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種族差異科學研究」公眾號致力於各族群的和平共處,維護開明友愛的共同家園。堅決反對激化矛盾和各種極端言論。也歡迎粉絲我們的微博「飽樂促和諧反極端」以及「種族差異科學研究」。
轉載:「守望者精選」公眾號深度文章
只有南極洲除外,遍布世界七大洲的反種族歧視(Black Lives Matter 中文又稱「黑命貴」)遊行烽火四起。因非裔美國人喬治·弗洛伊德之死,美國五十個州千萬計的人們陷入了憤怒,許多遊行很快演變成了暴動和哄搶。這樣的情緒散步到了世界各地。
喬治·弗洛伊德「黑命貴」遊行遍布世界各地,包括亞洲的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George_Floyd_protests_outside_the_United_States
英國也不能倖免,邱吉爾雕像也被破壞,遊行者指控邱吉爾也是種族歧視者。
在黑人人口佔比不到0.3%的紐西蘭,示威也進行的如火如荼。同時,美國的鄰居,加拿大首相特魯多在首都渥太華參與遊行時單膝跪地,這個姿勢在西方已經成為抗議對黑人的「系統性種族歧視和壓迫」的標誌。當被質疑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際,作為首相帶頭參加遊行是否合適時,特魯多稱這是一個重要的「利益平衡」。
在6月初,美國至少有200多個城市宣布過宵禁,政府因示威遊行調動了近75,000名國民警衛隊,川普甚至表示要調動軍隊來平息暴力。
目前,已有至少22人在示威遊行中喪生,大多數死於槍擊,受傷人員不計其數。另外,示威也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許多生意遭到打砸搶,其中包括許多黑人社區的店鋪。
但是,面對巨大的壓力,事發城市明尼阿波利斯市(簡稱明市)的議會宣布,因為種族歧視「警察系統無法被改良」,所以要「停止對警察的開支,並解散警察部門」。不止明市,這樣的呼聲在全美都異常高漲。
https://www.nytimes.com/2020/06/07/us/minneapolis-police-abolish.html?action=click&pgtype=Article&state=default&module=styln-george-floyd&variant=show®ion=TOP_BANNER&context=storylines_menu
至此,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遊行真的有益於保護黑人的生命嗎?其引發的各種浪潮和呼聲是否正在走向極端和失控?大數數據也顯示,因為種種原因,新冠疫情導致的黑人死亡的概率遠高於其他種族(四倍的差別),而在這個節點進行大規模集會顯然是危險的。
倫敦「黑命貴」遊行現場
在本文中,我們將在簡單探討弗洛伊德案情之後,對美國的犯罪率和警察執法數據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我們詳細的註明了所有數據的來源,以方便讀者們自己進一步確認和研究。
一、弗洛伊德案是否反映美國的系統性種族歧視?
上月底在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明市,非裔美國人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因涉嫌使用假幣並拒絕歸還購買的香菸被白人警察德裡克·肖萬(Derick Chauvin)逮捕,弗洛伊德抗拒逮捕並拒絕進入警車,經拉鋸後,肖萬單膝跪在弗洛伊德脖頸處超過8分鐘,弗洛伊德被跪壓期間失去知覺並在急救室被宣告死亡。
事件經過被拍成視頻直播上網引起了廣泛關注。次日,四名涉事警察被解僱,其中肖萬被逮捕,被控以二級謀殺罪和二級過失殺人罪,其餘三名警察被起訴協助與教唆謀殺罪。肖文的妻子5天後宣布與肖文離婚,並改姓。
官方初步屍檢顯示,弗洛伊德並非單純死于勒死或窒息,而是因患冠心病和高血壓性心臟病,並且吸食了冰毒和芬太尼,這一切加上受到警方束縛導致了他的死亡。
對此,弗洛伊德的家人表示不服,其隨後的私人屍檢顯示,弗洛伊德主要死于勒死或窒息。截止本文發表時,進一步屍檢報告尚未被發布。
初步屍檢與私人屍檢結果報導:
https://www.washingtontimes.com/news/2020/may/29/george-floyd-died-police-restraint-combined-health/
https://www.bbc.co.uk/news/world-us-canada-52885964
我們認為 ,即便警察要為弗洛伊德之死負上主要責任,我們也不能得出弗洛伊德死於白人警察的種族歧視這樣的結論,因為這只是一個案情尚未明晰的個案,警察的行為有可能是過度緊張或者執法不當,沒有證據顯示這與弗洛伊德的膚色有決定性關係。
要得出「弗洛伊德之死反映了美國警察與社會對黑人有殘暴的系統性種族歧視」這樣的結論,我們必須冷靜的對大數據進行分析,看看有沒有宏觀的依據。而不是僅僅看見媒體的一個視頻和一張圖片就浮想聯翩,對號入座。
因此讓我們來仔細看看權威的統計數據呈現什麼樣的圖景,而且基於大數據得出的結論並不能被弗洛伊德個案的任何結果所推翻。
二、警察對黑人真的比對白人更暴力嗎?
