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房子·臨終關懷生命陪伴·探訪記錄(2019年8月)

2021-03-03 紅房子生命關懷

時間:2019年8月4日(總第151期)

地點:黃埔紅山街社區醫院

志願者:曾演玲、張欣、尹曉萍、楊莉、胡偉昌、張勁、盧愷瀅、楊麗敏、徐子謙、周敏華、彭銀、彭晴、增彩雲等合計13人

陪伴:梁婆婆、邱婆婆、黃四根、劉少光、郭妹等合計5人

精華分享:林婆婆、何婆婆、袁婆婆、李卓華、何水娣、郭金、李順友、梁愛蓮、楊碧華等9人

林婆婆一直惦記著王總、梁姨,在寫字板上問了一次又一次,還一遍遍地寫著祝大家身體健康,她的笑容特別單純、燦爛,如田野清新的小花。簡單陪伴,用心感受---志願者楊麗敏

我們用寫字板與林奶奶交流,她反覆問:王總在嗎?可以看出,奶奶心裡一直牽掛著曾經陪伴過她的志願者們。我不知道自己老了以後會不會也和他們一樣臥病在床,但我想自己一定需要陪伴。所以。趁著我們年輕,給老人們力所能及的陪伴和照料,這是我們唯一能做的。--志願者徐子謙

人和人之間的磁場是可以互相影響,互相改變的,志願者的心態是穩定還是躁動,是安寧還是活躍,這一切,我們的陪伴對象都能感知,並作出相應的回饋。這一次陪楊婆婆,自己把心態調整到沉穩,當我與她對視,我看到她也慢慢變得安靜,停止了抱怨。---志願者楊莉

這一次袁婆婆和我們聊天變得放開了,除了家常話,還跟我們投訴對面的護工不好,婆婆對我們的信任,我很感激,也給予她積極回應,讓她倒倒苦水吧,她把情緒發洩出來就好了,我們來這裡,就是來傾聽的 。---志願者張勁

為何在病患的眼裡,護工總是不好?我想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還是護工和病患之間只有交流,沒有溝通,更談不上心靈深處的撫慰...兩位婆婆都喜歡無意識地重複自己說過的話,那些充滿善意、愛意的話語,仿佛脫離了記憶,頑固存在著。愛是唯一能穿過時間和空間的存在,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生命是一個循環著的輪迴,終點即是七點,閉環中唯有善與愛永恆留存,與我而言,這便是生命。---志願者盧愷瀅

李爺爺一開口,便說自己是副廠長,很自豪很驕傲,我們陪他聊了一會,他懂的很多,我們也極力讚嘆他,令他開心。以生命陪伴生命,不期望,不憂慮,尊重、專注(防控),不止在醫院,日常生活的點滴陪伴,何嘗不也如此?繼續每月,打卡紅房子志願活動。---志願者胡偉昌

一到病床前,奶奶們都很熱情。我走過去握住楊奶奶伸出來的手,她會說:你的手好涼,言語間充滿關心和慈愛。對於紅房子志願者,奶奶如數家珍。甚至走的時候我們開會她也記得一清二楚,看我們那種慈愛的眼神,透露著對我們的認可和喜歡。---志願者尹曉萍

第一次參加活動,自己不會說粵語,只能默默陪在婆婆身邊,看著自己小組的姐姐和奶奶友好互動。雖然不能和奶奶說話,但是看著她和姐姐互動的樣子,能感覺到她很開心。希望自己也能儘快學會和奶奶們友好相處,帶給他們溫暖。---志願者曾彩雲

陪婆婆聊天,看電視,說就愛唱,婆婆人特別友善,對我們很好,幫她按摩的時候一直說不要太辛苦,也會很貼心的提醒我們時間快到了,叮囑我們洗手之類。我第一次參加,就被婆婆溫暖樂觀的笑容打動。即使生命到了最後的考驗,也要懷著一顆從容感恩的心去迎接挑戰,說不定就會有奇蹟。---志願者彭晴

遊婆婆一直記得我很久沒去,問我怎麼這麼久沒來。我幫她按摩右肩及右手,她一直說舒服。間隙的時候,也會和隔壁床的鐘婆婆聊天,她體力不支,聲音很小,枯瘦如柴,但是握住我的手的力氣卻很大,仿佛把所有的期望都給了我。--志願者彭銀

和李伯伯聊天很開心,伯伯原來是文衝船廠分廠的副廠長,思維清晰,邏輯敏捷,和善於溝通,心態也很堅強,聊天的內容會常提到她工作過的文衝造船廠和黃埔造船廠,這是他一生的驕傲。---志願者黎俊彥

