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由《中師生》公眾號發起的「中師生口述歷史」活動正在進行中。我們已經發布了多篇回憶文章。有許多中師生已給我們消息,確定動筆,寫寫當年自己的人生經歷。今天,我們發布甘肅省肖長庚老師回憶文章《芳華不再空追憶》。原文15000多字,我們分五次刊出,歡迎大家閱讀。今天發布第五部分。
原題:芳華不再空追憶(五)
作者:肖長庚
五、 無奈地離開喜歡的講臺
在著手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就決定要把這一節作為重點寫一寫。因為我看到我的前一篇文章被《中師生》公眾號放到網上之後,似乎有評論,對我沒有堅持教學工作頗有微詞。好像中師生就應當一生奉獻教學,如果從事其他工作,就成了背叛者一樣。
我要說的是,中師生畢業基本上都從事了教學工作。並且由於時代使命所然,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都分配在了村小學(這樣的村小學,我們甘肅叫做教學點,一般就是兩、三個教師兩、三個年級,少數能有五個年級,大多是複式班。現在學生減少,這樣的教學點撤併了不少)。
我要說的是,中師生不是應當生來就應該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工作的。他們也有父母,尤其是父母年邁之後,他們也要給父母儘儘孝,父母有病的時候,也需要在身邊陪陪父母;在父母住院的時候,也需要奉侍父母……為人子女,不能盡孝,何以為人?
基層教師的生活經歷,不是現在的人能夠想像的。但是,這些經歷,苦也好,甘也罷,都被中師生吞下。畢竟,在那個年代,有一份工作確實不容易。特別是對於大部分是農家子弟的中師生來說,更是倍加珍惜這份工作。有許多中師生在講臺上一站,就站了二、三十年。他們是平凡的,但是他們每一個人都是不平庸的。
曹先生的小說《中師生》中的大專生看不起中師生雖然存在,但不普遍。何況中師生工作能力並不比其他人差。而到了評定職稱的時候,由於中師學歷,往往受到諸多限制。工資就和讀了大學的同齡人差距漸漸拉大,這個現象才是比較普遍的!
有一個低我一級的師弟,畢業後分配到非常邊遠的一所小學,南邊與四川青川縣接壤。兩山夾一溝,學校就修建在半坡上。在他報到的第一天發生了一件事,讓人覺得又好笑,又心酸。
他看見太陽落山了,想到天快黑了吧,就生火做飯。火生燃之後,哎,太陽又出來了。他心想,還早啊!做飯太早了,就把火澆了一瓢水弄滅了。一會兒,太陽又下山了,他想,這回該到做飯的時間了吧。又生火做飯。過了一會兒,太陽又落了。就在他又準備把火攪死的時候,隔壁住的一位老教師看見了,說:「可以做飯了!這裡的太陽不準確,要看表才行,太陽看不得!」這同學一看,果然太陽在山尖穿行,一會兒出來、一會兒落山。
後來,參加自學考試,講給我們聽這件事情。把我們笑得不亦樂乎!這同學說:從這件事情之後,我才發了狠,買了一塊表看時間。
我下決心離開喜愛的講臺,也是聽從自己內心的指引吧!
如果大家一定要聽真正的理由,或者大家要刨根問底。找一個易教授離開武漢是「受不了武漢的天氣才離開武漢」那樣的理由,肯定是站不住腳的。一是易教授跑得遠,他從武漢市跑到了廈門市,兩地氣候差異大,這個理由也人畜無害;二是易教授說話,相信的人多!
我的理由,我姑妄言之,大家姑妄聽之。只能是:學校的運動場不太平,而且這運動場人太多,絡繹不絕的,太久了就讓人厭煩!咱逍遙派也有逍遙派的難處不是?
二0二一年一月二十八日
中師生口述歷史:在村學校教書,我煤氣中毒,要從樓上跳下去
中師生口述歷史:我教高中語文,是受師範一位老師的影響
中師生口述歷史:全縣招考司法所長,我和我的學生坐在同一個考場
中師生口述歷史|驚魂:6個人同時吊上籃球架,誰料其轟然倒塌
中師生口述歷史:8 年自考,我取得專科和本科文憑
中師生口述歷史:中考後,等分數的日子是最難熬的
中師生口述歷史:我放棄一高的保送資格,為吃商品糧考上師範學校
中師生口述歷史:師範三年,每月都發免費的飯票,我卻惹事了
中師生口述歷史:復讀一年,我考上了師範,演講比賽得第一名
《中師生口述歷史》啟動,講一講我們的真人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