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這個星期美國發生了太多的事情。 這兩天微信群裡吵架都吵昏了。 其實在我們吵來吵去的同時,不要忘記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 我們在美國的華人勤勞好學,命運的天平有時確實會向我們這邊傾斜一點的。 今天就來介紹幾位在美國的華人的故事。
俗話說,自古英雄出少年。 今天的故事先要從這兩個少年說起。 然後說一位老奶奶。 老奶奶的故事是今天的高潮。 現在就說第一個人:
Ewin Tang
第一個故事,就是我們德州大學的一個風華少年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叫Ewin Tang, 今年才18歲。 這麼年輕,他已經在一項電腦科學領域做出了重大的突破。
我們知道,由於傳統晶片本身的物理局限,7nm的工藝似乎到了半導體晶片的極限。 電腦要繼續根據摩爾定律向前發展,就必須另闢蹊徑。 這裡我們講的另闢蹊徑,就是指量子計算機(quantum computer)。 所謂的量子計算機,就是一類遵循量子力學規律進行高速數學和邏輯運算、存儲及處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裝置。 運行的時候使用的是量子算法。
量子算法的一個經典應用,就是「推薦問題」(recommendation problem)。 這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 例如網店售貨給每一個顧客後,還希望顧客再買一點其它的東西。 那麼推薦啥東西給每一位顧客最好呢? 一個視頻網站(例如油管),當一個人看過一個視頻後,如何把最適合的另外一個視頻推薦給這個人呢? (解釋一下,這個推薦跟百度的競價排名推薦毫無關係,跟錢無關)計算機科學家認為,這個問題是量子計算應用的典型範例之一。 和傳統計算相比,量子計算解決這個問題速度可能呈指數級增長,這讓該問題成為對未來量子計算性能的重要驗證。
但Ewin Tang通過他的研究證明,事實不盡如此。 傳統的計算機一樣可以有效地計算推薦問題。 關鍵在算法而不是計算機。 18歲的Ewin Tang證明,用傳統計算機可以解決這個重要的計算問題,其性能表現可能與量子計算機相當。 他的理論得到了這方面的專家的認同。
Ewin Tang不愧為少年英雄。 2014年,年僅14歲的他就進入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UT Austin)計算機科學系就讀。2017年春,他選了量子計算方面的著名研究員Scott Aaronson講授的關於量子信息的課程。Aaronson給了他一些可供選擇的問題,其中就包括推薦問題。他當時有點不情願地選擇了這個問題。
UT Austin Computer Science Program
「我當時曾一度猶豫不決,因為這似乎是一個難題,但這是他給我的最簡單的問題了。」Ewin Tang說。
2016年,計算機科學家Kerenidis和Prakash證明了量子計算機能夠比任何已知算法更快地解決推薦問題,速度呈指數級增長。 為此發布了一種量子算法,能夠比任何已知經典算法更加快速地解決推薦問題。 但他們沒能證明哦是: 快速的經典算法是不存在的。因此, 當Ewin Tang的導師Aaronson要他證明在解決推薦問題上不存在快速的經典算法,從而確認Kerenidis和Prakash的量子加速是真實的。 然而Ewin Tang所證明的與他導師要他證明的結果恰恰相反!
