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工作重點由原來的出好煤、出塊煤、出合格的煤,轉為既要出合格的煤又要出足量的煤。我們從採煤源頭上下功夫,嘗試革新採煤工藝,做好『精採』文章,完成緊急保供任務。」日前,伊犁能源伊新煤業採掘工區黨支部書記劉坤介紹。
劉坤提到的「緊急保供」,是國家下達給新天煤化「兩個月完成保供天然氣3億立方米」的任務。該任務於10月下旬下達,要求新天煤化自11月1日起,保證日產天然氣480-500萬立方,兩個月完成保供天然氣3億立方米,最大程度滿足國家冬季天然氣市場需求。這一任務的下達,也吹響了伊新煤業向新天煤化全力保供優質原料煤的號角。
採煤是影響塊煤率整個流程的第一步,也是提升塊煤率的首要環節。工程技術人員通過現場實踐創新採煤工藝,將原來「前滾筒割頂煤、後滾筒割底煤」採煤方法改為「前滾筒割底煤、後滾筒割頂煤」,取得良好效果。「先割完底煤後,頂煤就處於懸空狀態,只需要較小受力,就很容易垮落,避免重複切割受力而易破碎,塊煤產出多。」伊新煤業採掘工區副區長胡文宣說。
他們聯繫西安煤科院進行技術論證,依據伊新煤業煤質條件設計出了專門提高塊煤率的滾筒。「塊煤率滾筒就是通過改變葉片排列方式,減少截齒總量,增加割煤面積,這樣每個截齒割煤量就變大了,從而達到提升塊煤率效果。」機運修管控中心主任姬偉說。
他們還將採煤機牽引速度調高至6~7米/每分鐘這個合理速度,以更快速的切割方式來採煤,減少因採煤機截齒較長時間在煤體中旋轉攪碎已出的塊煤,產出更多的末煤。
在開拓布局上,將工作面布置由俯採調整為平採,減少所採煤炭下落高差,對原煤主運輸轉載點、在原煤緩衝倉安裝螺旋溜槽,使原煤由垂直下落改為沿螺旋溜槽「拐著彎」傾斜緩慢下滑,消除了落煤高度差,減少塊煤之間撞擊,避免對煤體二次碰撞後的破碎。
在開採環節,伊犁煤業通過改進採煤工藝、調整滾筒截齒、快速切割方式、軟著陸落煤方式,將塊煤率提升6.5%。實現了精採細採,高效開採目的,有效保障了向新天煤化保供的政治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