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農村老人不僅懼怕「73、84」這兩個數字,在民間大多數的老人都懼怕66,這並不是一個數字,而是指他們的實際年齡。 因為民間有種說法「人過55,閻王爺數一數」、「66,不死也掉塊肉。」「73, 84閻王不叫自己去。」因此這些數字在他們心中都成為了一道坎兒。
老人在66歲生日這一天,作為女兒的,一定要切記買塊豬肉,而且這個豬肉購買時還要有講究,要一刀切下來。不能切切割割,最好一斤能切到6斤或8斤這樣的吉利數字,寓意吉祥。而且還有一種說法是「年紀到了66,閻王爺要吃肉。」所以說農村人,尤其是他的女兒在66歲生日這一天,一定要獻上一塊肉,老人如果能夠度過這道坎,就能夠健康長壽了。而這塊兒肉又被我們稱之為「一刀肉、迷糊肉」
善意提醒:自己的父母66周歲時,作為女兒的我們可千萬別忘了給他們買肉呢,雖說現在的很多地方都不興這樣的傳統了,但是我們記在心裡始終是我們的義務。
那為何要怕73和84呢?過去的人都認為,73歲和84歲是一道門檻。這其實對於絕大多數的老人而言,都是難以逾越的坎兒。而這兩個坎兒剛好是古代「聖人」駕鶴西去的年齡罷了。
這兩位聖人,一個是春秋時期的「孔聖人」,這人就非常的出名,根據記載,孔子就活了73歲。而另外一個聖人則是戰國時期的「孟子」,他活到了84歲。這兩人一直被我們視之為「聖人」,因此他們駕鶴西去的年齡,自然而然也成了不吉利的年齡。
而這一句話還有另外的一種說法,認為人老了以後,73,和84左右時,說話顛三倒四,沒完沒了。其實在很多名著當中都有記載「那婆子坐在橫頭桌子邊,口裡73 84隻顧嘈」,這句話就出自於《水滸傳》,也是說人們到了這個年齡以後,整天迷迷糊糊的,又怕家人煩。
人到老年懼怕死亡卻又不得不面對死亡,這才是最悲哀的,我伯父因為癌症去世,在去世之前疼痛難忍,一遍哽咽一遍說「我不想死,我很疼」。聽了以後直讓人落淚哀傷。其實無論是哪個數字,我個人認為這些數字都是鞭策我們作為兒女的要及時盡孝罷了,正所謂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等到失去的那一刻才知道珍惜,那就完了,父母在時放下手中的手機,多陪陪他們,這才是行孝道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