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8月4日(總第151期)
地點:黃埔紅山街社區醫院
志願者:曾演玲、張欣、尹曉萍、楊莉、胡偉昌、張勁、盧愷瀅、楊麗敏、徐子謙、周敏華、彭銀、彭晴、增彩雲等合計13人
陪伴:梁婆婆、邱婆婆、黃四根、劉少光、郭妹等合計5人
精華分享:林婆婆、何婆婆、袁婆婆、李卓華、何水娣、郭金、李順友、梁愛蓮、楊碧華等9人
林婆婆一直惦記著王總、梁姨,在寫字板上問了一次又一次,還一遍遍地寫著祝大家身體健康,她的笑容特別單純、燦爛,如田野清新的小花。簡單陪伴,用心感受---志願者楊麗敏
我們用寫字板與林奶奶交流,她反覆問:王總在嗎?可以看出,奶奶心裡一直牽掛著曾經陪伴過她的志願者們。我不知道自己老了以後會不會也和他們一樣臥病在床,但我想自己一定需要陪伴。所以。趁著我們年輕,給老人們力所能及的陪伴和照料,這是我們唯一能做的。--志願者徐子謙
人和人之間的磁場是可以互相影響,互相改變的,志願者的心態是穩定還是躁動,是安寧還是活躍,這一切,我們的陪伴對象都能感知,並作出相應的回饋。這一次陪楊婆婆,自己把心態調整到沉穩,當我與她對視,我看到她也慢慢變得安靜,停止了抱怨。---志願者楊莉
這一次袁婆婆和我們聊天變得放開了,除了家常話,還跟我們投訴對面的護工不好,婆婆對我們的信任,我很感激,也給予她積極回應,讓她倒倒苦水吧,她把情緒發洩出來就好了,我們來這裡,就是來傾聽的 。---志願者張勁
為何在病患的眼裡,護工總是不好?我想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還是護工和病患之間只有交流,沒有溝通,更談不上心靈深處的撫慰...兩位婆婆都喜歡無意識地重複自己說過的話,那些充滿善意、愛意的話語,仿佛脫離了記憶,頑固存在著。愛是唯一能穿過時間和空間的存在,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生命是一個循環著的輪迴,終點即是七點,閉環中唯有善與愛永恆留存,與我而言,這便是生命。---志願者盧愷瀅
李爺爺一開口,便說自己是副廠長,很自豪很驕傲,我們陪他聊了一會,他懂的很多,我們也極力讚嘆他,令他開心。以生命陪伴生命,不期望,不憂慮,尊重、專注(防控),不止在醫院,日常生活的點滴陪伴,何嘗不也如此?繼續每月,打卡紅房子志願活動。---志願者胡偉昌
一到病床前,奶奶們都很熱情。我走過去握住楊奶奶伸出來的手,她會說:你的手好涼,言語間充滿關心和慈愛。對於紅房子志願者,奶奶如數家珍。甚至走的時候我們開會她也記得一清二楚,看我們那種慈愛的眼神,透露著對我們的認可和喜歡。---志願者尹曉萍
第一次參加活動,自己不會說粵語,只能默默陪在婆婆身邊,看著自己小組的姐姐和奶奶友好互動。雖然不能和奶奶說話,但是看著她和姐姐互動的樣子,能感覺到她很開心。希望自己也能儘快學會和奶奶們友好相處,帶給他們溫暖。---志願者曾彩雲
陪婆婆聊天,看電視,說就愛唱,婆婆人特別友善,對我們很好,幫她按摩的時候一直說不要太辛苦,也會很貼心的提醒我們時間快到了,叮囑我們洗手之類。我第一次參加,就被婆婆溫暖樂觀的笑容打動。即使生命到了最後的考驗,也要懷著一顆從容感恩的心去迎接挑戰,說不定就會有奇蹟。---志願者彭晴