整個陪伴過程婆婆一直都醒著,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但又能和我們互動,很是神奇。婆婆帶我們逛了她的「菜市場」,有買瘦肉,買肥肉,買的最多的是大白菜,還有肥肉菜飯...婆婆也會自言自語,這時我會儘量不打擾她,讓她一個人待著。這是護工也會加入進來,和婆婆互動,婆婆非常開心,像個孩子般可愛。---志願者曾演玲

雖然何婆婆不能表達自己,但她會用一雙大眼睛一直看著我們,當我跟她說話的時候,她也會咿咿呀呀地給予回應,讓我覺得她其實聽懂了我們的每一句話。她讓我想起自己的婆婆,我也很久沒見過她了,有空一定去探望一下她。---志願者張欣

時間:2019年8月11日(總第152期)

地點:市橋醫院

志願者:李鐵衛  楊麗敏  趙一凡   胡偉昌   吳繼紅   徐子謙   吳淑萍  徐桂娟  尹曉萍等合計9人

陪伴者:肥叔  鍾奶奶 楊伯伯  黃叔 郭奶奶 張奶奶

1、剛開始進病房,心中有一絲抗拒和畏懼,通過胡偉昌的帶領,讓我放鬆下來了,就主動去握肥叔的手,去想幫他的念頭湧上來,感受到了安寧自己的內心得到一次洗禮。用生命感動生命!放鬆的感覺很棒——志願者李鐵衛

2、36床82歲的老人張奶奶開始有些抗拒我們的探訪,但當我們默默地坐在她床邊放歌給他聽的時候,她的臉有些放鬆了。60床郭奶奶讓我們體會到生命的頑強和知足常樂——志願者吳繼紅

3、人都有從壯年轉入老弱臨終的階段,無論每個人都有如何不同的背景,多少的學識與與成就都不可避免的要面對衰老和死亡。在紅房子探訪過程中,讓我們很真實的觀察到,處於人生最後一公裡路的老人們是怎樣一種意境。並允許我們與這些老人的交談,互相了解,實在是一種非常獨特的體驗。我們也許一開始是想幫助的病人,後來發現自己也是被幫助的,因為我們能從不同的角度認識自己的人生——志願者趙一凡

4、第一次參與志願者服務,就遇見一位可愛的話癆老婆,聽同伴說他是一位粵劇迷,但只對紅線女著迷,其他的粵劇全不感興趣。問他是不是就算一直聽紅線女,也會熱愛不減,他只點頭說是啊,是啊,是啊。他讓我想起了父親,父親最愛的是<帝女花>.我一直坐在那裡,靜靜的聽他滔滔不絕的講,保持著含笑點頭的頻率,如果不是事先知道身處的地方,了解眼前人的大概情況,我不會認為老伯與其他普通人有任何區別。注意到老伯的手有一大塊兒老傷疤,希望下次再來看望時,他那手的傷疤能好點——志願者吳淑萍

5、第二次陪伴老伯了,這一次,他依然愛跟人聊臺灣,聊他想說的,老人是個話癆,很活潑,健談,但為了不讓他太累,然後就引導他聽他最愛的紅線女,陪他一起看,一起互動,聊聊劇情,老人家開心。反正我也似乎被他帶到到帶進粵劇的坑裡———志願者尹曉萍

6、生命陪伴生命,用文字不能表達自己深刻的感悟,感謝紅房子活動帶給我們這麼個機會,了解他人,了解自己,了解陪伴,了解生命的價值———志願者胡偉昌

7、我一開始看見肥叔的時候,感覺生命對他不公平,72歲的年齡就要長期躺在床上,不能動,很難想像一個人不能動,不能說,就連用寫字板交流的能力都沒有,所有訴求都只能用表情來表達,我認為如果換成我,我一定會絕望,我不相信任何宗教,但我支持一種說法,痛苦會彰顯崇高,忍受痛苦是一種崇高。同樣發現痛苦並給予幫助也是一種崇高,我希望能給與他們更多的幫助——志願者13歲徐子謙

8、郭奶奶她很獨特,生命的最後一公裡也可以這樣樂觀,她把每一個人都說的很年輕,同時也告訴別人,她60歲不到(實際91歲),她是真的很喜悅平和,甚至還有點淘氣——志願者楊麗敏

時間:2019年8月18日(總第153期)

地點:紅山街

志願者:付翔、盧淑萍、徐曉培、吳淑萍、張欣、黃靖怡、周敏華、鍾蔚文、徐亞帝等合計9人

陪伴:林婆婆、袁婆婆、何婆婆、李卓華、郭金、李順友、楊碧華7人

精華分享:

