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世界大國,
中國需要這三重「外圍」】
近日,西班牙《國家報》網站刊文稱,中國不斷提出要實現中華民族在百年屈辱之後的「偉大復興」,要讓中國在2049年成為世界大國。中國擁有近20年實行的尚未得到定義的外圍行動。
中國的第一外圍是「邊境外圍」,包括所有與中國距離最近的區域:朝鮮半島、東協國家、尼泊爾、孟加拉國。
這個周邊地區構成了中國轉移產業和尋求更大競爭力的天然經濟空間。中國在第一外圍的戰略按照歐美的戰略進行調整,以實現產業內多樣化為主要目標。
此外該地區有很多中國僑民,他們也為中國戰略的實施作出了貢獻。「一帶一路」倡議提供的金融便利將推動亞洲基礎設施的建設,實現中國與地區市場更大的聯通和一體化。
第二外圍可以定義為「海洋戰略外圍」,包括對中國的戰略而言具有特殊地理位置的不同國家。
這些中小國家經濟意義有限,但是因為其地理位置而擁有重要戰略意義,可為中國進入其他大洲的市場打開大門。希臘幫助中國產品進入歐盟內陸市場,智利是進入南方共同市場和南美洲國家的理想平臺,冰島為中國在北冰洋開啟新航道提供便利。
第三外圍可以被稱為「原材料和食品外圍」,由非洲大陸和拉丁美洲組成。
中國尋求能源以及稀有金屬和礦產供應的保障,此外中國還投資購買大面積的高產土地,以便確保中國人口所需的動物蛋白和蔬菜供應。中國投資非洲和拉美,相信這兩大洲將在中期內成為全球最有活力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