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年代,我們是那麼追求個性,渴望從靈魂內直接迸射出來的聲音,似乎他們就是我們某一刻的代言人。哪怕他們從來沒有在電視上露面,但我們信任自己的直覺。在兵荒馬亂的歲月,我們就這麼歪打正著的緊緊抓住了他們。
——邱大立《風中流浪記》
▲林良樂首專《冷井情深》,1986年發行
彼年僅22歲,演唱的技巧卻已經十分成熟
詞楊立德,曲鈕大可,林良樂演唱,1986年發行於同名專輯。
承接過類似於蘇芮與李麗芬的路子,林良樂用她富有感染力與穿透力的歌喉,繼續著臺灣80年代中性女歌手的傳奇。但與前後同風格的歌手相比,她的歌聲中剛毅之下、與強節奏硬碰硬背後,還湧動著一份真情。這樣的經典,除了《冷井情深》,還有《溫柔的慈悲》、《假戲真做的人》。
墨鏡、中性服裝,是林良樂區別於同時代女歌手的顯著標誌。
楊立德的詞是比較好懂的,《冷井情深》是個例外,從歌名到詞義都需要細細體味。
我猜他大體上該是講:歌者自比為一口冷井,外寡言而內熾熱,由此吐露心聲。
冷井於身外人而言,窗口狹小、吐露有限,別人了解不多,於是歌詞用了七個「不」——「從來不、不是、也不是」,鋪墊孤獨寂寥的心境;高潮則直抒冷井對等待與孤獨的態度:直面、忍耐,表達冰封外表下的滾滾熾情。詞作風格總體孤冷,但有深情潛潛蓄力,這深情也蓄力於沉穩的歌聲、蓄力於四平八穩的電吉他與打擊樂中。
當然作詞有時候為了押韻和布局,會犧牲一兩句欠佳的歌詞,比如「也不是你能夠忍受」一句,我認為雖然表現了歌者內心路途外人無所得知,但稍顯得過餘以自我為中心了。
總覺得這編曲,就該一個人走在了凌晨六七點的街頭,初冬冷雨,聽著最相宜。後來的翻唱,為蘇打綠、李翊君的較受歡迎,此外還有韓寶儀、蔡幸娟等的版本,粵語版為甄妮的《冷冷的秋》、李美欣的《多給我一晚》,但我覺得以上各版與林良樂——這個溫柔的北極熊比起來相去甚遠。唯一可聽或許還有曲作者鈕大可1990年所唱版本。
今天這樣個性化的時代,每個人內心或許都有自己的一口冷井,都有符合歌中所唱的別人不知道的「濃」。我以為,《冷井情深》不僅表現了人的渴望個性,也表現了人的渴望傾訴與獲得理解、擁抱,故而能讓歌迷們三十年難以忘懷。
▲鈕大可與張小燕在專輯中對林良樂的評價
冷 井 情 深
林良樂
你從來不問我有多麼深
你從來不問我有多麼冷
那不是我願意擁有
一小片僅存的天空
你從來不知道有多麼濃
你從來不知道有什麼不同
那不是我能夠居留
也不是你能夠忍受
再久的時間我可以等
再長的寒冷我可以忍
冷井情深冷井情深
等一次最後的沸騰
你從來不知道有多麼濃
你從來不知道有什麼不同
那不是我能夠居留
也不是你能夠忍受
再久的時間我可以等
再長的寒冷我可以忍
冷井情深冷井情深
等一次最後的沸騰
再聽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