李婆婆是個親切和藹的婆婆,精神狀態很䣜,我們聊天的時候她的笑容很溫暖,很有感染力。與其說是我們在陪婆婆,反倒覺得是婆婆在陪我們,她的那種積極樂觀的態度令我對自己的生活態度不自覺地展開反思。---志願者黃靖怡

楊奶奶提到自己老了,還說自己就要走了,進而解釋道:「走了就是要離開這個世界了。」她心理很明白自己快到生命的終點了,雖然她看我們的眼神還是透著很多的不舍,但我卻覺得她的眼神比以前坦然了許多。面對無知的死亡,任誰都會害怕和恐懼,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加強生命教育的學習和鍛鍊,多經歷,多體驗,讓自己在各種挫折來臨時多一份坦然和淡然。---志願者付翔

林婆婆喜歡畫畫,我們一起畫魚、蘋果和蝦。她告訴我們牛肉麵和餃子5元就能買到,樓下就有。蘋果和李子3元就一斤,真不知這些信息是啥時候的了。她喜歡給我們點讚,真心覺得婆婆是個很勇敢的人,雖然她現在需要別人的幫助才能生活,但她心理一直也裝著別人,把最好的讚美和堅強留給他人,跟林婆婆在一起我很開心,從她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志願者張欣

病房很空蕩,只剩兩張床有人,顯得悽空,我們上來陪婆婆說話,她很開心,到後來離開她時,她對我們說聲:謝謝。我握住了她的手,感受到手心的溫度,那衣褲,似乎勝過此前的陪伴時光。每一人探訪的病人都會在我們臨走的時候感謝我們,其實,聽她們講自己的生故事,感受他們給我們的積極回應,我覺得,是我們應該說謝謝。---志願者吳淑萍

走進房間,靠近床沿,拉著婆婆的手,我和婆婆說你好,辛苦了之類,她把肩膀右側,用手不斷抓後背,然後用手不斷抓耳沿,胸口和手背。看著她疲勞的樣子,我內心很疼:是不是每個人年老後,都會這樣的疲勞和痛苦呢?  ---志願者徐曉培

李順友婆婆一如既往的那樣親切和藹,笑容滿面地迎接紅房子義工的到來。因為跟她已經相當地熟悉,聽她講月底護工就要回老家帶孫子,她的不舍,我也替她感到不舍。不知到時奶奶如何解決自己的困難,祈禱婆婆會有好的護工照顧她。---志願者盧淑萍

袁婆婆精神狀態比以前好了很多,皮膚病也有好轉,她還是那麼貼心,自己找許多話題來照顧志願者的聊天。可能是彼此很熟悉了,她跟我們抱怨護工態度不好,我們靜靜地聽著。婆婆的生活相對還是很幸福的,老公經常過來看她,所以她對生活還很留念和憧憬,我們也經常找機會誇獎她,所以婆婆一看到我們來就很開心。---志願者鍾蔚文

