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錄:史丹福大學用輻射冷卻物體,成功降溫42℃

2021-03-01 創意科技視界

英國《自然·通訊》期刊13日發表的一篇能源論文,報告了一種採用輻射冷卻技術的裝置,其冷卻效果創下世界紀錄。該技術可以將熱量驅散至太空,而論文所述裝置最高可以將小型物體的溫度降低42℃,展示了利用輻射冷卻實現大幅度降溫的巨大潛力。

(圖文無關)

各種物體(如計算機)的冷卻會消耗大量能源,因此需要新的解決方案來減少能耗。其中一種具有潛力的方法為輻射冷卻,也就是物體透過輻射散去熱能的過程,理論上只要是絕對溫度不為0的物體,就會向周圍的空間輻射能量。但要利用該方法實現冷卻,就需要依賴所謂的「地球大氣透明窗口」,特定波段的熱輻射可經過該窗口發散至寒冷黑暗的太空。

此次,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範汕洄及其同事製造了一種輻射冷卻裝置,至少可以使物體溫度比環境溫度下降33℃;在陽光照射期間,最高可降低42℃。而之前,輻射冷卻在白天僅能使溫度下降5℃左右,在夜晚使溫度下降15℃至20℃左右。新裝置降溫幅度明顯,刷新了該領域的世界紀錄。

研究團隊報告稱,通過透明窗口將熱釋放至太空的高選擇性熱輻射器,是該輻射冷卻裝置得以取得創紀錄冷卻效果的關鍵。另外,論文作者還做出了理論分析,證明其較環境溫度下降60℃也是可能的。