弗洛伊德案在明市發生後不久,《紐約時報》發布的一篇題為《明市警察對黑人使用的武力比白人高7倍》(Minneapolis Police Use Force Against Black People at 7 Times the Rate of Whites)
此篇文章被視為是美國警察種族歧視根深蒂固的鐵證,被廣泛轉載,是群情激憤的重要原因之一。
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20/06/03/us/minneapolis-police-use-of-force.html
但是,《紐約時報》完全不提的是,明市警局發布的2009-2014年犯罪數據顯示,在暴力犯罪中(謀殺、強姦、搶劫、嚴重襲擊)中,黑人嫌疑人佔比為74%,白人嫌疑人佔比為7%,亞裔嫌疑人佔比僅為1%。被捕的黑人在所有暴力犯罪被捕人員中佔比為69%,白人被捕佔比15%,亞裔被捕佔比僅為2%。(見下方統計圖表)
明市警察局報告連結:
https://www.aclu-mn.org/sites/default/files/field_documents/wcms1p-138611.pdf
明市人口種族構成為,白人64%,黑人18.6%,亞裔5.6%。可見,僅佔明市人口18.6%的黑人,卻在暴力犯罪嫌疑和被捕中分別高達74%和69%。
因此考慮到人口比例來計算,我們可知黑人成為暴力犯罪嫌犯的概率比白人高12倍,因暴力犯罪被捕的概率比白人高9.5倍。與警察接觸概率高,自然會轉化與警察的衝突甚至致死。事實上,考慮到以上數據,明市警察對黑人使用的武力比白人僅高7倍,甚至可能說明警察在對黑人執法的過程中加倍的謹慎,不願動武。
可見,更合理的解釋的是,警察對黑人的動武概率更高,主要因為黑人的犯罪率嚴重偏高,警察只是在基於犯罪行為執法,沒有證據顯示警察在有意針對黑人的膚色。所以《紐約時報》斷章取義的對單純的一個數據進行大肆宣揚,但是不提供完整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是十分不負責任的!
三、全國數據顯示,黑人的被捕概率高,因為黑人犯罪率高
不但如此,不止在明市,在美國幾乎所有地區,暴力犯罪的種族構成都是黑人最高,白人和亞裔相比之下很低。關於這點我們之前發布的文章也有詳細論述:
掩蓋種族犯罪率差異正使西方社會走向崩潰(上)
掩蓋種族犯罪率差異正使西方社會走向崩潰(中)
比如,紐約警察局2019年的數據顯示,在所有的謀殺的受害者,嫌疑犯和被捕者這一項中,黑人都高居榜首,遠高過其他種族。57%的謀殺受害者是黑人,62%的涉嫌謀殺者是黑人,58%因謀殺被捕的是黑人。
基於紐約的種族構成比例,我們可以成比例的推算出:黑人成為謀殺嫌疑人的概率是白人的31倍,因謀殺被捕的概率是白人的26倍。西班牙裔的犯罪率也很高,成為謀殺嫌疑人的概率是白人的11倍,因謀殺被捕的概率是白人的12倍。謀殺的受害者和加害者最多的都是黑人,說明對黑人群體生命威脅最大的不是白人罪犯,也不是警察,而是其他黑人。
數據來源:
https://www1.nyc.gov/assets/nypd/downloads/pdf/analysis_and_planning/year-end-2019-enforcement-report.pdf
另外,在槍擊的數據上,黑人佔據的比例更加誇張。此圖表結合人口種族構成比例來看,黑人成為槍擊嫌疑人的概率是白人的46倍,因槍擊被逮捕的概率是白人的39倍。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這些數據中,亞裔都是最低的。其他城市的數據也是類似。更多依據請見報告:2016年版《犯罪的膚色》(The Color of Crime)
連結:https://2kpcwh2r7phz1nq4jj237m22-wpengine.netdna-ssl.com/wp-content/uploads/2016/03/Color-Of-Crime-2016.pdf
對於第一次看到這樣數據的朋友們可能會感到十分震驚,但是筆者認為更令人震驚的是,這樣的數據多年來一直就在那裡,美國主流媒體幾乎沒有任何的報導,相反只是在斷章取義的宣揚一部分的數據,起到了誤導公眾甚至煽動種族仇恨的惡劣作用。
如果看到這裡您感到震驚,那麼後面的數據會更加令人驚訝。
紐約市和明市的數據絕非個例,到全國,種族犯罪率差異的規律都是類似的,有疑問的朋友們可以參考我們提供的數據來源自行深入調查。
FBI 2018年的全國數據顯示,因謀殺被捕的人中,黑人佔比高達53%,因搶劫被捕的人中,黑人佔比高達54%。而黑人在美國全國人口比例僅佔13%,卻佔據了超過一半的搶劫被捕和謀殺被捕人員。如下圖所示:
https://ucr.fbi.gov/crime-in-the-u.s/2018/crime-in-the-u.s.-2018/tables/table-43
四、弗洛伊德案件與美國種族和法制的關係
看到這裡,有的朋友們可能會問:可是弗洛伊德案並不屬於嚴重的暴力犯罪的情形,你的數據切題嗎?
