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別將至,是時候回家了。
今天提前整理行李的時候,隨手把行李箱的把手抽了上來,結果竟然摁不回去了.
使勁地摁,把兩個大拇指摁地都疼得發抖了,還是摁不下去絲毫。
紅連還很大力地敲過行李箱把手,摁著敲,也還是不行;
輕輕地摁、壓,也還是不行;
停止摁壓一段時間後再去嘗試,也還是不行。
於是紅連覺得,需要修理一波了。頓時感覺很悲催。
但把手縮不回去也不是個事兒呀,畢竟坐車的時候還是要把自己的行李箱放處理好的。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這是自己的責任,不能上車的時候為難人家工作人員。
幸好紅連的爸爸喜歡修理東西,所以紅連小的時候耳濡目染學到了很多,自己的動手能力也非常強。
紅連現在詳細說一下自己修理行李箱把手的整個過程,目的是為了回顧自己做事的整個流程,也是為了提供做事的一個流程。
首先,紅連因為之前買過木製電腦支架,所以有一個梅花螺絲刀,這就是修理所用的主要工具。
先想一下如果自己修不好怎麼辦,有沒有備用的可以裝行李的東西。如果有,那想怎麼修就怎麼修吧;如果沒有,那還是先別修,先想想怎麼裝行李吧。通過各種辦法也沒能把把手摁下去,因此猜想應該是摁把手的相關裝置出問題了;紅連首先把行李箱的把手位置的連接處給拆掉了,在那裡擺弄了很久,但是無法把把手摁下去。
然後就把把手給拆開了,看到了內部裝置很巧妙,三層結合併看到了彈簧,當時還想會不會是彈簧的彈力減弱了。結果發現不是上面這把手的問題,而是下面部分的問題,這是因為紅連發現下面中間的升降裝置的開關摁不開,就是那裡出現了問題。
這也是搞了好久才發現的,畢竟以前也沒搞過,不知道每一步是怎麼樣的,所以修理到每一步的時候,都會花大量的時間用各種能想到的方法去嘗試,看看能不能碰到有效的方法。是摸著石頭過河,慢慢試出來的。
既然發現是內部的問題了,那就想把把手給進一步拆開,能看到它的內部空間。但把它整個從行李箱上卸下來了,卻發現還是沒有辦法打開它的內部。因為上邊是被原始切割的鐵片固定起來的;下邊是被螺絲以外的釘給固定起來的,兩邊都打不開。
雖然想到從外部處理了,但處理方法還是沒有成型,紅連想了很多方法,但總是不行。
這是因為後來出了問題。剛開始紅連就想到能從外邊把孔堵上,這樣就能把把手縮回去了。但是拿什麼堵上呢?
如果能用鐵片堵上的話,效果會非常好,但紅連沒有鐵片、也沒有電焊槍,啥趁手的工具都沒有。
後來紅連想到用紙和透明膠來堵。但試驗總是失敗,有的時候能堵上幾分鐘、有的時候幾分鐘都堵不上。紙張和透明膠畢竟是軟的。所以紙張的厚度、位置以及透明膠的貼法就很關鍵了。
把紙張剪成孔的形狀,好多層一起放在孔裡固定;把紙折成中間凸出來一塊,把凸出來的那塊放在孔裡固定;把紙折厚一點,把孔那邊的紙往裡捅一點,用剪成細條的透明膠使勁貼進去.
而且我是一直蹲在地上的,蹲的腿腳都麻了,甚至後來是一條腿蹲著一條腿伸直,過一會兒左右腿再互換姿勢那種。
雖然站起來吃午飯去了,但心裡始終知道,這件事情不能放棄,還是要繼續想辦法,現在還沒找到合適的方法,只不過是嘗試的組合還少而已。
而且,現在是遇到行李箱把手壞了,身邊的工具還這麼少,沒有能用上的工具。但是紅連想說的是,自己當時一邊感覺悲催極了,一邊想各種辦法去解決問題,最後想出了用手邊僅有的紙和透明膠來解決。很多時候就是這樣的,出問題了,身邊看似沒有資源可以拿來解決問題。但在紅連看起來卻不是這樣的,紅連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止一種,紅連還知道要善於利用身邊擁有的資源,身邊僅有的資源已經非常強大了,它能幫我們做很多我們現在想不到的事情。吃了個午飯,看了一集綜藝,紅連繼續修理行李箱把手。紅連迅速而耐心的把所有孔都堵上了,把行李箱重新組合起來,最終修理好了自己的行李箱。
二是遇到難題時即使感到悲催也要積極面對,積極的思考各種應對的方法,有耐心。還有一點,就是如果嘗試了非常多的方法之後,紅連還是修不好行李箱的話,就會果斷放棄自己維修。這也是紅連想說的:拼盡全力,然後再說『我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