相關焦點

  • 官宣| 第二屆廣東生命教育及安寧照護交流研討會組委會正式啟動
    2019年10月17日,來自社科、醫療、教育等領域的11位代表集聚在紅房子,共同匯報並商討「第二屆廣東生命教育及安寧照護交流研討會「工作籌備情況,此會同時標明著研討會組委會正式成立,同時,各項籌備工作將緊鑼密鼓地展開。
  • 中國「臨終關懷」之困
    「就好比這個房間我們本來可以住三個病人,但(考慮臨終關懷的環境)只住一個病人,那相當於我們兩個病人的錢都已經虧了。」綠康老年康復醫院的辦公室主任金玲說道。 據《2016中國衛生統計年鑑》(以下簡稱《年鑑》),2015年三級公立醫院平均總收入為71008.8萬元,其中平均醫療收入64040.4萬元,佔比90.2%。
  • 臨終關懷:最殘酷的事實 最溫柔的對待
    臨終關懷(Hospice Care)是近代醫學領域中新興的一門邊緣性交叉學科,一些腫瘤醫院開設的姑息治療科,就是專門提供姑息(舒緩)治療的科室。和更受人道倫理質疑的「安樂死」不同,臨終關懷更加注重生存質量而不是生存期。敬畏天命的中國人很難接受安樂死,但即使是臨終關懷這樣一種跟安樂死比起來更為溫和的療愈手段,對於我們這個缺乏宗教傳統而只有混亂的天命觀念的民族來說,仍然是一種超前的意義和挑戰。
  • 靈性關懷:臨終關懷的另一種可能
    ▼在蓮花生命關懷協會的佛堂裡,一位逝者身上蓋著黃布。「念佛真的有用嗎?」我小心翼翼地問出這個問題,生怕引起對方的不悅。可李阿姨卻一笑而過,告訴我上個星期她的母親就在這個病房,老爺爺旁邊的病床去世的。她的母親去世前,家人都在給她念佛經,「她走的時候很安詳,一點痛苦都沒有。」與之前接觸的新喪親的家屬不同,提起母親,李阿姨很平靜,眼神明亮。
  • 生命裡 | 她見了掛念好友最後一面 平靜離開人世
    》當生命走到盡頭時,會是怎樣的?《生命裡》是關於臨終關懷的一部紀錄片。講述了上海臨汾醫院的「安寧病房」的老人臨終日子。其中不乏感人至深的鏡頭,也不乏讓人淚流滿面的故事。看了三集,哭了三集,老人真的需要好好記錄,真躺倒病床上就很難記錄下美好了。
  • 瀏陽市義工聯合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被中國生命關懷協會授予全國優秀志願服務基地
  • 臨終關懷|臺大7D病房的故事
    這是一個非常溫情的臨終關懷病房。 有個7D病房的故事。篇幅所限,我沒有在正文講,而移動到了自動回復的文稿。 可惜微信的自動回復文稿限制了300字,可能也沒把故事講明白。 那也行,今天專門一期來講這個故事。
  • 山東省老年學與老年醫學學會舉行老年健康 產業委員會和生命關懷專業委員會成立揭牌儀式
    (本網訊:孫勇)1月25日,山東省老年學與老年醫學學會老年健康產業委員會和生命關懷專業委員會成立揭牌儀式主持儀式並宣讀學會成立兩個專業委員會批准文件;老年健康產業委員會主委孫勇,執行主委鞠成立、副主委兼秘書長林海;生命關懷專業委員會
  • 北大醫學部黃勝堅:病人是用他們的生命在教我
    「迎接一個新的生命,需要一雙手的協助;最後的善終,卻需要許多雙手的幫忙。」11月6日,在北大醫學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臺灣大學醫學院外科副教授黃勝堅正在講述他從事「臨終照護」與「悲傷輔導」的經歷。在中國臺灣地區,黃勝堅是著名的神經外科醫生。多年的臨床經驗讓他目睹過許多病人的離世。
  • 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健康保障服務工作委員會大會總結
    2019年11月19日,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健康保障服務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福寶愛心工程啟動儀式在華商會議中心成功舉辦。本次大會由中國生命關懷協會主辦,江蘇天輔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上醫傳承醫學研究院承辦。
  • 【復航空難最新】教會機構出動關懷 基督徒女老師一家三口生還
    (圖片來源/臺北靈糧堂臉書)今(4日)上午復興航空GE235班機墜毀於基隆河,最新消息指出,有23人死亡、15人受傷、20人失蹤,教會界相當關心此起空難事件,紛紛發動代禱網絡,更陸續動員人力,前往現場協助及醫院待命關懷;本報也獲知有一位主內弟兄及1名機組人員葉家菁姊妹在失蹤名單中,請大家迫切為這些人安全歸來守望。
  • 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天津義工總站八周年慶典圓滿勝利結束!
    在隨後的慶典儀式上,馬永華站長總結了一年的成果,今年,我們進行了126次活動,涉及老人孤殘等17個服務單位12個服務類型,並成功進行了海河計劃、蕾蕾自傳、甘肅捐助暨支教等系列愛心活動,在天津市政府文明辦及市民政局志願者網註冊的
  • 寧泰動態--山東寧泰律師事務所大事記(2019年7月-8月)
    2019年9月10日,在棗莊晚報棗莊律師專欄中報導了山東寧泰律師事務所2019年7月-8月的大事記。
  • 心德癌友關懷原創歌曲發布
    趁著新年,趁著心德2016年會,將這首愛的高能量的新歌發布,送給每一位,祝福每一個生命健康、輕鬆、喜悅、自在!
  • 慈濟志工關懷臺灣遊覽車罹難者 聲聲佛號膚悲慟
    慈濟志工在當晚也分別前往醫院關懷與陪伴,慈濟證嚴法師也對此一不幸事件表達關懷。慈濟志工在當晚也分別前往醫院關懷與陪伴,慈濟證嚴法師也對此一不幸事件表達關懷。2月13日21時許,臺北市發生遊覽車翻車事故,造成臺灣同胞33人罹難、11人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