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劇就是圍繞車諾比的核洩漏事件,帶我們回到了33年前,從事故第一線到層層主管,透過一個個普通而又特殊的視角,用最克制,也是最壓抑的手法為我們重新演繹了車諾比的故事。
雖然是根據歷史創作,但可貴的是,該劇並不是妄圖以人們的痛苦去博眼球,在災難背後,事件背後的政治、倫理上的思考才新劇聚焦的重點。新劇《車諾比》的深度驚悚也在於,劇中沒有一個核電爆炸鏡頭,核災獨有的可怕之處,是「殺人於無形」。
消防員、研究所工作人員、醫院職員、政府高層、當地居民…劇中這些人在面對災難時的反應,為觀眾提供了還原當年的真相的多維展示。
第一批到達的消防員,也是事故的第一批陪葬者。在沒有任何防護的情況下,被要求去爆炸的四號反應堆滅火。有消防員隨手撿起超高輻射的堆芯石墨碎塊,隨即爛手痛到昏厥。
為了查看現場情況,技術人員用抵住反應堆控制室的隔離門,短短一分鐘不到,身體就被核輻射穿透大面積出血。
醫院的視角裡,已經有醫生感覺到不對勁,問有沒有碘藥片。碘藥片可以緩解碘131輻射,然而在當地醫院根本沒有備用藥。
更可怕的是政府高層的反應。為了掩蓋真相,從蘇聯高層以及各級部門,對事故的應對不力也在第一集中悉數展現。
在事故討論會議上,他們主張採取的方式是封城,切斷電話線,控制一切可以外洩的媒介渠道,讓核反應爆炸的消息徹底鎖死,這樣才能保證國家機密不被洩漏,對政府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而對外宣告的卻是工廠爆炸已經得到有效控制,讓民眾不再有恐慌情緒。
從地方到中央,無一重視此次事件的嚴重性。謊言的代價是,被蒙在鼓裡的普通人,在一片快樂無知中迎接死神的到來。
聽見爆炸的當地居民,以為只是一場普通的大火。少數人覺得這個火災顏色不正常,但大多數人都是看熱鬧的,他們拖家帶口,看著眼前的火光發出「真好看」的讚美。燃燒的灰塵向他們飄來,孩子們在死亡的塵埃裡跳舞。全然不知散落在他們皮膚和頭髮上的,其實是致命的輻射塵埃,將帶給他們世代病痛的折磨。
劇集揭露出的種種核災畫面,讓人感到不寒而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