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8點:探訪地球上最後的北方白犀牛

2021-03-01 張昕宇

如果說,有一天你醒來,發覺這地球上,只剩下你和另一個同類。

你會怎麼想?

在遙遠的肯亞,就有這樣的一對母女。

在這世上,同類都死掉了。她們成為這世界上,最孤獨的生物。

媽媽叫納吉(Najin),女兒叫法圖(Fatu)。

他們是目前地球上,僅存的兩隻北方白犀牛。

在非洲,白犀牛分為南方白犀牛和北方白犀牛。南方白犀牛分布在非洲南部,北方白犀牛則生活在非洲中部——查德、烏幹達、蘇丹等國的交界處。

上世紀,蘇丹和剛果的內戰持續不斷,武裝部隊和盜獵者,都需要大筆的錢來購買槍枝武器。

而他們的目光,都瞄準了北方白犀牛。能製成藥材及裝飾品的犀牛角,在黑市上一隻甚至能賣到180萬人民幣。

一場屠殺,由此開始。人們趁著內戰的混亂,肆意地追捕犀牛,砍掉它的角,然後任由屍體在草原上腐爛。

1973年,北方白犀牛的數量還有500頭。

80年代中期,只有30頭。2007年,僅剩8頭。2015年,僅剩3頭。

1974年,捷克的王宮鎮動物園,接收了從蘇丹而來的6頭野生北方白犀牛。

2009年,動物園決定把最健康的4頭犀牛——公犀牛蘇丹、蘇尼,母犀牛納吉、法圖,送到肯亞的奧佩傑塔保護區。

人們希望這個小族群,能在野外環境下繁衍並延續下去。

然而,繁衍計劃並不順利。雌犀牛一直沒能懷孕。

而白犀牛的數量,隨著時間不斷減少:捷克王宮鎮動物園的犀牛,陸續死亡;2010年,34歲的蘇尼也也去世了。

這些年,所有的希望,都落在了蘇丹身上。而蘇丹的年紀也大了,也患上了嚴重的疾病。

生命的最後幾年,蘇丹是在保護區的圍欄裡度過。每一天,他都費力地喘著氣,後腿的傷口甚至讓其無法行走。蘇丹只能無力地躺著,時不時還會陷入十多天的沉睡。

今年3月20日,蘇丹的病情突然惡化。捷克王宮鎮動物園、奧佩傑塔保護區以及肯亞野生動物管理局共同決定,對蘇丹實施安樂死。

這對蘇丹來說也許是件好事,因為它活得太辛苦了。

肯亞奧爾佩傑塔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會長Samuel Mustisya說:「失去蘇丹,我們十分痛心。他的離去揭露了人類的貪婪,以及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有多深。」

如今,世界上只剩下了兩頭雌性北方白犀牛——納吉和法圖。

她們分別是蘇丹的女兒和孫女。

每一天,這對母女都是在武裝部隊24小時的持槍護衛下度過。

她們如今面臨著怎樣的危險?

人們又在做著怎樣的嘗試,讓這個走向滅絕的物種,擁有一絲延續的希望?

今晚8點,我們一起去探訪地球上最後的北方白犀牛。

觀看直播指南:

