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 術
在人們眼裡,陳鴻宇一直是那個唱《理想三旬》的民謠歌手, 但現在的他早已脫離了束縛,更自我,也更深邃。
放大後可全屏播放
從小在呼倫貝爾長大的陳鴻宇,喜歡極簡的風景: 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的牛羊,或是冬日雪原裡流淌的小溪。 春夏的水草豐茂、秋冬的草木凋零、山川冰凍,那都是家鄉額爾古納的模樣。
獨立音樂人 - 陳鴻宇
所以,當他看到紀錄片《犴達罕》裡, 那些拒絕離開大森林,向文明世界說不的鄂溫克獵人, 陳鴻宇覺得,自己和他們站在一起。
從小生活在遼闊環境的內蒙男孩
大學畢業後,他成為北漂, 很長時間不得不去適應大城市的行事風格。 久而久之,他收斂了草原人的個性,成了規矩的城市人。
但是,每當他寫歌時,又仿佛回到了遼闊的大草原。 額爾古納的河水在心間流淌,他像是一個在荒野上歌唱的人,對於音樂與生俱來的敏銳,讓他依然保持內心的本真。
長大後融入鋼筋水泥的生活
「人生苦短,還是要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 在音樂這個行業裡,他脫胎換骨,哪怕是做現場執行,都讓他覺得踏實。
2015年,他推出了成名曲《理想三旬》,懷抱吉他訴說理想途中的荊棘。 2016年的音樂巡演,27座城市幾乎每場爆滿。盛名之下,他格外清醒。正如他所說:「成名不必趁早,到分得清哪裡是浪、哪裡是我的時候,剛剛好」。
巡演場場爆滿
就像那些失落的鄂溫克族人,在理想與現實間來回碰撞, 在淺吟低唱之外,陳鴻宇奔騰著荒涼野性的一面。他更願意稱自己為獨立音樂人,探索未知的音樂邊界。對於他來說,這才是樂趣所在。
盛名之下,更願意做個獨立音樂人
在新專輯《與荒野》中他顛覆了過去的曲風, 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他說:「假如今天就是我的最後一天,我會不會為今天做過的事、沒做的事遺憾?我想了想,幾乎沒有。」
—— 撰文:章逸夢
- 附. 陳鴻宇的音樂 -
- 往期人物回顧 -
影像 / 郭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