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大喇叭一直是傳播黨的聲音,宣講惠民政策,發布工作動態,搭建致富橋梁的重要渠道,是黨和政府聯繫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發動群眾、服務群眾的有力武器。「一朵牽牛花,爬上大樹杈」,就是當時響徹村頭巷尾、大喇叭紅火的生動寫照。但自上世紀90年代後,隨著電視、手機、網絡的普及,「農村大喇叭」逐步走向衰敗,很少再聽到它的聲音。現如今,隨著白水鎮實施智慧大喇叭惠民工程的開始,老百姓熟悉的村口大喇叭又回來了,兒時的舊物回憶又煥發出了新活力,且被賦予了更多新內涵。
標準化建設,打通聯繫群眾「最後一公裡」
白水鎮全面實施村村響「智慧大喇叭」廣播工程,覆蓋51個自然村,構建了以鎮為中心、村(社)、自然村為基礎的公共廣播服務體系,把智慧大喇叭作為強化基層輿論宣傳陣地、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加強應急預警能力的基礎工程,按照「技術先進、保證長效」的建設原則,在農村傳統大喇叭基礎上採用「網際網路+大喇叭」技術,實現了「無人看管、定時廣播、自動開關」的智能化信息服務。堅持鎮村組三級節目聯動可控、上級優先、應急插播的原則,通過操作控制臺、音源信號切換器、調頻調製器、會議話筒等相關設備,以無線調頻發射形式覆蓋全鎮各自然村,讓農村大喇叭這一傳統媒體「舊瓶裝新酒、老樹發新芽」,有效地將黨的政策、黨的聲音、黨的關愛傳遞到千家萬戶。
規範化管理,織牢大喇叭管理「安全網」
堅持黨管媒體不動搖,制定完善操作臺管理制度、崗位責任制度、檢修測試製度、安全制度、服務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進一步明確節目播放、運行維護人員的工作職責,確保「設施有人管護、節目有人播放、服務有人提供」。白水鎮派出所與村社核實設備清單,對每套設備和負責人進行詳細登記,建立電子檔案,完善村村響廣播IP專線的管理、使用、維護和保障機制,保障農村廣播安全響、長期響、優質響。嚴格把好技術服務質量關,依照上級部門的技術方案對各村明確的負責人面對面、手把手進行培訓指導,保證每個村有一位能夠熟練掌握大喇叭播放、保養、維護的人員。
貼心化運作,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
在時間安排上。鎮上總控室每天早、中、晚三次準時播放,每次半小時,村級層面,可根據農時季節、農民生產生活需要,靈活選擇播放時間,可隨時喊話、隨時播放,打破了空間、時間的限制,實行自主播放與固定播放雙管齊下的播放形式。
在播放內容上。按照「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哪裡,人民群眾關注的焦點在哪裡,宣傳的觸角就延伸到哪裡」的工作要求,白水鎮將開闢《「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掃黑除惡》《身邊好人好事》《全國勞模宋祝漫的故事》《愛國衛生運動》《森林防滅火》等特色欄目,傳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惠農政策,農業技術、預防煤氣中毒、森林防火、安全、健康教育等生活信息,發布農民工就業、農產品需求等供求信息和天氣預報、應急預警、徵召動員等重要預警信息,用最接地氣的方式傳播黨中央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彌補、QQ、微博、APP等移動平臺無法覆蓋到農村中老年人的不足,使老百姓無論是坐在家裡,忙活在田間地頭,或是行走於村道巷口,都能聽到黨的聲音,接受黨的教育,感受黨的溫暖。
農村大喇叭架起了黨群「連心橋」,成為農村版『好聲音』、黨的「傳聲筒」,使輿論宣傳工作真正做到了全覆蓋、無死角,使廣大群眾潛移默化地知曉國家的方針政策,切實讓村村響智慧大喇叭成為政策理論的「宣傳臺」、應急響應的「通訊站」。(張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