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多天,傷口雖已癒合
但是黃女士和家人依然心有餘悸
她的女兒陳女士昨日
撥打本報熱線968820反映了這事
這蜇人的「蟲子」到底是啥?
是否有毒?
7月28日,陳女士和往常一樣,到SM附近的一家超市,挑選了6個山竹裝袋稱重,並密封起來。
第二天傍晚,陳女士的母親黃女士
準備開袋享用山竹時
突然覺得右手拇指一陣鑽心的刺痛
仔細一看山竹蒂頭裡
爬出了一隻灰黑色的「蟲子」
據陳女士描述,這隻「蟲子」長三四釐米左右,頭部和尾部尖尖的,身上還有花紋。「它看起來,不像普通的菜青蟲,身體較硬,爬動的速度非常快。」陳女士說。
被「蟲子」蜇了之後
黃女士右手拇指出現了一個
好似被針扎過的小傷口
儘管用力擠壓多次
仍有少量組織液滲出
連續幾天,拇指還伴有劇烈的疼痛
「就像被針扎了一樣疼。」
本想前往醫院就診,可第二天一早,傷口已經癒合且疼痛有所緩解。
陳女士說,食用之前「蟲子」與山竹,在冰箱裡冷藏了一天,居然還耐低溫,活力十足。
儘管母親的傷勢有所好轉,但陳女士還心有餘悸:「這究竟是什麼蟲子?會不會有毒?有潛在的危險嗎?」
昨日,記者見到了陳女士所說的「蟲子」——它身體已經腐爛,不過長長的尾巴還十分明顯。
隨後,記者諮詢了集大水產學院副教授謝欽銘以及廈門觀鳥協會資深動物愛好者「山鷹」,他們一致斷定蜇傷黃女士的是蠍子。
「初夏至初秋,溫度較高,蠍子活動較頻繁。」「山鷹」說。
謝欽銘告訴記者,蠍子屬於晝伏夜出的動物,喜幹怕溼,喜暗懼怕強光刺激,喜歡躲在樹皮和腐葉下,白天潛伏於陰暗處,喜歡夜晚出來活動覓食。
「黃女士所遇到的這種情況,應該是巧合,不具有普遍性,市民不必太過憂心。」謝欽銘猜測,蠍子是因為天熱才跑到水果葉子下面躲起來。
謝欽銘說,人被蠍子蜇傷後輕則出現劇烈疼痛、紅腫、水皰、頭痛、頭暈、流淚、噁心、嘔吐、肌肉疼痛等症狀。
嚴重者會出現神經毒素導致心跳加速,呼吸困難,低血壓等症狀。
「山鷹」和謝欽銘提醒市民
被蠍子蜇傷
要及時到醫院對症下藥
「每個人體質不同,反應也有輕有重,嚴重一些的可能會引起發燒。」 「山鷹」說。
北京中醫藥大學廈門醫院(廈門市中醫院)皮膚科醫師劉慧民建議市民,可以先按如下方法進行護理:
●立即檢查傷處,如有毒刺,應迅速拔出;
●自傷口周圍向傷口處用力擠壓,使含有毒素的血液擠出,如家裡有吸奶器或是拔火罐等用具可吸取毒液最好。在確定口腔黏膜無破損時也可以用口吸出毒液;
●在蠍子蜇傷處上端2到3釐米處,用止血帶或布帶、繩子紮緊,每15分鐘放鬆2分鐘左右;
●傷口周圍可用冰敷或冷水溼敷,減少毒素擴散和吸收,嚴重者(如出現全身皮疹、咽喉不適 、胸悶呼吸不暢等情況),一定要送往醫院救治。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記者:陸曉鳳 通訊員:李琪彬
編輯:施璐瑋 值班主任:蔡萍萍
廈門日報社微信矩陣
暱稱更多資訊請猛戳閱讀原文下載廈門日報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