在「西瓜視頻」或「今日頭條」

搜索關注頭條號「侶行直播非洲」

相關焦點

  • 北方白犀牛僅剩兩頭瀕臨滅絕,這個非洲國家是這樣做的
    地球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離世,肯亞旅遊部3月31日在北部的奧爾佩傑塔自然保護區舉行活動。奧爾佩傑塔自然保護區日前發布消息說,現年45歲的「蘇丹」因年齡已高,長期受病痛折磨,已無法站立,肯亞野生動物保護組織於本月19日對其實施了安樂死。31日的紀念活動在奧爾佩傑塔自然保護區內的犀牛紀念地舉行。肯亞旅遊部長納吉布·巴拉拉出席紀念活動。
  • 今晚,為地球熄燈1小時
    這是世界自然基金會面對全球氣候變化提出的一項倡議:每年三月的最後一個周六,都要為地球熄燈的一小時。記得我上高中,那時的我們都還沒有wifi,沒有智慧型手機... ...學校響應「地球一小時」的環保活動。晚自習開始沒多久,關上燈,那一個小時,我們就靜靜地靠著椅子聊天,閉上眼睛就像枕著草原蓋著天空,心無限的遼闊……後來,上大學,策劃課布置的作業就是每個小組做一場關於地球一小時的活動。大家都還不會寫策劃,從不斷改到真真正正實施,那個三月因此變得格外漫長。
  • 高端稀有鬣蜥系列:聖湯瑪仕粉紅鬣蜥和白犀牛鬣蜥
    聖湯瑪仕粉紅鬣蜥這是市場上能見度極低的鬣蜥亞種:St.Thomas聖湯瑪仕粉紅臉色,小時間跟普通綠鬣蜥幼體近乎一樣!但是長大後頭部就會變色白色或粉紅色!小時候和普通IG差不多一樣!但是身價相差百倍!!來給大家科譜一下:犀牛是巖鬣蜥類,地棲,白犀牛是美洲鬣蜥亞種,就是類似普通綠鬣蜥,分佈在Tobago island..但因為成體體色非常白,而且鼻角很長,所以老外命名為白犀牛鬣蜥,根本和一般的犀牛鬣蜥是二回事
  • 我被Google地球上這8個奇觀驚呆了
    先一睹為快,谷歌地球有多麼神奇!以上帝視角看世界非常震撼。能迅速地帶我們去看世界任何地方,非常清晰地看到世界各個角落、每個城市中的每個街道,科幻感十足,仿佛活在未來。神秘的撒哈拉之眼位於撒哈拉沙漠南部,是美國太空人在外太空發現的,從太空俯視撒哈拉沙漠時,會發現一個清晰可見大眼睛,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太空,它的形成一直是人類未解之謎,被稱為全球十大最壯觀的地質奇蹟之一,現在谷歌地球上看看吧。
  • 真愛不孤獨 地球水ON THE WAY 專訪地球水公益組織創始人
    為了探訪地球水公益組織的起源,《LOHAS樂活》雜誌專程前往荷蘭阿姆斯特丹進行採訪
  • 地球一小時|以生命之名,為地球發聲
    「地球一小時」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提出的一項全球性節能活動,提倡於每年三月最後一個星期六的當地時間晚上20:30,家庭及商界用戶關上不必要的電燈及耗電產品一小時,以此來表明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支持。「2020地球一小時」環保公益活動將於3月28日19:30開始。
  • 新年探訪國界名山「張鼓峰」
    當天防川景區舉行了新年探訪中俄邊境線名山「張鼓峰」活動。 本期《印象延邊》了解因發生歷史大戰役而名揚世界的「張鼓峰」。新年探訪國界名山「張鼓峰」今天,兩臺旅遊大巴共109人排成整齊的隊伍,準備進入防川哨所。
  • 王子的約會:就在今晚8點!
    前言 期待已久的PPT製作系列課程,今天晚上8點就要跟大家見面了
  • 上帝之手——盤點地球上那些驚人的自然奇觀
    ——非洲撒哈拉沙漠西南部的茅利塔尼亞境內,它的直徑達到48公裡,在太空上清晰可見。紀念碑谷紀念碑谷(Monument Valley)是在科羅拉多高原一個由砂巖形成的巨型孤峰群區域,其中最大的孤峰高於谷底約300米。
  • CR中國視頻直播第21期:微創隧道根面覆蓋術-實操演示(今晚8點)
    今晚8點,CR中國特邀趙領洲醫生為大家帶來視頻直播:微創隧道根面覆蓋術-實操演示。
  • 【瑪麗和我】今晚是最後一期了,不捨得(ಥ _ ಥ)
    今晚是【瑪麗和我】的最後一期了從2015年12月16日首播開始到今天2016年4月6日
