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央視記者柴靜發布的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震驚網絡,點擊破億。柴靜的女兒,這個在2013年1月那場侵襲25個省市的大霧霾中被懷上的小生命,居然一出生就被診斷為腫瘤。那些空氣汙染致病的概率似乎一下子變成了100%,我才明白為何柴靜如此認真的去尋找霧霾元兇,正如她所說,這是一個母親與和霧霾之間的私人恩怨。
柴靜《穹頂之下》講述女兒
根據國際兒童腫瘤學會調查顯示,每3分鐘就有1名兒童死於癌症。在我國,兒童腫瘤的發病率近十年每年都以2.8%的速度在增加,每年新增惡性腫瘤患兒達到3到4萬。惡性腫瘤已經成為除意外創傷外,造成兒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兒童腫瘤四大誤區
誤區一:兒童不會得惡性腫瘤
不少人認為,孩子那麼小不會得惡性腫瘤,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實際上,除了白血病兒童容易得以外,像神經母細胞瘤,成人不會得,只發生在兒童期,且90%的病人都在5歲以下。
誤區二:兒童惡性腫瘤晚期放棄治療
由於兒童表達能力有限,查體不及時,往往發現惡性腫瘤的時候就已經全身轉移了,這時候有一部分家長會考慮放棄治療。但北京兒童醫院近年來對兒童惡性腫瘤的跟蹤調查中發現,兒童惡性腫瘤治癒率遠遠高於成人,即使到了末期也有很大治癒機會,甚至晚期已經發生轉移的患者,其總體的五年生存率已接近50%。
誤區三:兒童不能接受化療
不少家長認為化療對孩子傷害太大,即使發現孩子得了惡性腫瘤,也寧肯接受手術治療而不接受化療。專家說,兒童對化療確實比較敏感,也正因為這樣,所以對於癌症的治療效果也特別好。在兒童得了惡性腫瘤以後,一定要進行綜合治療,如果做了腫瘤切除,還要配合化療、放療,即使治療出院也要跟蹤隨診,才能儘可能控制腫瘤不再復發。
誤區四:患兒得白血病就要骨髓移植
白血病是兒童癌症中發病率最高的,部分家屬認為,得了白血病就要骨髓移植,於是急於配型,其實這種想法也不正確。專家表示,保守的化療治療是兒童白血病治療的首選,效果好的話70%~80%的患兒可以達到無病生存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