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企業帶動一個民族村共同致富,一個廣場凝聚多個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唇齒相依的正能量;村企共建,產業升級轉型,主動融入城市近郊經濟圈,形成輻射漢、彝、苗等多個民族,帶動53戶人民群眾團結互助奔小康的產業帶。這是武定縣德昌礦業有限公司與獅山鎮舊城社區馬豆溝村民小組共同創造的奇蹟。
沿武定縣城至祿武公路往北的山路盤旋而上,清澈的溪水流淌於蒼松翠柏間,一排新建的別墅如林間翡翠格外耀眼。邁步踏進民族文化濃鬱的村落仿佛步入世外桃源,而不時穿行在寬闊的水泥路面上的小汽車、摩託車和觀光遊客又點綴了這個旅遊勝地……熟悉村史的村黨支部書記楊興捍告訴記者:「馬豆溝村過去以馬豆草多而得名,山高路遠、土地貧瘠。直到1997年村裡人創辦了礦廠才改變了刀耕火種、食不果腹的情況。但是隨著礦產收入的減少,企業和村民們也開始尋找新的出路。」
2012年以來,以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為契機,馬豆溝本土企業德昌礦業有限公司採取以企帶村的方式,全村村民積極籌工籌勞,完成進村公路硬化和活動場所建設,新建水體景觀水庫和農業標準化大棚,為企業轉型和馬豆溝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2016年,在各級部門的資金項目支持下,馬豆溝村和企業籌資2000萬元建起了「馬豆溝民族鬥牛文化園」,並多次成功舉辦「萬人火把節狂歡」活動,吸引了縣城及周邊的各族群眾來參加節日狂歡活動,打響了馬豆溝鄉村旅遊品牌,融入了縣城近郊經濟圈,促進了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為有效促進全村各民族和諧發展,馬豆溝村著力抓好政策引導、項目引領和服務保障,有效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加大民俗文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村裡的大型停車場、農家樂小院、綠化美化工程等陸續開工。以彝族和苗族民俗文化為抓手,以鄉村民族旅遊為重點,集生態、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生態觀光旅遊產業正在逐步轉型升級。據村民小組長楊文偉介紹:「馬豆溝村現在是武定縣城周邊基礎設施最完善、發展後勁最強、農民增收最快、各民族群眾相處最和諧的村民小組之一。」
為持續擴展村、企發展空間,馬豆溝村不斷探索新的發展項目,拓寬村民增致富渠道。目前,在保持每戶村民至少有1人在德昌礦業公司上班的基礎上,依託村裡的標準化大棚,積極引入中藥、花卉、蔬菜等高原特色農產品種植,發展綠色循環經濟,力促農業產業提質增效。村民多了在蔬菜大棚打工的增收途徑,2019年,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1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