「我開始相信確實存在一種快速的經典算法,但我無法向自己證明這一點,而且Scott似乎認為這樣的算法不存在,而且他是權威。」Tang說。
隨著論文的最後期限越來越近,Tang寫信給Aaronson,承認自己對這個問題的懷疑越來越深了:「Tang寫信給我說,實際上,'我認為存在一種快速的經典算法'。」Aaronson說。
在2018年的整個春天,Tang寫出了算法的結果,並與Aaronson一起理清算法證明中的一些步驟。Tang表明,Kerenidis和Prakash在其算法中使用的量子採樣技術可以在經典環境中複製。與Kerenidis和Prakash的算法一樣,Tang的算法也是在多對數時間內運行的。
但當時這只是他們的一家之說。 要得到學術界的承認,還要過五關斬六將。
Aaronson於今年6月份參加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舉辦的量子計算研討會。量子計算領域的許多重量級人物都將出席會議,其中就包括Kerenidis和Prakash。在官方會議結束後的幾天後,Aaronson邀請Tang來伯克利非正式介紹他的算法。
在6月18日和19日的上午,Tang做了兩次演講,並接受了觀眾的提問。等到四小時的演講結束時,在場的人達成了共識:Tang提出的經典算法是正確的。然而,房間裡的許多人都沒有意識到演講者的年齡。「我當時並不知道他只有18歲,從交流中完全看不出來。在我看來,他的演講非常成熟。」Kerenidis說。
14歲上大學,18歲讀博士,挑戰量子計算領域示範問題
Ewin Tang今年春季畢業於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UT Austin),並將於今年秋季開始在華盛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這曾經是量子加速計算的最明確的範例之一,不過現在已經不是了。」Ewin Tang說。
對於量子計算而言,Tang的發現似乎摧毀了他們的一個夢想。 但也許並非如此。這一發現消滅了量子計算中優勢最清晰範例之一。但與此同時,Tang的論文進一步證明了量子算法和經典算法研究之間存在富有成效的相互作用。
這,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第一位英豪。
第二位是一個女孩。 她叫Ling Ma, 福建省三明市人。
Ling Ma
再過兩天,8月14日,美國的讀者將會在書架上看到一本新的暢銷書,書名是《Severance》(遣散),許多書本發行商都對這本書看好。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來自福建三明市的女孩Ling Ma。
這是一個千禧年成人的反烏託邦故事,裡面夾敘著一個移民故事。《Severance》講述了工作,資本主義,記憶和錯位的本質。 玩世不恭和超現實主義,這很能吊起美國小資們的胃口。
這部小說的主角Candace Chen住在紐約,為貿易出版商Spectra製作聖經。在坎迪斯的中國移民父母去世後,她在工作和浪漫中徘徊,伴隨著網際網路時代成千上萬的千禧一代的不滿和情感冷靜。這個城市,國家和世界都被沉熱病(一種源自深圳的神秘真菌病, Shen Fever)砍伐,在那裡Spectra列印出它的聖經。深圳以其20世紀80年代從一個小集鎮轉變為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而聞名,該經濟特區目前擁有超過1100萬人口。在這本書中,這個資本主義的神童產生了資本主義的剋星 - 一種將受害者變成殭屍般的「習慣生物,模仿古老的慣例和手勢」的孢子,無休止地陷入熟悉的歌曲,家庭晚餐儀式和喜歡的衣服的懷舊之中。 Shen Fever最後的結果是工廠,商場和辦公大樓關閉了,逃離的倖存者被分散到農村(有沒有似曾相識?)。
書中的主人翁Candace Chen
作者的真實的生活故事是: Ling Ma曾為「花花公子」雜誌工作,在為那家雜誌工作的2009年,員工們陷入了一個緩慢而痛苦的裁員過程。她說,她的工作挫折發生在一個世界末日的短篇小說中,最終成長為本書。 「沒有很多權力的工作並不好玩,但能夠通過虛構來摧毀事物」, Ling Ma 說。她將她的憤怒追溯到其源頭並寫下了她所描述的「對工作的冥想。」
