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否認,現代生活節奏非常快,每個人看起來似乎都比以往更加忙碌。在工業國家,許多受訪者都抱怨工作負擔過重,根本沒有陪伴親朋好友的時間。工作負擔最重的人甚至沒有時間反思自己的感受。還有許多人拒絕參加相關調查,原因依然是他們太忙!
你可能會給出很多解釋,比如這些天我們感覺實在太忙,因為我們有太多工作要做。但實際上,你的這種感覺是錯誤的。近幾十年來,在歐洲或北美地區,人們用於工作的總體時間並未增加,無論是帶薪工作還是無薪工作。與過去相比,那些擔心自己沒有時間陪伴孩子的父母,實際上他們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更多。
牛津大學時間利用研究中心教授喬納森·喬謝裡(Jonathan Gershuny)說:「在過去50年間,女性從事大量的無薪工作和許多帶薪工作,而男性只從事很少的無薪工作,同時做了更多帶薪工作。工作總量幾乎沒有太大變化。」此外,數據顯示,那些通常稱自己最忙的人實際上並非像他們說的那樣忙。
為何會如此?原因很簡單,它受到經濟學影響。隨著經濟增長,人們的收入也在隨著時間推移而增加,時間變得越來越有價值。隨著時薪越來越高,我們經歷了更多壓力,迫使我們擠出更多時間去工作。此外,這也是我們工作性質轉變的結果。以前,在農業或製造業佔據主導地位的時代,勞動力可能主要從事體力勞動,但這種疲勞有其極限。在莊稼未成熟前,不你可能將它們收穫回來。在材料及其有限的條件下,你不可能製造出更多物理產品。
而在被稱為「知識工作」時代,這一切都發生了改變。我們生活在「近乎無限的世界中」,總是有更多的電子郵件需要處理、更多的會議要參加、更多的事情要做、更多的新思潮需要關注。數字移動技術意味著,你可以在家中、度假期間甚至健身房中,更輕鬆地處理掉諸多待辦事項。然而不可避免地,這會讓你感覺不堪重負。
我們所有人的精力和能力都有極限,但卻被迫進入「無限的世界」。我們感覺在辦公室和家中完成這些工作是社會壓力所致,不僅令人感覺無法承受,甚至從數學角度上來看幾乎是不可能的。在這種時間壓力下,我們總是眼盯著時鐘就不感到奇怪了。但是心理研究顯示,這種時間意識實際上會導致我們的表現更差,更不用說會降低我們的工作興趣和激情。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儘管我們充斥著「繁忙的感覺」,但卻依然可以處理掉所有待辦事項,而且似乎並不感到匆忙。
經濟學家和行為學家稱這種現象為「認知寬帶問題」,即情感匱乏,在時間和金錢方面總是覺得壓力重重,進而影響到決策。當你處於忙碌狀態時,你更有可能做出消耗更多時間的選擇,比如許下你無法兌現的承諾,或將瑣碎事務安排在關鍵工作之前。陷入這種惡性循環後,你會覺得自己比以往更忙碌。更糟糕的是,這種心態甚至會影響到我們的空閒時間。即使我們擠出一兩個小時的休閒時間,我們依然覺得自己應該去提高生產力。
如果想要找到解決這種「繁忙瘟疫」的方案,除了遵循每周21小時工作制外,還需要明確了解這種工作態度是多麼不合理。歷史上,財富、成就以及社會地位的終極象徵,都是不需要去工作的自由。正如1位19世紀的經濟學家所說,真正成功的榮譽勳章是空閒。而現在,繁忙似乎成了社會地位更高的指示劑,這意味著你是個重要人物。
這就如同鎖匠的經歷。在從業之初,鎖匠並不擅長開鎖,他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打開鎖,甚至常常弄壞鎖。可是,人們依然很高興付給他費用,並給與他慷慨的小費。可是隨著鎖匠的技藝越來越純熟,開鎖效率越來越快,很多人卻開始抱怨費用太高,甚至拒絕支付小費。你可能認為,鎖匠更快打開門鎖或車鎖,人們更應該願意付費。但實際上,人們真正想要看到的是鎖匠付出了時間和努力,即使那意味著他們要等待更長時間。
很多情況下,我們不僅對其他人採取類似態度,對我們自己也是如此。我們並不按照我們已經取得的成就衡量價值,而是我們做這件事用了多少時間。我們正過著快節奏的生活,因為這讓我們自我感覺更好。說的委婉一點兒,這是沒有意義的。或許,直到我們停下來足夠長的時間才會意識到,我們實際上並非像自己想像的那樣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