在這裡有幾點值得注意。首先,我們知道,針對弗洛伊德的全球抗議和動亂早已不是關於此案本身,而是將弗洛伊德作為所有黑人受到警察與社會系統性種族歧視的象徵,因此示威者認為自己在為人類解放與平等事業奮鬥,從他們佔領西雅圖國會山成立了自治區(CHAZ),就頗有砸碎舊世界,建立新世界的姿態。因此,更加全景式的探討黑人的涉嫌犯罪率和被捕率就顯得十分重要。
反歧視抗議群體成立的西雅圖國會山自治區(CHAZ)街景,該自治區領袖現為一名不知名的黑人饒舌歌手,名叫RAZ(右下)
第二,不光是嚴重暴力犯罪,其他更輕的罪行,黑人的涉嫌比例和被捕率也是顯著高於其他種族的。在此僅舉一例,明市警察局的數據顯示,在「無序行為」一項中(包括擾亂公共秩序,噪音,暴動,跟蹤,騷擾電話,假報警,在社區釋放異味等等),黑人的涉嫌率和被捕率在所有人中佔據了58%和59%。
我們之前看到,明市有嚴重暴力犯罪嫌疑和被捕的人中,黑人均佔在70%左右,高於更輕的罪行的比率。倘若警察真的對黑人有系統性種族歧視,那麼按邏輯講,更輕的罪行中對黑人的嫌疑和被捕比率應更高,因為種族歧視的警察最容易從這裡下手騷擾和打壓黑人。而不是在更嚴重的罪行上指控和抓捕黑人,因為嚴重暴力犯罪往往會被更詳細的審查,並且引起社會更多的分析和關注,若有種族歧視,警察更容易被揭露。
因此更可能的結論是,黑人在更輕的罪行上實際犯罪率可能高於報告中的近60%,但是警察因為擔心秉公執法被媒體指控種族歧視,所以在更輕的罪行上對黑人更加寬鬆,不給自己惹麻煩,但是在嚴重暴力犯罪上卻不得不更加的嚴格的執法(畢竟死人了,社會影響太大),因此在黑人的嫌犯和被捕比率會高出輕罪的情形。
第三,在被捕的時,弗洛伊德確實不曾持有武器,不屬於嚴重的暴力犯罪,但是主流媒體因此將他刻畫為一個「溫柔的巨人」、道德模範甚至「聖人」卻是嚴重的偏頗和歪曲事實。
主流媒體最愛提到的就是他在2014年在休斯頓被釋放出獄後,積極參與當地基督教會幫助青年黑人避免暴力與毒品的慈善工作,但是沒有提到他之前入獄5年是因為曾與作案團夥入室搶劫,並持槍威脅孕婦然後搶走了手機和珠寶。此外他還有許多其他的犯罪記錄。
弗洛伊德2007年持槍入室搶劫一名婦女的法庭文件
並且,引發他被捕乃至最後喪命是因他用假幣購買的香菸,被揭露後拒絕歸還香菸。當時他體內還檢測出了大量毒品成分(芬太尼,冰毒,大麻)。
依據:弗洛伊德屍檢報告第二頁 https://www.hennepin.us/-/media/hennepinus/residents/public-safety/documents/Autopsy_2020-3700_Floyd.pdf
因此弗洛伊德應該是一個劣跡斑斑,但曾經嘗試洗心革面的人,他是一個矛盾的人,絕非「聖人」,從我們列舉的數據來看,他也不是一個倒在美國警察系統性種族歧視鐵蹄下的又一個「烈士」。
五、與媒體誤導相反,白人死於警察執法的概率竟然高於黑人
關於每年全美被警察執法致死的數據,《華盛頓郵報》運營了一個十分詳細的資料庫,數據對種族,是否持有武器,年齡,精神疾病等等因素進行了詳細的分類。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graphics/investigations/police-shootings-database/
2018年是FBI上次提供了完整的犯罪統計的年份,結合《華盛頓郵報》的資料庫我們進行分析。
