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深夜菌的朋友圈裡有個哥們說自己去了歐洲旅行,發了幾張北歐的白雪青山,配上幾張米其林星級餐廳吧嗒嘴的照片,文字寫的是:什麼破國際標準,沒有一家能比得上我家樓下的海鮮大排檔。
每個人都試圖在朋友圈展示自己上天入地多麼牛B,朋友圈已經替我們提前實現了共產主義。但是你的搜尋引擎會誠實的告訴你,無論多牛B,最終也是個B。
朋友圈是美白粉,我們極盡粉飾;度娘就是你的髒內褲,有你最見不得光的分泌物——那才是真正的你。
承認吧,沒有一個知己,比你常用的搜尋引擎更了解你。
內心閃現出的齷齪念頭,讓你不敢在人前開口,但當自己在搜索框中敲出這些不堪的字眼,窺探著那些和自己一樣猥瑣的留言時,內心還有點小激動……
看見明星出軌的新聞刷了滿屏,在朋友圈裡假惺惺地吐槽:真是不懂,別人家的熱鬧有什麼好看的。其實自己背地裡偷偷地去搜索,把相關的搜索結果全部看完,甚至可以倒背如流。
看見了同事穿的名牌,嘴上不說什麼,背地裡去搜了搜價格,內心的小劇場全面開演……
這不是危言聳聽,美國資料科學家賽斯·道維茲(Seth Davidowitz)在對搜尋引擎進行了數年的研究後,得出結論: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社交媒體上,人們都會撒謊,而搜尋引擎卻默默地揭露了人們內心最暗黑的那一面。
社交媒體讓人撒謊,搜尋引擎讓人吐真言
「每個人都對自己在生活中、在社交媒體上的形象,有著不同程度的誇張和掩飾。」賽斯博士說,「撒謊成本最小、人們撒謊欲望最強烈的地方,就是社交媒體。」
賽斯在對 Facebook 的公共主頁數據進行研究後發現,在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經濟型酒店馬戲團(Circus Circus)和豪華酒店百樂宮(Bellagio)能容納的人數差不多,但是在同一段時間內,在Facebook上人們表示「入住百樂宮」的打卡籤到次數,是馬戲團酒店的三倍之多。
換成國內的場景大家可能更有感觸:人們一路小跑,跑到希爾頓酒店,打開朋友圈籤完到,然後慢悠悠回到速八,一邊摳腳一邊看朋友圈點讚數。
在朋友圈和facebook這樣的社交媒體上,大家都把自己塑造的非常幸福、道德。
賽斯在Facebook搜索框輸入「我的丈夫是……」這樣的關鍵字,蹦出來的聯想搜索結果基本都是「最好的」「我最好的朋友」「最棒的」「最偉大的」和「超級可愛的」,看起來世界夫妻皆恩愛,一片和諧。
▲在臉書搜尋框中輸入「我的丈夫是……」,跳出來的結果一片和諧。
但在Google搜索框輸入同樣的關鍵字「我的丈夫是……」,出來的聯想結果卻是「失蹤了」「同性戀」「卑鄙」和「懶懶散散」這樣負面的描述。
在Google搜尋框中輸入「我的丈夫是……」,跳出來的結果卻儘是負面陳述。
深夜菌自己問了下度娘,發現也差不多。
另外就是關於「啪啪啪」的事兒。
在一項關於美國異性戀成年人性生活的社會調查中,問卷結果顯示在異性戀群體中,美國女性每年要用掉11億個保險套,而參與調查美國男性們表示,他們每年要用掉16億個保險套。
你說怪不怪,有5億個保險套莫名其妙地蒸發了?
這些參與調查的女人和男人,到底誰在撒謊呢?根據調查機構尼爾森的資料顯示,美國一年出售的保險套總量,只有6億個。
也就是說,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大家都撒謊了,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所以,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
賽斯發現,在Google上,抱怨自己的另一半不想進行性行為的條目數量,是抱怨另一半不想和自己交流的條目數量的 16 倍;而情侶中,抱怨另一半不想和自己進行性行為的條目數量,是抱怨另一半不回簡訊、不理自己的6倍。
更令人意外的是,抱怨女朋友不願意和自己進行性行為的男性,只有抱怨男朋友不願意和自己進行性行為的女性的一半。原來,「我男朋友不願意和我做愛」才是美國女性內心真正的抱怨。
賽斯越研究越震驚,並把這些研究結果寫成了一本叫做《人人都會說謊》的書。
內褲再髒,也是體香。
說說看,你曾經在搜尋引擎上搜過什麼見不得人的東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