  • 地球一小時
    地球一小時,我們齊參與圖片來源丨圖蟲創意當委內瑞拉還在為今年第3次全國大停電煩惱時,全世界各地的著名城市,近日卻在為著一個叫「地球一小時」的活動而瘋狂努力著。「地球一小時」該活動最初由環保團體世界自然基金會澳洲及《雪梨晨鋒報》合作發起,提倡於每年三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當地時間晚上20:30-21:30(今年為3月30晚),家庭及商界用戶關上不必要的電燈及耗電產品一小時。12年間,「地球一小時」活動從一個國家(澳大利亞)擴展到180多個國家和地區。
  • 紅房子·臨終關懷生命陪伴·探訪記錄(2019年8月)
    、郭妹等合計5人精華分享:林婆婆、何婆婆、袁婆婆、李卓華、何水娣、郭金、李順友、梁愛蓮、楊碧華等9人林婆婆一直惦記著王總、梁姨,在寫字板上問了一次又一次,還一遍遍地寫著祝大家身體健康,她的笑容特別單純、燦爛,如田野清新的小花。
  • 專家警告:小行星「阿波菲斯」可能在48年後撞上地球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0月27日報導,專家警告說,一顆以混沌之神「阿波菲斯」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正在加速前行,有可能在48年後撞上地球。
  • 廣州蟑螂又上熱搜!竟然把一米八的北方猛漢嚇哭了…
    從體型上就已經完勝了北方的蟑螂每年南方的蟑螂總會花式登上微博熱搜這次還是和北方猛漢在一起!▼畢竟,無論再怎麼魁梧的北方猛漢當他在廣州第一次看到蟑螂的時候都被嚇了一跳。廣州的蟑螂真的太大大大大了!蟑螂是這個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蟲之一,曾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億萬年來它的外貌都沒什麼大的變化,但生命力和適應力卻越來越頑強!想必不少小夥伴都曾好奇蟑螂為什麼叫「小強」,但當你見識到廣州蟑螂之後,你就會明白:小強是真的強!和人類一樣,小強想繁衍後代就得受孕。
  • 【快訊】今晚8點半 北海道札幌居酒屋で爆発、41人負傷
    今晚(12月16日)8點半左右,北海道札幌的豐平區平岸的一居酒屋裡發生煤氣爆炸事件。據北海道警方說:有41人受傷被送往醫院,其中一人重傷。可能還會再次發生爆炸,所以警方正催促附近的居民進行避難。
  • 珍稀動物 | 地球上最後7隻野生朱䴉發現始末
    朱䴉,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鳥類之一,被稱為「活化石」。歷史上西伯利亞、日本、朝鮮半島、我國臺灣和東部北部的很多省份都有朱䴉分布的記錄。1960年,第十二屆世界鳥類學會議將其列為「國際重點保護鳥」。人類發展進入二十世紀以後,隨著人口膨脹、森林破壞、戰爭和人類狩獵,朱䴉的棲息地越來越小,種群也越來越少……1963年,朱䴉首先在俄羅斯蹤跡全無。
  • 我們能為地球做點什麼
    在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峰會上,來自全球各地的素食主義組織曾聯袂發表了一個「Copenvegan宣言」(vegan原意為素食主義者)。他們呼籲,通過減少肉類消費來拯救地球。這些來自全球各地的素食主義者誓言,要把大幅減少肉類消費放入今年11月在墨西哥召開的全球氣候峰會議程,並覬覦利用氣候效應為世界上的食肉主義者進行洗腦。
  • 插畫海報 | 地球一援·餐桌上的綠色生活
    創意解讀       「地球一援·餐桌上的綠色生活」項目       由國際自然保護機構野生救援和               「地球一援」與「地球一員」諧音,              表達了每個地球公民既有權利享受       大自然的豐厚饋贈,       也有義務保護好地球、       守護美好生態家園,       用實際行動向地球「施以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