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到來,不少大學生計劃打工增加社會經驗,賺點生活費。然而近年來,學生打工遭遇陷阱的情況屢見不鮮,為此業內人士提醒,學生打工之前要具備足夠的防範意識。
昨日上午,記者在我市龍沙區的某大學校園內看到,學校的宣傳欄上貼滿了「增加社會經驗」,「補貼生活費用」等內容的招工廣告,吸引不少大學生駐足觀看。招工單位開出的條件從1000元到3500元不等,多數企業採取日結工資的方式,平均每天在50元至80元之間。對於大學生來說,這樣的工資條件還是很有誘惑力的。
上大三的小芳已經聯繫好了寒假兼職打工的單位,她告訴記者每年都會利用寒暑假做兼職,今年她去的是一個親戚開的公司。小芳坦言,身邊的同學就有過無故被拖欠工資的經歷。小芳說,跟用人單位溝通時大學生往往處於弱勢地位,一提起待遇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藉口和推辭,婉言拒絕那還是好的情況,更多的時候,用人單位多是居高臨下,一副「你沒資格跟我談條件」的架勢。擁有多次兼職工作經驗的大二學生小明告訴記者,一般他會選擇知名度高的企業單位做兼職。小明說,知名度高的企業要正規些,而且公信力好,能有這樣的實踐經驗對他的學習和未來找工作都可以加分的。
記者從我市的一些相關部門了解到,每年假期學生打工遭遇陷阱,上當受騙的情況時有發生。記者就此事諮詢了相關的業內人士,據介紹,學生假期打工比較特殊,國家現階段還沒有出臺相應的保護措施,學生還沒有完全走出校園進入社會,勞動身份比較特殊。同時大學生社會經驗比較少,容易成為受害對象。」
業內人士提醒計劃打工的大學生,在哪裡打工,一定要告訴家長或親友,最好是在家長或在學校老師的監督下與用人單位籤訂書面協議。有些企業可能不與學生籤訂勞動合同,若不能建立正式的勞動關係,不屬於《勞動法》的調整範圍,只屬於一種短期的僱傭關係。如果學生權益受到侵害,可以通過民事訴訟維權,此時大學生要注意保留收費收據或發票等,以便產生糾紛時用作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