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上海社科院國家高端智庫資深專家,上海交大日本研究中心顧問
11月29日,日本前首相中曾根逝世。
中曾根首相重視中日關係,對中日關係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中國有著良好口碑。他曾代表日方,響應中方關於謀求中日睦鄰友好關係長期穩定發展的主張,提議與中國設立「中日友好21世紀委員會」,該委員會的任務是根據《中日政府聯合聲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基本原則遵照「和平友好、平等互利、相互信賴、長期穩定」四項原則,從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廣泛的角度,研究中日睦鄰友好關係長期穩定發展的途徑,並向兩國政府提出建議。在上述原則的指導下,在中曾根首相和中國領導人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友好21世紀委員會」發揮了促進中日友好關係重要紐帶的作用。
中曾根首相在處理與中國的關係時,除了積極作為外,還能對錯誤行為有所改正。1985年8月15日,中曾根參拜靖國神社,成為二戰結束後首位參拜靖國神社的日本首相。靖國神社原是根據明治天皇旨意設立的東京招魂社,用以祭祀戊辰戰爭中為天皇戰死的軍人,此後改名為靖國神社,是日本軍國主義精神的集中體現地。因此,參拜靖國神社歷來為世界和平力量所反對。中曾根參拜靖國神社理所當然地受到曾經遭受日本軍國主義嚴重傷害的中國等國人民的反對。1986年8月14日,中曾根政府發言人、內閣官房長官後藤田正晴發表談話,表示日本必須重視國際關係,妥善顧及鄰國國民感情。此後,中曾根沒有再去參拜靖國神社。這一作法,與其後一些不顧國內外和平力量強烈反對,堅持參拜靖國神社的日本領導人相比,給人們留下了知錯能改的印象。
如今,中日關係經過三十幾年的發展,在交往的規模和深度上,都超過了上世紀80年代,站到了新的節點上。但是回顧上世紀80年代中曾根首相的言行,有許多還是值得今人紀念、效法的。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所表示的:中曾根首相「是日本有遠見的資深政治家,生前熱心對華友好交流與務實合作,為推動中日關係發展做出重要貢獻。」以「遠見」、「熱心」兩個詞彙,概括了中曾根首相對待中日關係的境界和態度。
安倍首相就中曾根逝世表示:「中曾根曾在東西方軍事對立、日美兩國貿易摩擦加劇等日本面臨嚴峻的內外形勢之時,擔負起內閣總理大臣之職長達5年,在二戰後重大轉折點之際發揮了掌舵人作用。」應該說今天的日本正處於新的重大轉折點上,此時此刻,回顧與發揚中曾根首相對待中日關係的境界與態度,對於日本領導人在重大轉折點發揮掌舵人的作用,不無益處。
小編:Jl
打造國際關係學 國際政治學 外交學 區域國別研究學術公益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