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盛夏的餘熱還未散盡,我們在今天迎來了立秋,掀開了秋天詩意的序幕,也寓意著豐收季的開始。
人生短短幾個秋,不拼不罷休。立秋這一天,智慧能源(國核電力院)電網板塊品嘗到收穫的愉悅,他們參與勘察設計的工程,連續5次在央視刷屏。
在跌宕起伏的2020年,這支團隊以一如既往的穩定輸出,詮釋了使命擔當。
深度參與設計的張北柔直工程
全球首條清潔能源特高壓通道在世界屋脊樹立國核院品牌
用張北的風點亮雄安的燈看見親手幹成的項目上央視,那種甜,只有經歷了才明白。
在十四五電網發展規劃評審現場、在白鶴灘-浙江±800kV特高壓工程踏勘的山崖上、在菲律賓堅守大半年的8人EPC項目部,在華中環網、天山南北、膠東半島.
電網板塊的將士們,從來不惑、拼搏而已。
做特高壓設計領域的技術擔當
作者/李夢宣
原文刊登於《國家電投報》
近日,張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線路工程實現全線貫通,每年將有70億千瓦時以上的清潔電能經此送至雄安,為雄安新區100%清潔能源供電提供重要支撐。
從此,雄安的夜色將被張北的風姿點亮。
作為在張北-雄安特高壓工程中承擔全線可研任務,唯一從前期可研諮詢到後期勘察設計提供全過程一體化服務的設計院。
智慧能源(國核電力院)充分發揮國家發改委、能源局智庫平臺作用,堅持規劃引領、技術創新,憑藉多年深耕特高壓領域的技術優勢和專業精神,再度奉獻精品力作。
電網團隊百鍊成鋼在設計過程中,電網分公司設計團隊積極響應集團號召,應用數位化平臺三維設計,在可研階段就全面熟悉了現場自然環境,牢牢把握住先發優勢。
結合地質條件,著力創新優化方案,使基礎材料量減少約1%至3%,造價降低約2.7%至6%,因地制宜應用巖石錨杆基礎及可攜式鑽機,使鑽孔速度提高了50%,工程經濟效益和效率均獲大幅提升。
地形複雜、山高路險是張北-雄安沿線的尋常景象,線路工程推進至蔚縣上山段時,設計團隊遇到了前所未遇的挑戰。
我們的團隊在太行山上跨越太行山,飛越飛狐峪。
工程線路由平地到山頂拔地而起,高低落差大,塔間檔距大,且途經冰雪覆蓋區域,建設走廊十分有限。
「3S069號塔位三面都是懸崖,塔位坡度將近45度,鐵塔和基礎設計難度極大。」談起踏勘過的天險,項目電氣主設人趙翔和結構主設人薛園仍記憶猶新。
群山之巔,跨越天險上
面對這個全線關鍵控制點和最大技術難點。電網分公司設計團隊堅持用一個個風雪中的腳印丈量路徑,用一次次深夜裡的研討試算結論,高精度衛片室內選線、無人機輔助+三維建模…
一項項創新之舉的實施落地打破了設計僵局,成功將高差從485米降至446.3米,解決了山區無立塔位置的技術瓶頸,也刷新了同類型特高壓工程線路設計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