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亞
原來你是如此「傲嬌」
三亞河變清鷺鳥回歸
昔日「禿山」披綠衣
碧海銀灘再添「綠色長城」
……
自三亞「生態修復 城市修補」開展以來
城市形象提升的一點一滴,看得見,摸得著
城市,這座「龐然大物」
逐漸變得美麗,也逐漸與人更親近
本報新媒體獨家推出「三亞雙修」微策劃
《告訴全世界,我在三亞有多幸福》
點擊下圖開始欣賞
▼
2015年以來,三亞市按照國家住建部的要求,遵循城市發展規律,舉全市之力推進生態修復、城市修補「雙修」工作,整治城市發展亂象,推動城市轉型升級,實現從「亂」到「治」的重大轉變。
如今,三亞「雙修」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人們不禁感慨:原來城市也可以鳥語花香,也可以閒庭信步,還可以環保低碳……
來,今天就讓南瓜妹帶你走進三亞畫卷……
陳文武(丹州小區居民)
「 聽說建成後將達到50年一遇的排洪洩洪標準,我們心裡便一直盼著下場大雨,檢驗一下項目建設成果。」在丹州小區住了16年的三亞居民陳文武,最擔心的日子是下雨天。因為只要雨稍微大一點,丹州小區居民的生活就會「泡」在水裡。逢雨必澇的困境,今天將被改寫。
為根治內澇頑疾,三亞升級鳳凰路、迎賓路的地下雨水管網,讓道路變成了一塊會吸水的「海綿」。與此同時,三亞最大的「海綿體」公園——東岸溼地公園正式開建,作為公園「主動脈」的排洪溝同步開挖,讓丹州小區的1000多戶居民充滿期待。「聽說建成後將達到50年一遇的排洪洩洪標準,我們心裡便一直盼著下場大雨,檢驗一下項目建設成果。」
呂秀妹(棚戶區居民)
「我的態度之所以轉變,首先是我通過觀察棚改工作人員認真工作的面貌,讓我對這次棚改的信心比以前充足了。」呂秀妹今年60歲,2015年,呂秀妹十幾年來辛辛苦苦和老公建起的房子終於完成裝修,正等著要給孩子結婚用,沒想到孩子的對象沒等來,卻等來了棚改工作人員。
如今,看到乾淨整潔的馬路和充滿活力的公園,遊人絡繹不絕,從反對棚改甚至打棚改工作人員耳光,到支持棚改積極做親朋好友工作,呂秀妹感慨自己對棚改的選擇不後悔。
傍晚時分,呂秀妹晚飯後來到東岸溼地公園散步。看著鬱鬱蔥蔥的新公園,回想改造前這裡的樣子,呂秀妹感慨萬千。「過去的『髒亂差』已經告別,我們要迎接未來的新生活!」
唐慧琳(五年級學生)
「那時候,這裡有時扔著垃圾,有時有很多積水,雖然是一塊空地,遇到暴雨還會泥濘不堪。如今變身「雨水花園」,成了我和小夥伴們新的活動樂園。」
唐慧琳是三亞市第十小學五年級二班的學生,自從來這裡上學後,唐慧琳和小夥伴們一直都為下課後到哪裡玩苦惱。去年,隨著三亞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將第十小學校園內一塊荒地作為「海綿校園」試點項目建設,不僅解決了學校綠化用水問題,還為唐慧琳和她的小夥伴們開闢了一個新的活動樂園。
「現在,這麼多花草樹木形成一個『雨水花園』,我們不僅可以休閒娛樂,還可以學習自然知識,而且還能把雨水循環利用,真是一舉多得。」四年級學生董必瑩也開心地說。
黃世娥(三亞市民)
「立體停車樓不僅解決停車難問題,還能讓愛車免受暴曬,是一件惠民工程。」
「以前每次去政府二辦辦事,我寧願打的也不開車。」但最近市民黃世娥發現,高7層的市政二辦停車樓即將啟用,這對於常常出門辦事的她來說,方便得不是一點點。「以後無論是到政府二辦上班、辦事的市民,還是附近商家的顧客,再也不用為停車發愁了。」她高興地說:「立體停車樓不僅解決停車難問題,還能讓愛車免受暴曬,是一件惠民工程。」
這棟新建的立體停車樓共7層(其中首層架空),設置車位數440個(機動車388個、非機動車52個)。停車樓充分利用立體空間,保留一樓樹木,樓頂可以設市民活動場所。
最後,南瓜妹還給您奉上了視頻盛宴
一起來看三亞如何華麗「城變」
▼
來源:南國都市報
記者:孫學新、黨朝峰、利聲富、李夢瑤/文;李小崗、劉孫謀/圖;陸億華、林晨音、李天文/H5製作;李小崗/視頻製作
編輯:王北
傲嬌的三亞,它會用它的獨特魅力感染你!
讓你愛上這座城市……
點ZAN,祝願我們美麗的三亞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