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即是指過「年節」,百節年為首,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佳節。中國古代民間早有過年的傳統,古時新年曾專指幹支歷的「立春」,節氣立春時,陰陽轉化、陽和起蟄、品物皆春,意味著新的一個輪迴已開啟。後由於曆法變動,新年通常指農曆正月初一。按照舊習俗,從年尾十二月廿三/廿四的祭灶日(掃塵日)開始,直至正月十五元宵節夜或正月十九止,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稱為「過年」,即現在所說的「春節期間」;如果從預備「年貨」開始計算,大約從年尾十二月十五六便進入年關大忙。春節俗稱新春、新歲、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新春賀歲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等活動形式展開,熱鬧喜慶氣氛濃鬱,內容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
年節,今稱之為「春節」,其起源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年節是中國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它承載了中國人最熱烈的情感和美好寄望。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人對天地與祖先心懷敬畏,深信天地神靈是萬事萬物的主宰,認為天地神靈與祖先左右著人們的生活和命運,人們的一切皆來自於天地與祖先的恩賜。天地運行,四季輪換,寒暑交替,月盈則虧,日午則偏,一切皆有天道秩序;萬物雖長於地上,但萬物的榮盛興衰卻離不開天。上古時代以歲星的運行規律來標示時間變化,以「歲」表示「年」,「歲」以六十甲子(幹支紀年法)為運轉周期。古人將黃道中推算出來的立春定為歲首,在歲首黃道吉日舉行祭祝祈年活動,緬懷和感受天地神靈(祖先)好生之德的神聖與威嚴,表達對神靈與祖先的崇敬和感德。早期的節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動,則蘊含著禮樂文明深邃文化內涵。
年,古稱「歲」。「年」屬於太陽曆範疇,與月相(朔月、望月)無關,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年。古老乾支曆法以「立春」為歲首,「春」在古代很受人們重視,如有「雙春」之年視為大吉之年。立春是天象規律,是由黃道推算出來。古時新年曾專指幹支歷二十四節氣的「立春」。農曆正月初一現代定名為春節,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月大為30日,月小29日),稱之為「大年三十」或「除夕」。過年習俗以除舊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傳統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內涵。
中國攝影旅遊網祝新老朋友新年快樂!幸福安康!
中國攝影旅遊網http://www.cnpoto.com
行攝天下 http://www.tule6.com
郵箱:sheying_bu@126.com
聯繫電話:18681255588
微信號: 18681255588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本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