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紅網第五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日前,一條視頻被媒體曝光,其內容是外賣小哥往所送外賣上連吐4次口水。直接原因為買家不願意下樓取外賣。事情一經報導,網民紛紛表示:「不敢點外賣了」,「還好我從來不點外賣」。
一個行業的興起不會因為個例而走向滅亡。發生影響惡劣的個案時,媒體應該正向引導受眾,維護社會安定,網民也應當理性分析,莫把輿論槍口指向其他無辜者,一竿子不能打翻一船人。
其實早在此前,就發生過類似的事件。2018年的滴滴司機殺害空姐一案,網友卸載滴滴打車軟體,發起一場抵制滴滴打車的網絡運動。事態漸趨平息之後,很多夜班工作的人開始抱怨滴滴打車下線整改對自己造成了影響,出行不方便。關於該事件有一條熱評:網友提到自己的父親以滴滴司機為業,靠滴滴打車養家餬口,因為這個事件受到影響,還問女兒自己是滴滴司機,女兒的朋友會不會對她有看法?再看過往,很多年前媒體策劃的一場「茶水驗尿」的鬧劇也與該事件十分相似。儘管對事件醫院進行了澄清,最終真相也得到了報導,但本來就很嚴峻的醫患關係為此又蒙上了一層陰影。
究其原因,無非就是網友不具有整體意識,常常從部分來看待整體,不懂得把握事情的多面。刻板效應和暈輪效應就是對以上事件最好的解釋。要克服這兩個效應,最好的辦法就是用眼見之實去核實偏聽之辭,不要在事情尚未清楚之前盲目發表不負責言論,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除此之外,以微博、論壇、短視頻等為典型代表的新媒體迅猛發展,我們的媒體就更應該發揮好「把關人」的作用,對良莠不齊的網絡輿論加以過濾和控制,充分發揮正向引導功能,維護社會安定。而不是一味地搏眼球,導致社會矛盾的激化。
報導中的外賣小哥有錯,但也不能把一人之錯歸因於整個行業。我們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多幾個角度思考問題,給犯錯者一個改正的機會,也給無辜者一個安寧的輿論環境。
文/楊淼(西南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