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壽子琪在2019上海民生訪談現場
天更藍,水更清,近兩年上海的環境不斷改善。空氣方面,PM2.5數值不斷優化;水治理方面,一河一策,河長制更完善。
4月27日,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壽子琪來到2019上海民生訪談現場。針對與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空氣汙染、水質問題等方面,壽子琪詳細介紹了上海2018年在相關方面的治理工作,以及接下來在「天藍水清」之路上可能遇到的工作難點。「抓生態環境就是為了滿足老百姓的期許。」
「我關心空氣,天不藍整個人就很抑鬱。」「比起前兩年,好像霧霾是少了一些。」針對上海市民對2018年申城空氣治理的評價,壽子琪表示,總體來講,關於空氣品質就是三句話:「鞏固成果,堅守陣地,奮力攻堅。」
壽子琪介紹,2018年,上海的空氣品質指數(AQI)優良率達到81.1%,第一次突破80%。對於公眾關心的PM2.5汙染情況,壽子琪說,去年的空氣品質雖有改善,距離PM2.5達到預定標準還有一定距離,「2018年PM2.5數值為36.1,沒有達到二級標準35,首先要達標,我們希望以後能達到25。」
壽子琪認為,總體上來講,上海的空氣治理還未擺脫「靠天吃飯」的局面,尤其同時控制PM2.5和臭氧是個難點,「不控制氮氧化物,PM2.5就會走高;氮氧化物太低,臭氧含量又會上升。」對此,他呼籲民眾同步提高空氣保護意識,比如日常多實施綠色出行,這對幫助環保部門改善空氣品質大有好處。
據介紹,5月1日,全國將實施兩項新的國家標準《汽油車汙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雙怠速法及簡易工況法)》及《柴油車汙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載減速法)》,未來柴油標準將逐步提升至「國六」,減少尾氣排放對環境的危害。
空氣品質預測方面,壽子琪介紹,上海準備引入超級計算機及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希望繼續提高預測能力與精度。
談及上海的水治理,壽子琪將其分為河道和飲用水兩方面,「通過河長制、湖長制,黑臭水體基本消除,但保持也不那麼容易;老百姓喝的水現在集中在四個水源地,從取水的風險上降低很多。」
上海有四萬多條河道,位置各異、情況不一,治水對策十分複雜。壽子琪介紹,目前上海治水採用「一河一策」的方式,因地制宜,對有的河道採取「增加流動性」手段,有的則採取生物或物理方式。
「還要更多發揮社會的作用,政府也通過購買第三方服務,請有實踐經驗的企業、院所、專家為我們指導『一河一策』。」壽子琪說。
水源地保護方面,2019年2月24日,上海公布了一、二級保護區的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範圍。壽子琪介紹,一級保護區內所有不利於飲用水安全的項目都要全面清理,並堅決保住成果,「上海老百姓的水缸是天大的責任」;對二級保護區也進行整治,如全面調整保護區內所有排汙口。
為更好滿足上海市民對美好生活的環境需求,壽子琪表示,二級保護區內的工業企業將被全部關閉清拆,「調整力度很大、付出的成本很高,有賴於社會各方配合,基本把離水源地較近的區域保護起來。」
「為了『保水缸』,可能會影響一些區域產業發展,市委市政府這些年為此連續補償了五六十億。」壽子琪透露,「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的基本底色。」
「2019上海民生訪談」由中國經濟信息社、上海人民廣播電臺、阿基米德FM主辦。17個上海市委辦局主要領導將走進直播室,直面聽眾,關注民生,聚焦責任。
作者:文星月 杜康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