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這些天,雲南省施甸縣擺榔彝族布朗族鄉大中村的「80後」村民李立平幾乎天天往村裡的獨居、留守老人家跑,幫他們打掃、貼春聯……忙得不亦樂乎。
和李立平同村的72歲孤寡老人李正相之前已經好久沒洗過熱水澡了。春節前,李立平和村裡的志願者一起上門,為老人理髮、燒洗澡水,還特地去山裡採了驅寒除溼的中草藥。在李立平的幫助下,老人痛快地洗了個熱水澡。
李正相老人是五保對象,沒有妻兒,15年前一場意外導致他長期偏癱在床。年邁的母親和哥哥去世後,他成了獨居老人,生活主要靠侄子和鄰居照顧。
大中村的村小組散落在山間的各個角落,山路崎嶇,道路狹窄,去看一些住得遠的老人並不容易。「獨居老人生活不易,我的工作就是幫老人們跑跑腿,陪他們聊聊天,幹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李立平說。
2017年4月,施甸縣民政局和有關方面合作,引入社會組織開展「關懷深山獨居老人」項目,幫助大山裡獨居、留守老人居家養老。2017年下半年,李立平被村裡推薦為「關懷深山獨居老人」項目陪伴人員,負責陪伴照料村裡30位獨居、留守老人,每月至少要走訪3次老人家,平均下來一天也得去3家。
據介紹,「關懷深山獨居老人」項目已在施甸縣49個村培養了49位陪伴人員提供日常陪伴服務,惠及1467位獨居、留守老人,其中有702戶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這個春節,外嫁的女兒沒回家,獨居老人李新翠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李立平打視頻電話幫一家人實現了「團聚」。「阿平就像親兒子一樣。」李新翠拍著李立平的肩膀說。
幫老人取低保,開車送老人去趕集,為老人看病請醫生……「這些看似簡單的事,對每一位獨居、留守老人而言,卻是晚年心靈的慰藉。」項目負責人鍾鐵華說,陪伴人員都是本村人,相較於外來志願者和社工,更了解當地情況,溝通也更容易。
施甸縣民政局局長段玉元說,山區山高路遠,很多老人不願改變生活習慣搬進政府修建的養老院或養老服務中心,個性化的公益項目是民政和扶貧工作的有益補充,帶給老人更有針對性和可持續性的關愛。
春節過後,一些青壯年陸續外出打工。李立平又在逐戶拜訪村裡的留守老人,了解子女外出務工情況。他說,他的心願是,讓獨居老人不再孤單。
文章作者: 趙珮然 褚 怡
視圖製作: 董昱敏
版式設計: 祝 闖
投稿平臺:tg.shehuiwa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