FBI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美共有5,319,654個白人被捕,2,115,381個黑人被捕。這樣的數據是在全國白人佔總人口61%,黑人佔13%的人口結構下產生的。
FBI報告連結:
https://ucr.fbi.gov/crime-in-the-u.s/2018/crime-in-the-u.s.-2018/tables/table-43
《華盛頓郵報》的資料庫顯示,在2019年共有25名未持武器的白人被警察執法致死,14名未持武器的黑人被警察執法致死。
因此,我們得出:
每十萬名被捕的白人中,有0.43名未持武器的白人死於警察執法之下。
每十萬名被捕的黑人中,有0.80名未持有武器的黑人死於警察執法之下。
可見,黑人的死亡率雖明顯高於白人,但是與主流媒體宣傳的「警察對黑人使用的武力比白人高7倍」的論調可謂天壤之別。
並且我們有理由相信,黑人更高的死亡率並非警察針對所致,而是黑人相比白人因輕罪被捕時更傾向抗拒執法,從而使衝突升級。舉紐約市為例,紐約公共廣播(WNYC)曾經調查了2012-2014年的法庭記錄,發現在逮捕持有毒品的被告時,黑人的拒捕率比白人高82%(1.7% 比 3.1%)。
https://www.wnyc.org/story/resisting-arrest-black-white/
弗洛伊德喪命的起因也是因為他抗拒警察的逮捕,拒絕進入警車(這不代表警察沒有過錯,但主流媒體常常忽略許多死於執法的黑人都有抗拒執法的共同點)。
在弗洛伊德之前,特雷沃恩·馬丁(Trayvon Martin),弗雷迪·格雷(Freddie Gray),麥可·布朗(Michael Brown),菲蘭多·卡斯蒂爾 (Philando Castile) 和埃裡克·加納(Eric Garner),被「黑命貴(Black Lives Matter)」運動追封為烈士,但最後三人都曾抗拒警察執法,可以說若不因此,原本都不會導致最終死亡。這裡面除了加納案之外,其他的案例的最終結論都是警察屬於正當執法。
不但如此,匯總2017年FBI的全國數據和《華盛頓郵報》的資料庫,如果我們把所有因嚴重犯罪(謀殺、強姦、搶劫、嚴重襲擊)被捕和死於執法的白人與黑人做一個類比計算(見下圖),我們會發現:
每10,000名因嚴重犯罪被捕的黑人中,致死的有14.6名。
每10,000名因嚴重犯罪被捕的白人中,致死的有19.4名。
2018年的數據也是類似。
https://ucr.fbi.gov/crime-in-the-u.s/2017/crime-in-the-u.s.-2017/tables/table-43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graphics/investigations/police-shootings-database/
可見,白人被捕致死的概率甚至要高出黑人近33%,警察面對黑人執法時很可能更加小心,擔心犯錯。換句話說,如果警察對黑人真的存在普遍歧視,那麼在暴力犯罪逮捕/致死率上應該會體現出來,因為借著對方涉嫌犯重罪(因此很危險)的由頭進行射殺最名正言順。可是我們看到的是相反的數據,白人的暴力犯罪逮捕/致死率甚至高出黑人一大截。
和許多數據一樣,該數字也被主流媒體完全忽略。
六、警察和政府提供的數據,難道不會因為種族歧視而造假嗎?
