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個時代,好像說起移民來是不需要理由的。但還是有很多人會問我為什麼移民,而且我相信,會問出這個問題的是真正關心我的人。他們會擔心我是否放棄太多、是否考慮不周全、是否留有退路,是否只是羨慕「生活在別處」。如果你動了移民的心思,這些都是有必要設問的,畢竟它會改變一個家庭的生活軌跡。
很多人都認為移民是為了孩子,但我不是。論基礎教育的紮實程度,沒有哪個國家能比上中國,而且澳洲又非精英教育的國家,除了能說一口流利的外語,估計其他科水平會非常令人堪憂。PS:我們快走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對柯南說:你不用在中國上學受罪了。4歲的孩子一臉懵地問我:為什麼上學就是受罪?我回答不了。但我知道,如果我留在國內,當我看到大部分家長都會親力親為地輔道作業到十一二點,報一大堆課外班的時候,我一定不會免俗,因為沒有底氣,因為目前社會的選拔制度就是單一的。但我既心疼我自己,也心疼錢。
其實我說不上是哪個瞬間堅定了移民的念頭。可能是某一年霧霾嚴重到自以為有抗體的我,咳嗽了整整一個月吧;可能是每天晚上哄完孩子睡著,終於可以躺在床上刷劇看綜藝的時候,突然覺得這就是我下半輩子的模樣了吧;也許是剛一冒出跳槽的念頭,就被人說快奔四了,還蹦躂什麼,心裡的那種不甘吧;也許是有心學點什麼,但卻被人勸說趕緊生二胎,產生的逆反心理吧;也許是為了孩子將來的教育,我們把大房子換成了60多平的學區房,那種生活質量反差吧。當單一價值觀變成了主流價值觀,大部分人都會被裹挾和綁架。
當然,我也承認自己受到了周圍環境的影響,我最好的朋友們一個一個去往異國他鄉,或者正在辦理去往異國他鄉的通行證。隨大流縱然也是一種「被綁架」,但和我志趣相投的人都選擇了同樣的路,總能說明一些問題。我移民的理由很簡單,我不想在40歲時,就被打上「你社會屬性終結了」的標籤,我覺得自己的人生還有很多可能性,這種可能性與成功、有錢並不劃等號。我的老公有同樣的想法,他人大研究生畢業,學的法律,後來一直在媒體工作,有份還算高薪的工作,但他的靈魂裡住的卻是一位廚師和修車師傅。
最後說到父母的問題,我是獨生女,父母是我最親的人,無論我如何選擇自己未來的生活,他們都必須是其中的一部分。我的想法是,趁父母身體還可以,趕緊蹲完移民監拿到身份,他們可以選擇一年中幾個月的時間在國外生活,即便他們回國,拿到身份後,我也可以隨時回去照看。
想明白之後便開始確定移民國。首選是加拿大,但對比了條件,又諮詢了幾家中介,難度太大,有一家建議我們可以移到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名字好聽,一查簡直是和蘇武牧羊的地方差不多的苦寒之地。後來我們又了解了歐洲的移民項目,愛爾蘭、西班牙也不合適,投資移民的成本太高。最終,我們找到了一家朋友推薦的中介公司,目標——澳洲。
但中介也提出了個問題,是可以技術移民,但只能是偏遠地區技術移民。多偏遠呢?反正雪梨、墨爾本、布裡斯班這些地方不能去(當然,蹲完移民監就不受這個限制了)。最終,我們選擇了塔斯馬尼亞,一個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地方。選擇這個地方有兩個原因:一是我當旅行編輯時,曾到這裡採訪過,對當地的風土人情印象深刻;二是我的一位好朋友8年前已經到這裡生活了,不得不說太有遠見。
塔斯馬尼亞長什麼樣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