇幅設置來看,靠「一億發子彈」成名的吳宇森似乎想先用更猛的火力來證明自己寶刀未老。影片的開頭和結尾都是硝煙瀰漫的戰場,整個過程不是在打仗就是在等待打仗。實際上,在開頭軍醫金城武跪地仰天和屍橫遍野的全景已經蠻到位了,後面冰天雪地裡的漫長等待不僅磨掉了軍心,也磨掉了觀眾的興致。
除了對戰爭場面情有獨鍾,《太平輪(上)》對上世紀四十年代的上海也是情意綿綿。戰亂時代的上海並不太平,到處都是傷兵和餓殍,但卻依舊摩登和傲嬌。人們一面為緊俏的船票擠破頭,一面又如此捨不得離開上海。將軍夫人宋慧喬特意讓表哥留了一張影,就是想記住這戀戀不捨的上海。本來在鄉下磨豆腐的章子怡來到上海後艱苦而狼狽,但上海是她口中訴說的家鄉,也成了她在理髮店裡想要變成的模樣……
許鞍華在《黃金時代》裡用半個多小時和不停變換的造型來表現上海時期的蕭紅;彭浩翔的新片《撒嬌女人更好命》,討好上海的媚態也很實在;而最後一班太平輪在吳宇森的安排下一直停在上海的港口不肯起錨……這些香港導演對上海真是戀戀情深,可是觀眾們似乎並不太買帳。
(*圖文內容整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