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縣柳營鄉果毅後鎮西宮簡介
圖(一)
圖(二)
由於時代久遠,有些同胞已分不清平和縣屬於哪個「州」了
圖(三)
圖(四)
圖(五)
圖(六)
圖(七)
圖(四)
臺南縣柳營鄉果毅後鎮西宮奉祀主神開天炎帝,也就是神農聖帝(五穀王),是在荷蘭據臺時期,先民由大陸迎請護佑來臺定居果毅後,迄今四百多年,分靈遍及全臺各地,為全臺奉祀神農聖帝始祖;每逢農曆四月二十六日神農聖帝聖誕,諸信眾備豐盛供品祭拜、演戲叩謝神恩、繞境遊行,頓時熱鬧非凡。
據鎮西宮主委林文彬表示,該宮主祀的神農聖帝,系明萬曆(西元一五八九年)荷據時期,由陳、林、李、周、蔡、劉姓等先民,自大陸平和縣下寨鄉神農廟開天宮迎請三尊(即今大王公、二王公、三王公)護佑來臺,經急水溪至山子腳嵌下登陸,並在溪畔暫建草庵奉祀供民眾朝拜,為全臺奉祀神農聖帝始祖。林文彬說,明永曆十五年(即西元一六六一年)十二月,鄭成功克臺驅荷後,漢人逐漸入懇,因神農聖帝以教民稼穡,醫術濟世萬民,功高光普照,靈感有應,生民景仰,信徒日增,遂在柳營鄉果毅後現址,由果毅後五莊頭信眾集資建廟奉祀,成為全臺最早的神農大帝廟宇。
清雍正十一年(西元一七三三年)改建,當時聘請唐山木匠特製香案一座,至今尚保存在宮內,光緒十二年(西元一八八六年)信眾醵金重新擴建,昭和七年即(西元一九三二年)再修建。民國五十一年信眾再集資重建,依照原樣式廟宇字向,配合現代建法造成;六十七年十月成立鎮西宮宮管理委員會,在信眾熱烈響應捐獻,繼續完成左右三農閣、百草亭(鐘鼓樓)剪粘和大殿左右兩旁護室改為兩層樓房,並設會議室、後殿花園,新建涼亭,龍鳳噴水池,歷經多次整修改建,始有今日外貌宏偉壯觀,金碧輝煌的廟宇。廟祝姚煌春表示,鎮西宮是當地居民守護神,也是信仰中心,在完成建廟後除雕塑鎮殿的神農聖帝外,也雕塑開基大王公、二王公和三王公神像,僅供果毅後堡五莊頭廟宇迎請,以及各雕塑二尊神像供信眾迎請膜拜,還有各雕塑六尊神像供信眾乞求迎回家奉祀。
林文彬主委指出,鎮西宮還有一項很特殊的請水儀式,請水的地點和時間不一,系由供奉的大王、二王、三王公降示行之。為何舉辦請示儀式?林文彬說,系信眾向神農聖帝祈拜和請回分身,會削弱神力,必須舉行「請水」儀式,透過招兵買馬,增加聖帝的神力。今年奉大王、二王、三王公降示前往七股潟湖辦請水,當天二動神輿和民俗藝陣前往七股潟湖,在扺達後乩手起駕後搖動令旗,拿著陶甕走入淺灘裝滿海水後密封返回鎮西宮,再由二王公的乩手環抱陶甕在宋江陣的護衛下,把甕放在神農聖帝的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