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FFI)組織在緬甸克欽邦東北部進行靈長類動物調查時,收集到一具完整的仰鼻猴屍體標本。經科研人員比較、判斷,確定為新種金絲猴,並將其定名為Rhinopithecus strykeri。
2011 年 10 月 16 日,經過近一年堅持不懈的走訪調查和野外蹲守,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瀘水管理局片馬管理站森林管理員六普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瀘水段 48號界樁附近(東經98° 37′ 09″,北緯 26° 02′ 44″,海拔 2 546 米)的一塊常綠闊葉林地上拍攝到一組黑色猴子的野外生存照片。林業部門技術人員將其與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FFI)公布的金絲猴新種模式標本照片進行對比後,認為相似度極高。中國靈長類專家組組長龍勇誠等專家對這組疑似金絲猴新種的照片進行鑑定後確定,這是人類首次採集到這一物種的野外生存照片。這組照片是中國存在金絲猴新種的第一證據,明確了怒江州屬於這一物種的重要分布區。中國靈長類專家組將其中文名命名為「怒江金絲猴」。
2013年,怒江州林業局與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達成了科研合作協議,計劃在2013—2015年,分步驟開展怒江金絲猴遺傳生態學、分子生態學和行為生態學等全方面研究。項目啟動以來,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怒江管理局、瀘水縣管理局也派出技術人員全程參與此次研究工作。截至 2014年,已基本掌握了春秋季節怒江金絲猴活動的大致範圍以及怒江金絲猴的 25 種食物。
怒江金絲猴一般棲息在海拔 1700-3100 米的原始森林中。活動生境為中山溼性常綠闊葉林、寒溫性針葉林和竹林內,其中中山溼性常綠闊葉林為其主要生境。是金絲猴家族中最近發現的新成員。
編輯:楊勁松
供稿:馬曉鋒
音頻錄製:雲南廣播電視臺少兒頻率《周末番茄醬》主播曉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