像她的性格一樣,Ling Ma是中國移民的女兒。 「這個故事體現了我的移民噩夢。特別是在獨生子女政策下。如果你是一個獨生子女並且你已經失去了說第一語言的能力會怎麼樣?「這是真實的她的母親所害怕的事情,所以她試圖在她的小說中實現那個噩夢。
這本書最精彩的觀察結果與中美觀點的文化差異有關。例如,中國印刷廠的運營總監Balthasar問道,為什麼Eric Carle的「非常飢餓的毛毛蟲」在美國兒童中如此受歡迎。 Candace建議它教授計數技能,但Balthasar評論昆蟲的貪婪。 「他吃了所有的食物而不分享。這會教給孩子什麼教訓?沒有良心吃飯?「 Ling Ma突出了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之間的對比,但注意到自1990年他離開中國以來,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以前,你在商店排隊等待供應,而現在有大型超市,你可以在付款前觸摸商品。」在她的小說中,坎迪斯的父母反映了Ling Ma自己的經歷。與此同時,坎迪斯商店似乎沒有明天,並提醒我們,在9/11之後,「布希總統告訴我們去購物。」
想聽Ling Ma的聲音嗎? 在這裡:
這個女孩在福建省三明市出生,在猶他州、內布拉斯加州和堪薩斯州長大,在康奈爾大學拿到藝術方面的碩士學位,曾贏得多個文學大獎。 目前在芝加哥大學任教(https://creativewriting.uchicago.edu/faculty/ma)。
今天要介紹的第三位,是一位72歲的老奶奶,她就是如雷貫耳的美國電視主持人宗毓華。
宗毓華
這幾天美國華人在談「間諜」。 其實最早說中國來美留學生是間諜的,就是這位宗毓華女士。
宗毓華一度是美國華人的佼佼者,曾是美國華人的驕傲。 迄今為止,她是全世界華人身價最高的電視主持人。
宗毓華早年就讀於馬裡蘭州Silver Spring, Maryland的Montgomery Blair高中,於1969年獲得馬裡蘭大學授予的新聞學科學學士(B.S.)學位。 畢業後她從一個小記者做起,曾在多個電視網絡供職,慢慢成為美國新聞界的一顆巨星。
早年的宗毓華,有些青澀
當年她曾和紅極一時的CBS(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巨星主持人Dan Rather一同主持晚間新聞。 她的風度、犀利和言辭曾經獲得美國千百萬觀眾的欣賞。 那個時候美國還沒有女性擔當晚間新聞的主持人,她是美國第一個。 晚間新聞主播的位子在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電視新聞的最高位置。但使她走紅的卻是她從1993年6月17日開始擔任受歡迎的黃金時間電視新聞雜誌節目 《Eye to Eye with Connie Chung》。該節目強調採訪有爭議的新聞人物,而這也是宗毓華的最大特色。在此期間,她進行了一系列出色採訪,包括在風波五周年時獲得獨家專訪時任中國總理李鵬,此外她還報導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在白宮的歷史性籤字儀式,以及以色列和約旦在中東的籤字儀式。在1992年兩黨全國代表大會期間,宗毓華代表CBS新聞成為臺下記者,她還在1990、1992和1994年的美國總統大選選舉之夜提供分析。
在她風光的日子裡,各種爭議也伴她而行。 1994年5月19日,宗毓華在她主持的黃金時間節目中採訪了《中國間諜工作》一書的作者迪米亞德斯。在節目中,宗毓華毫無根據地說:「相當一部分來自中國大陸的科學家和學生都是間諜。 他們看起來和普通人一樣,就生活在你我的周圍。」 迪米亞德斯也與她一唱一和,並最終得出結論:在美國,每10個來自中國的留學生或學者中有9個是間諜。
當時收看這個節目的美國觀眾有1200萬人。第二天,很多美國人都開始懷疑身邊的華裔同事、同學是間諜,不少公司開始解僱華人,房東也不願意把房子租給華人搞「間諜活動」。
這個說法在美國華人社區掀起了軒然大波。 很快,許多華人團體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向CBS「討說法」。最終,CBS和宗毓華不得不向觀眾道歉,而CBS的可信度也因此大大降低。
後來在她紅極一時的那一年,她卻被CBS辭退了。 是什麼原因呢?
