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降溫神速 ,倒刺、脫皮、凍瘡
也都紛紛找上了門,
雖然不是什麼大問題,
但是十指連心,
也給人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
冬天護手的那些事——
「長倒刺是缺乏維生素」一說的來源可能有兩處:
1、父母為了誘導挑食的孩子多吃蔬菜;
2、商家為誘導客戶購買維生素商品。因為,中國傳統醫學裡壓根就沒有維生素這一概念。
「倒刺」,準確說是「甲周倒刺」,醫學名「逆剝」,指手指甲周圍皮膚以倒卷、撕裂、翹起為特徵的一種皮損,多呈縱向三角形撕裂,細小三角尖端剝離上翹或倒卷,觸碰疼痛。
一旦手指長了倒刺,已不單單是局部疼痛問題,如果不幸一時半會沒有趁手工具,將會如百爪撓心,內心承受每秒1000點的持續流血傷害。
那究竟是什麼導致的倒刺呢?
造成倒刺的原因主要是皮膚乾燥。
手指上的倒刺學名叫做「甲周倒刺」,甲周倒刺的形成,主要是因為角質層過於乾燥而發生分離。如果近期參加勞動、球類體育活動、或者洗衣服等都會引發甲周倒刺。
一般情況下,手上長了倒刺你會如何處理呢?置之不理?剪掉?咬掉?還是……
到底該怎麼處理手上的倒刺呢?
• 準備好溫水,把有倒刺的手放水中浸泡5分鐘,泡軟後用指甲鉗小心地從倒刺根部逐步修剪平整圓潤;
• 如果擔心過程中的感染問題,可以用酒精給手指以及指甲刀進行消毒;
• 最後,在手上塗抹一層護手霜,效果更佳。
如果遇到倒刺傷口已經出現發紅、腫脹等感染的症狀,需要保持傷口的清潔,沒有好轉的話,就需要去醫院讓醫生檢查,考慮是否使用抗生素軟膏等方法來處理。
倒刺可以預防嗎?當然可以!
日常生活中,倒刺是可以預防的:
1、在做家務的時候戴上橡膠手套,
2、洗手後及時在指甲周圍塗上護手霜。
3、還有,經常使用洗甲水等產品,會加劇指甲附近皮膚的乾燥情況,引發倒刺,要少用
手為什麼會脫皮?
許多人在接觸肥皂或洗衣粉後,出現無緣無故手脫皮,脫完表面一層皮後,手又恢復原狀,不痛不癢,沒有炎症。這是正常現象,無須大驚小怪,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少接觸肥皂,洗衣粉等刺激性化學用品,同時服用維生素C。
冬季氣溫寒冷乾燥,手不注意保養,容易脫水,造成死皮,建議冬季多喝開水,手用點護手霜保養一下。
缺少維生素B也會導致手脫皮,因此建議日常生活中多吃蔬菜等。
先是一隻手出現脫皮,進而擴散到雙手,雙腳,這種情況出現的脫皮是手癬導致的。主要症狀有手掌出現紅斑、瘙癢。因為手癬有很強的傳染性,同時危害健康,因此建議及時治療防止感染給親人。
手脫皮了要怎麼辦?
遇到手脫皮的情況怎麼辦呢?這幾個小偏方,不妨試一下:
把生薑切碎放白酒內泡24小時後,每天1~2次塗抹到患處。
用水果皮治療脫皮其實還能給肌膚補充維生素,比如用削蘋果剩下的果皮來搓擦患處,或者將新鮮的桔子皮擠出汁,塗擦在裂口處,用晾乾的桔子皮泡水洗手洗腳,也可收到同樣的效果。
塗抹一些藥膏,可以去藥店買一些含有弱效皮質類固醇激素的軟膏,如果脫皮嚴重並伴有乾燥疼痛者,可用低濃度的水楊酸軟膏或硼酸軟膏。(僅供參考,個體病例請遵醫囑)
要注意的是,如果自己之前就出現脫皮這種情況,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手部的勞損摩擦,多吃蔬菜,少吃辛辣的食物,經常塗護手霜等。
編輯 | 閆蜜
來源 | 健康時報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