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蚌埠火車站和高鐵蚌埠南站看到,隨著暑期返程客流高峰的到來,出站乘客蜂擁而出,在出站口附近,記者就撿到了幾片被撕碎的火車票,但是二維碼還是看的很清楚。鐵路部門提醒,自從2012年火車票實行「實名制」以來,很多注意保護個人信息的旅客會將自己用過的車票撕碎後丟掉。不過,火車票票面有個人信息,旅客一定要小心,不要隨便亂丟。
那麼,使用過的火車票,市民究竟是如何處理的呢?是直接丟棄,還是撕毀,還是運用別的方法?為此,記者現場隨機採訪了數位出站的旅客。大多數人表示,有時隨手就扔進了垃圾桶了。「不是公務出差,火車票留在身邊也沒用,肯定扔掉啊!」其中,也有不少旅客稱會把火車票「撕碎了扔掉」。
「現在車票都是加密處理過的,一般軟體無法套取個人信息。」一名旅客告訴記者,他曾經也試過用二維碼掃描工具進行試驗。用軟體對票面上的二維碼進行了掃描。結果顯示,在用軟體對車票掃描後,所讀取出的是一長串數字,仔細觀察這串數字,其中並沒有包含乘車人身份證號等信息。而用微信掃描後,屏幕只顯示了火車票車次、座位號,但無法獲取旅客身份證等其他信息。
也就是說,一般二維碼掃描軟體確實不能掌握火車票購買者的詳細信息,這樣就能表示撕碎後可以丟棄車票了?鐵路部門工作人員向記者證實了該旅客的說法,目前火車票二維碼經過加密處理,暫時無法獲取車票詳細信息。所以,利用常規的二維碼掃描軟體,無法通過火車票面上的二維碼來獲取乘客的個人信息。但是,火車票二維碼雖然具有很強的防偽、保密能力,但通過專用識讀軟體仍能讀取,不排除有不法分子利用更高端的技術對其進行解碼。另外,車票上的旅客姓名和不完整的身份證號碼等信息,也不要輕易讓他人了解。不法分子一旦掌握了旅客個人信息,很有可能開展電信詐騙、信用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
對此,鐵路公安部門建議,二維碼具有較強的容錯功能,即使出現部分破損也可以正常解讀信息。為防止個人信息洩露,車票不能隨手亂丟,丟棄前一定要徹底破壞二維碼。在處理廢舊火車票時可採取撕碎處理,要將二維碼和實名乘車信息一併撕碎,也可以採取塗抹的形式遮蓋二維碼和相關信息,才能避免隱私洩露;在網上曬火車票時,也千萬記得要將二維碼打上馬賽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