遊婆婆一直記得我很久沒去,問我怎麼這麼久沒來。我幫她按摩右肩及右手,她一直說舒服。間隙的時候,也會和隔壁床的鐘婆婆聊天,她體力不支,聲音很小,枯瘦如柴,但是握住我的手的力氣卻很大,仿佛把所有的期望都給了我。--志願者彭銀
和李伯伯聊天很開心,伯伯原來是文衝船廠分廠的副廠長,思維清晰,邏輯敏捷,和善於溝通,心態也很堅強,聊天的內容會常提到她工作過的文衝造船廠和黃埔造船廠,這是他一生的驕傲。---志願者黎俊彥
整個陪伴過程婆婆一直都醒著,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但又能和我們互動,很是神奇。婆婆帶我們逛了她的「菜市場」,有買瘦肉,買肥肉,買的最多的是大白菜,還有肥肉菜飯...婆婆也會自言自語,這時我會儘量不打擾她,讓她一個人待著。這是護工也會加入進來,和婆婆互動,婆婆非常開心,像個孩子般可愛。---志願者曾演玲
雖然何婆婆不能表達自己,但她會用一雙大眼睛一直看著我們,當我跟她說話的時候,她也會咿咿呀呀地給予回應,讓我覺得她其實聽懂了我們的每一句話。她讓我想起自己的婆婆,我也很久沒見過她了,有空一定去探望一下她。---志願者張欣
時間:2019年8月11日(總第152期)
地點:市橋醫院
志願者:李鐵衛 楊麗敏 趙一凡 胡偉昌 吳繼紅 徐子謙 吳淑萍 徐桂娟 尹曉萍等合計9人
陪伴者:肥叔 鍾奶奶 楊伯伯 黃叔 郭奶奶 張奶奶
1、剛開始進病房,心中有一絲抗拒和畏懼,通過胡偉昌的帶領,讓我放鬆下來了,就主動去握肥叔的手,去想幫他的念頭湧上來,感受到了安寧自己的內心得到一次洗禮。用生命感動生命!放鬆的感覺很棒——志願者李鐵衛
2、36床82歲的老人張奶奶開始有些抗拒我們的探訪,但當我們默默地坐在她床邊放歌給他聽的時候,她的臉有些放鬆了。60床郭奶奶讓我們體會到生命的頑強和知足常樂——志願者吳繼紅
3、人都有從壯年轉入老弱臨終的階段,無論每個人都有如何不同的背景,多少的學識與與成就都不可避免的要面對衰老和死亡。在紅房子探訪過程中,讓我們很真實的觀察到,處於人生最後一公裡路的老人們是怎樣一種意境。並允許我們與這些老人的交談,互相了解,實在是一種非常獨特的體驗。我們也許一開始是想幫助的病人,後來發現自己也是被幫助的,因為我們能從不同的角度認識自己的人生——志願者趙一凡
4、第一次參與志願者服務,就遇見一位可愛的話癆老婆,聽同伴說他是一位粵劇迷,但只對紅線女著迷,其他的粵劇全不感興趣。問他是不是就算一直聽紅線女,也會熱愛不減,他只點頭說是啊,是啊,是啊。他讓我想起了父親,父親最愛的是<帝女花>.我一直坐在那裡,靜靜的聽他滔滔不絕的講,保持著含笑點頭的頻率,如果不是事先知道身處的地方,了解眼前人的大概情況,我不會認為老伯與其他普通人有任何區別。注意到老伯的手有一大塊兒老傷疤,希望下次再來看望時,他那手的傷疤能好點——志願者吳淑萍
5、第二次陪伴老伯了,這一次,他依然愛跟人聊臺灣,聊他想說的,老人是個話癆,很活潑,健談,但為了不讓他太累,然後就引導他聽他最愛的紅線女,陪他一起看,一起互動,聊聊劇情,老人家開心。反正我也似乎被他帶到到帶進粵劇的坑裡———志願者尹曉萍
6、生命陪伴生命,用文字不能表達自己深刻的感悟,感謝紅房子活動帶給我們這麼個機會,了解他人,了解自己,了解陪伴,了解生命的價值———志願者胡偉昌
