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一個藥箱,一背就是十八年,一口苗語,能與鄉親們親密交流。安龍縣普坪鎮的鄉村醫生潘鳳,數十年如一日,守護著當地苗族同胞的健康,今天的「貴州脫貧攻堅群英譜·健康衛士」,我們來認識這位苗鄉深處的白衣天使。
距安龍縣城40多公裡的戈塘村是一個苗族聚居的貧困村寨,1999年衛校畢業的潘鳳和丈夫在這裡建起了村裡有史以來的第一個衛生室,從此,讓附近8個村的村民有了看病的地方。潘鳳說,衛生室每天的接診和巡診,都保持在30人次左右,看到自己親手治療的鄉親能恢復健康,就覺得再累也值得。
安龍縣普坪鎮鄉村醫生 潘鳳 : 作為我們從醫的角度來說,能減輕病人整個家庭的痛苦,很高興,就覺得自己有了成就感。
潘鳳就出生在戈塘苗寨,這也讓她對這裡的人們有著與生俱來的親近和關切。每天除了在衛生室接診,她剩餘的時間幾乎都用在了各村各寨間來回巡診,量血壓,測血糖,誰家有需要,只要叫一聲,潘鳳就一定會出現。
安龍縣普坪鎮鄉村醫生 潘鳳:(苗語)血壓也好的,正常的。您兩位老的身體都挺好的。
十幾年來,潘鳳的衛生室不僅服務了戈塘村2500多名群眾,還輻射到了普坪鎮的其他8個村15000名少數民族同胞。
安龍縣灑雨鎮村民 潘仲書:她們經常來串戶、走訪啊,像我們就不知道自己身體還存在那些問題,因為她們檢查才曉得。
一次次的巡診,一個村子裡哪家有幾口人,健康狀況如何,潘鳳心裡都有數。79歲的楊開美老人,子女長期在外務工,自從發現老人患上眼疾,腿腳也不大方便後,潘鳳隔三岔五都要來看看老人。
安龍縣普坪鎮鄉村醫生 潘鳳:(苗語)您這段時間身體好不好?
安龍縣普坪鎮戈塘村村民 楊開美:(苗語)好的,只是腳痛不方便。
安龍縣普坪鎮戈塘村村民 楊開美:把我眼睛醫好了,幫我打針好了,謝謝啊,感謝她、當真感謝她,她把我當她親生的媽了。
18年來,潘鳳始終如此一心一意守護著苗鄉群眾的健康,據統計,她已先後接診15萬人次,出診2600多次,行程25000多公裡。
安龍縣普坪鎮鄉村醫生 潘鳳:每一次我走到他們家的時候,他們都很熱情的對我,把我當成像他們家的姑娘一樣,所以,很多的時候,我還是不想離開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