至此,有人也許會說,政府和警察提供的數據都是種族歧視之後的產物,因此無法反映真正的事實。
可是這樣的觀點是嚴重偏執的,因為這麼說的人,往往同時也是相信斷章取義的數據和新聞標題來支持存在系統性種族歧視的人(如「明市警察對黑人使用的武力比白人高7倍」)。因此這是一種雙重標準。
另外,美國司法統計局每年都進行「全國犯罪受害者調查(National Crime Victimization Survey)全國受訪的至少16萬人談自己經歷過的暴力犯罪,許多的經歷沒有報警。
該調查的嫌犯種族比例與全國的逮捕率是非常相近的,比如,一半的受害者會稱自己遭遇的搶劫犯是黑人,而警察在全國逮捕的搶劫犯也確實約一半是黑人。因此,相比「這一切數據都是種族歧視的產物」。更合理的解釋是:絕大多數的警察在正當履行公職,逮捕罪犯,不論任何膚色。
https://www.bjs.gov/index.cfm?ty=pbdetail&iid=6686
許多獨立於政府部門的學術機構也對此進行的詳細的統計和調查,比如頂尖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建立了一個從2015年開始的警察開槍射擊資料庫。研究顯示:「在被警察開槍射擊擊致死的平民中,開槍警察的種族並不預測平民的種族,並無證據顯示存在反黑人或者反西班牙裔人的差異現象。」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7/16/9127
報告還提到:「隨著白人警察在致命槍擊執法中的比例增加,被槍擊致死的人是非白人的概率沒有增加。」 因此,「增加警察隊伍中非白人的數量,並不太可能降低警察射殺的平民中,非白人(黑人,西班牙裔等)偏高的情況。」
2020年迄今為止,《華盛頓郵報》的資料庫顯示,全美警察在執法中射殺了451名男性,15名女性。我們不能基於這一條事實就得出「美國警察射殺男性概率高出女性30倍,因此警察在系統性的歧視捕殺男性」,更合理的結論是警察執法射殺的男性多因為男性暴力犯罪率高。同理,詳細了解犯罪數據的話,就會發現黑人被執法射殺的比重高也是因為犯罪行為多,不是因為膚色。
黑人經濟學教授羅蘭德·福萊爾(Roland Fryer)是歷史上最年輕的獲得哈佛大學教職的黑人。
因為黑人青年麥可·布朗在2014年死於警察的執法,羅蘭德·福萊爾感到氣憤。於是,福萊爾收集了大量數據自己進行研究。綜合考慮了全面的數據後,無法找到警察存在系統性種族歧視。福萊爾稱:「這是我學術生涯最令人驚訝的發現。」
https://scholar.harvard.edu/fryer/publications/empirical-analysis-racial-differences-police-use-force
https://www.manhattan-institute.org/good-policing-saves-black-lives
為何福萊爾會感到驚訝呢?因為他和許多黑人乃至白人一樣,被主流媒體斷章取義的不實報導誤導了,因此成為了顛倒黑白的公眾的一員。
而媒體不願報導的令人驚訝的事實遠不止這個!
七、跨種族暴力,白人是最大的受害者,而黑人的最大殺手不是白人,而是其他黑人
西方主流媒體永遠不會關注跨種族暴力犯罪統計數據,但對於刨根問底、獨立思考的人來說,報告都是公開的。其中一個表格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
該表格來自美國司法統計局2018年的刑事受害報告,在跨種族暴力方面,黑人襲擊白人的案件有547,948起,而白人襲擊黑人的案件僅有59,778起。而黑人襲擊黑人的案例有396,450起。黑人襲擊亞裔的案件有50,113起,而亞裔襲擊黑人的案件小於564起(數據顯示小於0.1%)。
報告連結:
https://www.bjs.gov/content/pub/pdf/cv18.pdf
因此我們可知,黑人襲擊白人的概率比白人襲擊黑人高9.16倍,黑人襲擊黑人的概率比白人襲擊黑人的概率高6.63倍。黑人襲擊亞裔的概率比亞裔襲擊黑人的概率至少高88倍!而往年的數據也基本延續2018年的規律。
以上數據在報告的第14號表格中可查到,歡迎讀者專家進行驗算反饋。
為了讓數據更加直觀,我們特意製作了如下圖表,西方媒體的斷章取義和多數民眾近乎瘋狂的顛倒是非都濃縮在這個柱狀圖裡:
數據來源:
https://www.bjs.gov/index.cfm?ty=pbdetail&iid=6686
https://www.bjs.gov/content/pub/pdf/cv18.pdf
