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閬中民俗大雜燴" 免費訂閱
民俗君按:據《閬中縣誌》記載:「城內有九井。東門內為大井(東井),南門內為四眼井(南井),西門內為四眼井(西井),北門內為振武井(北井);還有白鶴井,簧學井,靈液井,通平井,合壁井。城外亦有九井。東有大步井,松花井,東壇井,顧家井;東北有回寺井,郝家井,楊店井;北有二元井,牛氏井」。城內與城外,九九十八井。猶如星羅棋布,交相輝映;以令人賞心閱目的名稱,給人們留下一個個難忘的傳說;以涓涓清流,吟唱著一首首動人心魄的古井之歌!
閬中西街靈液井,就在張飛廟(漢桓侯祠)正門對面街道的街沿上。傳說這口井是三國時張飛鎮守閬中時所建。自然,年代久遠,已無法考證。
井是我喊人修的,怎麼,不服?
新中國成立後,靈液井的一汪清泉,主要供應附近街道和閬中中學的生活生產用水。上世紀60年代,還能夠看到她的容顏。
石頭土牆圍著圓圓的磨光了沿的井口,長滿青苔的條石井壁,青石板砌成的凹凸地面,幽深水面陰冷的微光,依稀存留在人們的記憶中。此井與其他水井不同之處是,人們給她搭建了高高的木樓。2樓上面同樣是圓形的井口狀,井軲轆就安在樓板上,旁邊安放著盛水木桶。連接的木水槽騰空穿街而過,沿學校的圍牆頂端分別將水流向學生食堂、教師食堂和校園裡的蔬菜地,構成了幾條獨具特色的輸水管線。
據說,當時學校將打水任務交由各班輪流分擔,學生輪流出工出勞。60年代初期,3年自然災害造成的物資貶乏生活極度困難使學生們的身體營養跟不上,身體素質很差。這上樓絞水的力氣活兒,還是非常考驗學生們體力的。
一天,幾個農村的同學在上面絞水。提滿水的桶從約 20米的高度絞上了樓井口,一位同學彎腰去提水桶,準備將水倒進盛水的大木桶裡。突然,這個學生一頭從樓井口處倒栽進樓下的水井裡。當人們把他打撈出井時,他已經是頭破血流,悲慘地離開了這個美好的世界。
這是一起令人心碎的意外事故。從此後,人們再也沒有使用此井水了。這井也就此一蹶不起,門庭冷落,雜草叢生,木樓搖晃,破敗荒
廢。白天或晚上,當知道此事故的人們從此井旁經過時,還真感到無名的恐怖和毛骨聳然呢?
1964——1969年,這地方是閬中農業機械廠的廠區,後讓給了因三線建設而從上海內遷來的閬中綢廠。現在那棵在閬中中學校西邊牆外道路中間的古黃桷樹和兩邊的梧桐樹地段,曾經是學生食堂的後院。張飛墓旁,就是學校的大片蔬菜基地,旁邊美麗恬靜的南園,更是青草萋萋,充滿神秘悽惶……
而靈液井呢?仿佛在一夜之間,變得無聲無息。古人所起的靈液美名,連同她的輝煌與悲哀,劃破時空,定格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