雖然目前的設置還無法在超大規模的物體,比如大型建築物上實現冷卻,但是該新成果仍然向世人展示了利用輻射冷卻實現大幅度降溫的潛力。

相關焦點

  • 寫了100遍「黑人的命也是命」,他被史丹福大學錄取了
    可令包括他在內的很多人都「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卻因此通過了史丹福大學的入學考試,被成功錄取了! 史丹福大學還在錄取通知書上寫到:「每個人都會被你的堅定信念所折服。你是史丹福大學的絕配,你給史丹福大學帶來了無可匹配的價值。」這名高中生今年18歲,來自新澤西州,名叫齊亞德·艾哈邁德(Ziad Ahmed)。
  • 英國研究發現:這種新CT掃描方式可減少輻射致癌
    本文由盛諾一家原創編譯,轉載需經授權根據一項倫敦大學學院(UCL)的新研究,一種新的CT掃描技術將完整的X光線束分解為細光束
  • 新世界紀錄誕生!
    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13日報導,近日在澳大利亞雪梨,年僅20歲的學生菲利克斯•曾姆丹格斯還原六面魔方只用了4.73秒的時間,比現時的世界紀錄快
  • 全球MBA項目排名:斯坦福第一 中國僅港科大上榜
    其中在創業能力方面,斯坦福商學院位居第一;在團隊合作能力培養方面女王大學商學院居首;瑞士國際管理發展學院領導力培養排名第一;領導力課程聖母大學門多薩商學院奪魁;雷鳥國際管理學院在國際貿易方面全球第一;電子商務方面榜首依然由斯坦福商學院奪得;密西根大學羅斯商學院MBA項目最重視綠色經濟;而最具多樣性的桂冠則有歐洲工商管理學院所獲。
  • 多大的輻射會傷及身體?小輻教你認識輻射強度和劑量單位
    據環保部監測,截止到昨天下午13時,我國邊境地區輻射均未超標。同時,最近社會上重新出現的「核霧染」言論,對此環保部組織相關專家分析了公眾關心的顆粒物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鈾-238的含量,約為30毫貝可/克,與土壤中天然鈾-238含量處於同一水平,今日公開表示「核輻射導致霧霾形成說法不科學」。
  • 音標公開課:史丹福大學語言學博士John McWhorter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堂精彩的音標公開課:史丹福大學語言學博士John McWhorter的簡介John Hamilton
  • 史丹福大學Kincho Law教授受聘為清華大學傑出訪問教授
    10月28日,史丹福大學Kincho Law教授受聘清華大學傑出訪問教授的聘任儀式在西主樓凌常峰會議室舉行。
  • 澳科學家創太陽能電池板發電新紀錄轉換率超40%
    澳科學家創太陽能電池板發電新紀錄轉換率超40%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科學家創造了太陽能電池板發電的新紀錄,光電轉換率超過40%。他們的下一個目標是將轉換率提高到50%,進一步降低太陽能這種可替代能源的成本。新南威爾斯大學用「全球第一次」描述這一研究成果。  北京時間12月15日消息,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報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科學家創造了太陽能電池板發電的新紀錄,光電轉換率超過40%。他們的下一個目標是將轉換率提高到50%,進一步降低太陽能這種可替代能源的成本。
  • 用GPU拯救世界:英偉達&斯坦福呼籲玩家捐獻算力,投入新冠病毒相關蛋白質分布式計算
    通過史丹福大學的 Folding@home 計劃。下載小程序和用於分析的少量數據,選擇 COVID-19 相關的 GPU 項目,讓蛋白質在你的算力支持下摺疊起來,你的 GPU 就能成為這個分布式計算項目中的一部分,貢獻一份抗疫力量。疫情當前,英偉達振臂一呼,響應者眾。
  • 陳美齡:我是怎樣養育三個進史丹福大學的兒子(視頻)
    就在所有人覺得她就要如此當一個一線歌星之時,陳美齡離開香港去加拿大的多倫多大學攻讀「兒童心理學」,之後又拿到美國史丹福大學的教育學博士學位。       陳美齡生下3個兒子,截至2015年秋天,全部考入斯坦福本科,一時轟動社會,成為爆紅焦點人物。
  • Quora精選:進入斯坦福法學院需要哪些條件?
    進入斯坦福法學院需要哪些條件?除了一些必備要求(即學士學位),斯坦福法學院的錄取沒有一套確定的條件要求。相反,招生主任會對你申請書中的內容進行全面評估。我能給出的最好的建議是,想被斯坦福法學院承認,你必須與該校「合得來」。這一建議同樣適用大多數其他法學院。
  • 講座乾貨 | 斯坦福:僅僅100+年,我就帶著矽谷一起引領世界
    「虎課12名校漫談」第九期,定位斯坦福。100多年歷史的學校,在動輒百年起步、歷史漫長的美國高校中,只能算得上是「小弟弟」……但史丹福大學,卻在這短短100多年的時間裡,呈現出超越哈佛之勢,被稱作「21世紀的哈佛」。
  • 史丹福大學學生宿舍樓自殺! 金門大橋最佳觀賞點的餐廳關門了...
    美西時間2020年1月18日,據舊金山當地媒體SF GATE報導,史丹福大學最新發表一份聲明,證實該校一名本科生於2020年1月17日周五上午被發現死於宿舍大廳。據悉,這名學生在周五早上10點多被發現,之後急救人員趕到現場,在救援人員趕到前已經失去知覺,當天早上10點21分正式宣布死亡。據《舊金山紀事報》報導。
  • 【斯坦福性侵案後續】Brock Turner被退學除名 ,副總統公開為受害者發聲 !
    史丹福大學教授及學生在change.com網站上發起的「為史丹福大學性侵犯受害者討回公道」的請願活動迅速獲得130多萬人籤名支持。史丹福大學法律教授Michele Landis Dauber更是在網上發起罷免這起案件主審法官Arron Persky的法官職務的請願。
  • 當呼吸變成空氣:史丹福大學神經外科醫生面對自己的死亡審視生命的意義
    2013年5月,史丹福大學神經外科住院醫生Paul Kalanithi 被診斷為晚期肺癌,當時年僅36歲,在他僅剩的兩年時間裡,他繼續醫學培訓,成為爸爸,用優美的文字寫下了自己作為醫生和病人面對死亡的體驗。「當你的生命到了一個要描述自己的時刻,給自己曾經成為的、做過的、呈現給世界的做一個總結...」
  • 男子用「降溫劑」給愛車降溫,當和朋友炫耀成果時,車爆炸了!
    幾天前江蘇淮安朱某和朋友在車裡聊天覺得溫度太高兩人就想用降溫劑來降溫結果意外發生了「你相信這玩意還能降溫?費力指數:★耐心指數:★降溫指數:★★★完成難度:★★★★(大部分車輛均有「自動升窗」功能)  ● 遮陽法在出發前,用遮陽板放在前擋玻璃處,起到阻擋陽光的效果,個人建議是結合其他辦法配合使用。
  • 別在訊號差時用手機, 美國新出6招防手機輻射!
    與此同時,對於手機輻射危害的擔憂也逐漸浮出水面。日前,美國加州公共衛生部(CDPH)公布了新的手機使用建議,幫助人們在正常使用手機的同時,減少輻射的傷害。手機輻射會致癌嗎?我們常說的「手機輻射」,指的是手機發出的「射頻能量(radiofrequency energy)」。手機在工作時,會發送訊號給手機訊號塔,並接收訊號。
  • 《自然》:經常邊用電腦邊看手機要當心!斯坦福科學家發現,「媒體多任務」與18-26歲年輕人記憶力下降有關丨科學大發現
    對一些人來說,如此的一心多用甚至都是日常了。但遺憾的是,從長遠來看這不是什麼好事。近期在《自然》上,一項由史丹福大學科學家開展的研究顯示:一心多用式的「媒體多任務」(Media Multitasking),與18-26歲年輕人的注意力分散,記憶力下降有關[1]!
  • 11月須知:斯坦福「癌症疫苗」試驗成功,直達腫瘤,掃光一切癌細胞
    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已經開發了使用兩種增強人體免疫系統的藥物的潛在治療,目前正在進行淋巴瘤患者的人類臨床試驗。「當我們一起使用這兩種藥劑時,我們看到了全身的腫瘤清除。這種方法迴避了識別腫瘤特異性免疫靶標的需要,並且不需要對免疫系統或患者免疫細胞的定製進行批發激活。」癌症免疫治療是棘手的。因為癌細胞是由機體產生的,免疫系統並不像病毒一樣看到入侵者的威脅。
  • 龍應臺:中國大學校訓 vS 西方大學校訓
    圖文無關文/龍應臺我是臺南成功大學的畢業生,成功大學的校訓是「窮理致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