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是讓你以藝術的眼光來看這兩張照片。這不過是一個示範——嬉皮士的聚會,可以將此看做是「著裝指南」。
最自由的人,是越野人麼?
只有嬉皮士,才能脫離開時間和空間的界限,他們的自由之境連越野車也到達不了。
如今,還有嬉皮士麼?
有。平時,他們可能和您一樣,端坐在格子間裡或是擁擠在地鐵中。但是此時此刻,真正的嬉皮士都聚集在了內華達的沙漠中——並不是拉斯維加斯,而是一個叫做黑巖沙漠(Black Rock Desert)的地方。在黑巖沙漠中,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Burner。Burner們的聚會,叫做Burning Man(火人節)。雖然您可能對此聞所未聞,但它確實是文明社會中規模最大的聚會。
這並不是一個城鎮的俯瞰圖。實際上,它比阿拉善還要寸草不生——今年的「火人節」開始於8月28日,將近十萬個嬉皮士駕著房車和各種各樣奇怪的交通工具匯集於此,狂歡將持續到9月5號。
沙漠中的巨大城鎮由無數個房車和帳篷組成。即便是個臨時組建起來的小城,居民們卻都有十足的默契—— 規整的營地,乾淨的地面,整個會場秩序井然,跟Burner們所做的瘋狂事兒比起來,反差大得不可思議。
火人節的高潮,是把一周來嬉皮士們靠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鬼斧神工的創造力製作出來的一切親手毀滅掉——毀滅的方式當然是燃燒。
這並不是事故現場,也不是拍電影。「火人節」的高潮就是在狂歡的夜晚,燃燒掉費盡力氣製作出的大型雕塑——每一件都會貨真價實的藝術品!
這個「作死」的玩法始於1986年。有個叫詹姆斯的哥們兒失戀了,不知為什麼就做了一個2.7米的木人和一隻小一點的木狗雕像,跑到舊金山的一個海灘把它們燒了。在場的兄弟們都覺得這個玩法不錯,於是居然連續四年都在這片海灘上玩火狂歡。即便是在腐朽的美帝,這種作死的行為也是不被允許的。在海灘上不讓點火,於是哥幾個還是玩大了——鳥不拉屎的內華達沙漠,總不會有人管了吧!就這樣,沙漠中每年都會多出一個臨時性的城市。聚會的時間始於每年8月最後一個周一,結束時就是9月的第一個周一。
藝術家離瘋子有多遠?當藝術家們high起來的時候,在「正常人」看來一定是瘋掉了。每年的火人節上,隨處可見的就是各種各樣的「瘋子」——如果你不瘋的話,是沒有資格進駐沙漠,成為一名Burner的。
正在進行中的「火人節」現場隨拍。圖片來自正在現場的巖熔黑老師——他知名的身份是中國頂級攝影師,然而此刻他一定是一名Burner,在內華達,他一定也瘋掉了。
沒什麼大不了,風沙這麼大,當然要洗澡啊!
嬉皮是狂野的,他們會裸奔、酗酒、吸大麻,甚至許多人一起做一次不可描述的事情。但是,嬉皮更是有準則的——如果沒有準則,沙漠中的奇蹟必將會演變為悲劇。
火人節忠於十大法則,分別是:絕對包容(radical inclusion)、贈予(gifting)、去商品化(de-commodification)、徹底得自力更生(radical self-reliance)、完全表達自我(radical self-expression)、共同努力(communal effort)、公民責任(civic responsibility)、不留痕跡(leaving no trace)、參與(participation)及直接(immediacy)
沙漠中荒蕪一物,他們來建造出一座城市。
沙漠中的城市略顯悲涼,他們來製造歡樂。
他們親手打造出一座烏託邦,為自己建造出的奇蹟瘋狂。
他們把沙漠中的輝煌燃燒掉,一切又化為烏有。
為期一周的火人節,看起來似乎有些悲壯——憑空建造出美輪美奐的一切,然後在最後一天把它們化為烏有。這個過程,好像喇嘛教中「壇城」的毀滅一般。而這其中的意義,似乎也是想通的——無論是修建「火人」還是創作壇城的過程,都代表著生,代表著信念。最後的毀滅,代表的則是重生。付出、收穫與輪迴,都在這段過程中得到了詮釋。
大半個世紀以來,多少嬉皮士就是乘著這樣的大巴車,演繹著凱魯亞克式的「在路上」的故事?對於很多人來說,「在路上」是一種嚮往;在火人節上,「在路上」是每一名Burner的生活方式。
對於每一個Burner來說,「愛」是持之以恆的主題。熊熊大火,一定會讓Burner們愛得更加深沉——愛己,愛人,愛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1.買票——據說一張門票已經被炒到了上千美元。這裡是活動官網:http://burningman.org/。
2.忘掉自己,或者把自己當成是一個你永遠也不可能成為的角色——黃飛鴻或者是哥斯拉,都好。
3.開上你能找到的最大的車——或者是你能想到的其他交通工具,到達黑石城。「能找到的最大的車」是為了裝下一星期的食物、水以及你為狂歡所準備的一切。導航地址:Black Rock City(BRC)
4.不穿衣服,或者穿很多衣服——衣冠整齊者不得入內。
5.做一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