7、我一開始看見肥叔的時候,感覺生命對他不公平,72歲的年齡就要長期躺在床上,不能動,很難想像一個人不能動,不能說,就連用寫字板交流的能力都沒有,所有訴求都只能用表情來表達,我認為如果換成我,我一定會絕望,我不相信任何宗教,但我支持一種說法,痛苦會彰顯崇高,忍受痛苦是一種崇高。同樣發現痛苦並給予幫助也是一種崇高,我希望能給與他們更多的幫助——志願者13歲徐子謙
8、郭奶奶她很獨特,生命的最後一公裡也可以這樣樂觀,她把每一個人都說的很年輕,同時也告訴別人,她60歲不到(實際91歲),她是真的很喜悅平和,甚至還有點淘氣——志願者楊麗敏
時間:2019年8月18日(總第153期)
地點:紅山街
志願者:付翔、盧淑萍、徐曉培、吳淑萍、張欣、黃靖怡、周敏華、鍾蔚文、徐亞帝等合計9人
陪伴:林婆婆、袁婆婆、何婆婆、李卓華、郭金、李順友、楊碧華7人
精華分享:
李婆婆是個親切和藹的婆婆,精神狀態很䣜,我們聊天的時候她的笑容很溫暖,很有感染力。與其說是我們在陪婆婆,反倒覺得是婆婆在陪我們,她的那種積極樂觀的態度令我對自己的生活態度不自覺地展開反思。---志願者黃靖怡
楊奶奶提到自己老了,還說自己就要走了,進而解釋道:「走了就是要離開這個世界了。」她心理很明白自己快到生命的終點了,雖然她看我們的眼神還是透著很多的不舍,但我卻覺得她的眼神比以前坦然了許多。面對無知的死亡,任誰都會害怕和恐懼,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加強生命教育的學習和鍛鍊,多經歷,多體驗,讓自己在各種挫折來臨時多一份坦然和淡然。---志願者付翔
林婆婆喜歡畫畫,我們一起畫魚、蘋果和蝦。她告訴我們牛肉麵和餃子5元就能買到,樓下就有。蘋果和李子3元就一斤,真不知這些信息是啥時候的了。她喜歡給我們點讚,真心覺得婆婆是個很勇敢的人,雖然她現在需要別人的幫助才能生活,但她心理一直也裝著別人,把最好的讚美和堅強留給他人,跟林婆婆在一起我很開心,從她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志願者張欣
病房很空蕩,只剩兩張床有人,顯得悽空,我們上來陪婆婆說話,她很開心,到後來離開她時,她對我們說聲:謝謝。我握住了她的手,感受到手心的溫度,那衣褲,似乎勝過此前的陪伴時光。每一人探訪的病人都會在我們臨走的時候感謝我們,其實,聽她們講自己的生故事,感受他們給我們的積極回應,我覺得,是我們應該說謝謝。---志願者吳淑萍
走進房間,靠近床沿,拉著婆婆的手,我和婆婆說你好,辛苦了之類,她把肩膀右側,用手不斷抓後背,然後用手不斷抓耳沿,胸口和手背。看著她疲勞的樣子,我內心很疼:是不是每個人年老後,都會這樣的疲勞和痛苦呢? ---志願者徐曉培
李順友婆婆一如既往的那樣親切和藹,笑容滿面地迎接紅房子義工的到來。因為跟她已經相當地熟悉,聽她講月底護工就要回老家帶孫子,她的不舍,我也替她感到不舍。不知到時奶奶如何解決自己的困難,祈禱婆婆會有好的護工照顧她。---志願者盧淑萍
袁婆婆精神狀態比以前好了很多,皮膚病也有好轉,她還是那麼貼心,自己找許多話題來照顧志願者的聊天。可能是彼此很熟悉了,她跟我們抱怨護工態度不好,我們靜靜地聽著。婆婆的生活相對還是很幸福的,老公經常過來看她,所以她對生活還很留念和憧憬,我們也經常找機會誇獎她,所以婆婆一看到我們來就很開心。---志願者鍾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