可見,美國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的「黑命貴」抗議運動只是有選擇性的咆哮,看到的僅僅全國每年不到6萬的白人攻擊黑人的事件。可是對於高出9倍達54萬的黑人攻擊白人事件忽略不計,對黑人群體攻擊亞裔比反之高出88倍的犯罪率也忽略不計。
更重要的是,他們對每年近40萬黑人襲擊黑人的事件視而不見,之前從槍擊的數據中我們也了解到,對黑人群體生命威脅最大的不是白人罪犯,也不是警察,而是其他黑人。
所以,如果「黑命貴」運動「人如其名」,珍惜黑人的生命,那麼應該舉辦的遊行應該是「反對黑人社區的暴力犯罪遊行」。我們也應該看到「反對黑人針對亞裔的暴力遊行」,甚至「反對黑人針對白人的暴力犯罪遊行」。
如今西方的亂局還會加劇新冠肺炎疫情。美國和英國的數據均顯示,黑人群體的新冠肺炎死亡率明顯偏高。4月份數據顯示,在美國芝加哥,因新冠死亡的患者中有72%是黑人,但是黑人只佔芝加哥人口比例的30%。
數據來源:
https://www.bbc.co.uk/news/world-us-canada-52194018
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黑人死於新冠的概率比白人高4倍。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0/may/07/black-people-four-times-more-likely-to-die-from-covid-19-ons-finds
如果「黑命貴」運動和美國主流媒體真的在乎黑人的生命,就更不可能在這樣一個疫情蔓延的特殊時期,鼓勵黑人群體基於子虛烏有的「系統性種族歧視」上街抗議,打砸搶、摧毀文物雕像、襲擊警察和平民。
至此,眾多的證據都顯示,蔓延在西方的抗議運動與平等無關、與正義無關。雖有許多存善意但不明真相的的人們被誤導捲入,但是本質上這是一個美國和西方社會內部的文化和政治內戰,這才是背後的真相!
川普代表的是歐美傳統主體民族,白人基督徒的利益,隨著白人人口比例持續下降,川普可能是主體民族借選舉發出的最後吶喊。代表白左與猶太左翼多元彩虹主義的民主黨,原本期望借川普疫情應對不力,全國進入封鎖隔離讓經濟長期停擺,使川普最引以為傲的經濟進入衰退,確保他無法在年末的選舉中連任。
可是,怎奈民主黨候選人拜登軟綿無力,疑似老年痴呆早期,公眾普遍不看好他戰勝川普。而且川普為避免經濟繼續下滑影響連任,宣布提前逐漸復工。而此時弗洛伊德事件引發爭議,白左勢力順勢改變了策略,從譴責疫情期間的出門聚集,轉換為歌頌甚至美化無視隔離措施蜂擁上街的抗議者,希望藉此動員民眾熱情,大打種族牌為自己年末選舉戰勝川普助力。
西方白左和掌握主流媒體猶太左翼精英並不在乎黑人的生命,他們只是在這樣的特殊時期見風使舵,打著」自由、平等、人權、反歧視」的口號追求自己的政治目的,並讓白人下跪,從精神和心理上進一步瓦解傳統西方主體民族的而已。
英美各地民眾和警察向黑人下跪以及洗腳
而在這一切的陰謀和硝煙中,最苦的就是西方的老百姓。對美國警察的持續醜化將導致警員人人自危,更加不敢對黑人罪犯進行執法,治安從而將會持續下降,最大受害者反而是犯罪率最高的黑人社區,許多地方「解散警察系統」的呼聲也不絕於耳,可見,如今西方的社會全面撕裂只是更大的衝突的開始,族群衝突的可怕的浩劫還在後面。
作為當代的中國人,我們需要冷靜並基於事實的評估西方的局勢。切勿被西方主流白左媒體的情緒化宣傳洗腦,對其別有用心的宣傳信以為真。短期內,從我國的國家利益角度來講,美國自亂陣腳,陷入文化政治內戰有助於緩解中美之間的戰略壓力,讓美國無暇圍堵我國的發展。
近期在韓國舉行的「黑命貴」+同性戀/變性人彩虹多元主義反歧視遊行
但是,我們切勿因此內化了白左的宣傳,對白左和猶太精英打的種族牌自己信以為真,誤以為當今西方真的是一個系統性種族歧視的社會。因為,目標瓦解的所有傳統主體民族的彩虹主義已經滲透滲透到了東方,我們需有理性、獨立、獨特的立場才能在未來的無聲較量中立於不敗之地。
更多精品文章請見:
同性戀LGBT運動是猶太精英和白左策動的全球文化戰爭
我國的移民政策應借鑑以色列模式,而非災難性的歐美模式
猶太精英對西方的掌控絕非陰謀論,我國實事求是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原創資源 歡迎讚賞
長按解析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