那時國會的議長是牛金貴(Newt Gingrich)。 牛金貴是風雲一時的共和黨政客。 宗毓華和Dan Rather是左翼媒體人士,明顯偏民主黨的。 牛金貴有個老母親,說話很直率。 有一次宗毓華採訪牛金貴的老母,問她對於希拉蕊的看法。 老人家遲疑不敢說,宗毓華就對她說:你只要跟我悄悄耳語就行了,我們不播出去。 老人家對著宗毓華的耳朵小聲說道:「She is a bitch.」 (她是條母狗)沒想到宗毓華把牛金貴老母的悄悄話照實播出去了。 這一下引來了一場軒然大波。
牛金貴(Newt Gingrich)
本來宗毓華以為這樣一來可以打擊牛金貴的囂張氣焰的,可是沒想到輿論卻都指向宗毓華,認為她不該違反兩人的約定,把悄悄話給播出去。 同情牛金貴老母的人越來越多。 CBS面臨的輿論壓力越來越大,加上宗毓華跟Dan Rather的關係也日漸惡化,於是幾個月後CBS決定終止和宗毓華的合同。
儘管遭受此挫折,後來宗毓華的名聲還是很響,還有不少粉絲。 從CBS出來後,宗毓華也曾經拿過幾個電視網的合同,但都不是很順利。 痛定思痛,她決定回歸家庭生活。 回首一看,已經有48歲高齡,但膝下無子,這個煩惱一直縈繞著她的思緒。 自從23歲走上新聞記者這條不歸路以來,這麼多年來一直忙忙碌碌,每天風裡來雨裡去,走南闖北,為別人做嫁衣裳,而自己卻連生孩子的機會都給佔用了。 痛定思痛,她決定遠離紛亂的塵世,回歸家庭,相夫教子,做一個好女人,好妻子。 於是她決定好好保胎,乘最後幾年生一個孩子。
對於宗毓華這個名人來說,她要生孩子這件事也成了當年的一大新聞。 那一年的People Magazine 以「I Want a Child」為封面報導了這件事。 一時間宗毓華要生孩子這件事成了美國家庭茶前飯後的美談。 成千上萬的美國婦女衷心希望宗毓華如願以償,在49歲高齡生下一個孩子。
可是命運畢竟不會永遠那麼順利。 在幾個月的艱苦努力之後,宗毓華生孩子的夢想最終破滅。 一個美好的故事以人們不希望看到的結局而收尾。
在後來的幾年裡,宗毓華曾經在ABC News主持過20/20訪談節目,在CNN主持過「Connie Chung Tonight」,以及「Weekends with Maury and Connie」(Maury 是宗毓華的老公)。 但卻一直磕磕絆絆,總是做的不那麼盡善盡美,有時甚至惹出爭議。 而且她無論如何努力,再也回不到她當年在CBS主持 「Eye to Eye with Connie Chung」 時的風採了。 一顆媒體巨星,就這樣慢慢隕落了。
您也許會問這個問題: 宗毓華曾經信誓旦旦地在電視上說華人學生多是間諜,很多華人對此十分憤怒,那麼後來她在華人社區的地位是不是一落千丈?
實際上,華人社區早就原諒了她的過錯,不再糾葛她的那句話了。 或者是出於內疚,或者是因為她內心的隔閡,她不再參加華人社區的一切活動,和華人社區漸行漸遠。 宗毓華祖籍蘇州,如果不是戰亂,她很可能是一位蘇州的閨秀。 抗日戰爭中,她父親在國軍空軍中擔任情報官,刺探日軍的軍情。 她父母一共生了10個孩子,但有五個死於戰亂,只有宗毓華和她的四個姐姐生存下來了。 抗日戰爭最後那一年,她父親被國民政府派往美國,後來擔任外交官。 宗毓華是家中唯一在美國出生的孩子,也是最小的孩子。
講這一段,是告訴大家,宗毓華雖然是華二代,但她和華人依然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特別是那一條割不斷的骨肉紐帶。 她那樣說華人,確實讓很多華人傷透了心,尤其是那些經歷過《排華法案》的老一代。令人痛心啊!
後來紐約的華人社區頒發一個傑出華人獎,得獎人包括宗毓華。 本來以為宗毓華不會去領獎,但她還是去了。 不知道面對父老鄉親、血肉同胞,她領獎時的心情是什麼。
由於生孩子的計劃沒有得以實現,最終她和丈夫後來收養了Matthew Jay Povich作為他們唯一的兒子。 他們的兒子今年應該已經大學畢業了。 時間好快!
如今,宗毓華是一個72歲的老奶奶了。 但她仍不減當年的風採。 偶爾她作為歷史人物,往日巨星,也接受幾家電視節目的採訪,發表自己的看法。
這,就是宗毓華的故事。
本文以Ling Ma的一個小說《福州溫柔夜》的結尾為結尾:
在這個名為「民族故事」的故事中,我從美國,芝加哥,紐約和海灣返回。我做任何我叔叔說的話。我重新學習普通話。我重新學習了閩南語。我和另一個福建人結婚了。我住在這裡,在美麗,陽光明媚,熱帶的福州,福州,被高聳的山脈圍起來,被無邊無際的大海所環繞,每個人都離開,棕櫚樹搖曳,夜晚來得太晚。我很開心。
.
祝各位周末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