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衛健委2019年度消毒產品「雙隨機」監督抽檢任務的要求,共抽取我市消毒產品生產企業21家。近日,在市衛健委綜合監督處的帶領下,市衛生和計劃生育綜合執法監督所聯合相應縣(市)區衛生計生執法監督機構,對我市相關消毒產品生產企業開展監督檢查和抽檢工作。
檢查組重點檢查了生產企業的生產條件、生產環境、生產過程、原材料衛生質量、出廠檢驗、生產記錄和消毒產品衛生安全評價報告、標籤(銘牌)、說明書等內容。採樣的消毒產品主要包括用於皮膚黏膜消毒的酒精、碘伏,用於環境器具消毒的戊二醛、「84」消毒液,用於化學濃度檢測的化學指示卡,用於婦女經期使用的衛生巾以及用於皮膚的抗抑菌製劑等。共抽取消毒產品樣品23件,其中第一類產品13件、第二類產品4件、第三類產品6件。檢查發現部分企業原材料索證不全、出廠檢驗項目不全,衛生安全評價報告檢測項目不全和標籤說明書不符合要求等行為,執法人員現場下達《監督意見書》,要求消毒產品生產企業立即整改。
此次專項檢查情況及產品檢測結果我市將及時公示,對現場檢查不符合要求和產品檢測不合格的生產企業將依法立案處罰。
大家在購藥時要注意分辨,
不要僅從外觀判斷購買
別把消毒產品當「藥」買了
「當消費者走進藥店,總是可以看到各種「藥品」整齊的擺放在貨架上,但藥店售賣的包裝看似正規「藥品」的產品,有可能僅僅是「消毒產品」,消毒產品沒有治療疾病的功能。如果誤當藥品來使用,還會延誤治療時機,使病情加重。當消費者看到「濞舒朗抑菌膏」「××牌消腫化痣膏」、「××牌天下膚王」高大上的名字,如果不仔細看,很可能被「忽悠」。一些被大眾熟知的品牌如「婦炎潔植物本草抑菌洗液」等其實是抗抑菌製劑(屬消毒產品),只有抗抑菌功能,不能治病。
那麼
消費者該如何區分藥品和消毒產品呢?
衛監部門交您幾招:
一看「字號」,消毒產品為消字號,不能治病,而藥品為國藥準字號(非處方藥)。消字號的產品可以到備案系統上查詢真偽(安徽省消毒產品衛生安全評價報告備案自我聲明公開系統http://220.178.116.78:13001/xiaodu/)。
二審標籤說明書,消毒產品產品標籤和說明書不能明示或暗示對疾病的治療作用和效果,並禁止標明疾病症狀和疾病名稱;藥品的標籤和說明書則相反。
三警惕抗抑菌產品。由於藥品審批程序複雜,而消毒產品相對簡單,消毒產品中的抗抑菌產品被一些不法商人開發利用,違規抗抑菌產品中添加藥品上市。
消毒產品不具備治療疾病的作用,不能替代藥品,也不能將其作為藥品進行宣傳。廣大患者需要擦亮眼睛,分清這幾者的區別,根據自身情況,有選擇的選用。
如果您不小心購買到違規消毒產品,請將產品及購買票據保存好並及時到轄區內的衛生監督部門進行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