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泰元:陽明山上看海芋

2021-02-11 文匯筆會


 

「2016竹子湖海芋季」在臺北的陽明山開鑼,我心中充滿了興奮的期待。一年一度的海芋季總給我唯美的浪漫想像,閉上眼睛,仿佛就可以看到無敵的美景。

 

每年的花季期間,我和內人總會趁著上班日人少的時候抽空驅車上山。從臺北市區出發,只需短短半個小時,我們便能抵達山間的谷地,目睹數十萬朵的海芋齊開,置身一望無際的白花綠葉間,在雲霧繚繞中享受這令人屏息的春天盛宴。

 

還記得數年前春暖花開之際,大學時期的香港同學攜二子來臺旅遊。時值一年一度的海芋季,我與內人便略盡地主之誼,帶他們上陽明山到竹子湖一帶賞海芋。山上的海芋又大又多,他們站在茫茫的海芋田間,驚嘆連連,連兩個好動的青少年都樂不思蜀。

 

有一年春天,內人的長輩從上海來臺環島自由行,最後一站到了臺北。我們趁著這難得的海芋季,帶他們上陽明山賞花。四位七十多歲的老人來到山間花海,見到青峰疊翠白花萬頃,都感心曠神怡,忘情於花叢之間,久久不肯離去。他們一直感謝我們,說這輩子沒看過這麼壯觀漂亮的海芋,覺得到陽明山賞海芋是他們此行中最難忘的,直呼下次還要專程再來。

 

海芋在大陸一般稱為馬蹄蓮,對許多人來說這是個極富詩意的名字。馬蹄蓮因花朵像馬蹄而得名,但跟蓮花沒什麼關係,不過昂然挺立的朵朵白花既優雅又尊貴,讓人如嗅到蓮花的味道,想起北宋周敦頤《愛蓮說》的「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漣而不妖」,充滿了唯美的文學意境。白色馬蹄蓮的花語為「忠貞不渝,永結同心」,更是純潔愛情的見證。古時候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荒郊野外,聽到馬蹄就有人煙,有人煙就有希望,就有幸福。多年前和太太在上海的花園飯店舉行婚禮時,她還因此堅持要一束馬蹄蓮作為新娘捧花,更加深了我對馬蹄蓮的認識。

 

馬蹄蓮即海芋原產非洲南部,世界各地多有栽培,但臺北陽明山竹子湖的海芋田卻特別有看頭。大陸的馬蹄蓮多在溫室栽培,規模較小,而陽明山的海芋頂天立地,有青山當背景,有藍天作畫布。如此的景致與唯美的聯想,怎不讓人陶醉?

 

還記得內人婚後從上海來臺北定居,抵臺後的隔天,我便抓緊花季的尾巴,開車載她上山賞花。她初見大地上生長的大片馬蹄蓮,面露驚喜之色,雀躍之情油然而生。上海太太在臺灣的幸福初體驗,就在陽明山上的海芋田裡,留下了夢境般的點點滴滴。

 

本文刊於2016年4月19日《文匯報·筆會》,作者為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臺北林語堂故居執行長

………………………………………………

本微信號每天推薦的文章,歡迎大家直接分享到「朋友圈」;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及微信公號不得轉載。

 

回復「201603」,可收到筆會上月部分好文推送:

畢飛宇   《林衝夜奔:一步步走得密不透風》

張定浩   《Alphgo,一次古典人性的勝利》

[ 最新發現的六封信 ] 梁思成林徽因這麼可愛、這麼動人

陳   潔  《楊絳先生的夢》

胡廷楣  《木谷家的飯桌》

 


「文匯」APP上線公測啦!

匯聚天下智慧,講述人間冷暖——一張擁有78年歷史的人文大報,翻開了新的一頁。請您在手機應用市場搜索」文匯」,下載文匯移動客戶端,繼續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臺北陽明山:一首海芋的歡歌
    對臺灣的印象,很多人都會在腦海裡播放不一樣的歌曲,比如陳綺貞的《九份的咖啡店》,讓九份的那些午後泛黃的景色在腦海成型;戴佩妮的那首《一個人的行李》一個人去陽明山看海芋拍偶像劇的那種灑脫和輕鬆的感覺躍然在旋律裡面
  • 市民烤海芋,吃出了麻煩……
    「從視頻和圖片上看,他們吃的應該是海芋,包括他們出現的口麻、胸悶等症狀,這些都是海芋中毒的表現。」小編就此事諮詢了市中醫院國醫館的趙高科醫生。趙醫生認為李先生和朋友們應該是誤食了「海芋」。趙高科介紹,「海芋」又叫滴水觀音,主要生長在我國華南、西南和臺灣等地區,不少人還把它養著當盆景。海芋不僅根有毒,而且枝、葉、莖都有毒。
  • 2020寧波(餘姚)陽明文化周開幕!
    當天上午,2020寧波(餘姚)陽明文化周開幕。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禮宣布開幕,民盟中央專職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張平,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朱國賢,副省長、民盟浙江省委會主委成嶽衝,市委副書記、市長裘東耀出席。
  • 70年歷史陽明戲院結束營業拆除
    懷舊達人張哲生在臉書發文透露陽明戲院即將熄燈。(圖/翻攝Facebook/張哲生)懷舊達人張哲生在臉書發文表示,昔日陽明戲院還沒興建之前,士林夜市那塊地方是個大水溝,在1949年陽明戲院開始營業,吸引了人潮、攤販,當地開始形成商圈,最後就成現今士林夜市的風貌。
  • 蕪湖漢爵陽明酒店銷售國家保護動物娃娃魚 小皖獨家求證
    馴養銷售娃娃魚有嚴格的規定且需要取得相關證件,網友爆料最近蕪湖漢爵陽明大酒店在賣娃娃魚580元/斤,那漢爵陽明的娃娃魚售賣合法合規嗎?「身邊蕪湖」APP上網友的爆料蕪湖漢爵陽明是否真有娃娃魚銷售?帶著網友這些質疑,小皖聯繫了蕪湖漢爵陽明大酒店。
  • 臺灣:陽明大學和交通大學將合併,QS提升100名!
    @公視新聞網陽明大學和交通大學推動合併
  • 城事丨陽明頤養院:給失能半失能老人一個幸福的家
    經常開車路過東站的有心人可能會發現,在城東路98號,突然出現了一幢掛有「陽明頤養院」字樣的建築。這是我市首家以收住失能半失能老人為主、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該院於去年5月獲得市民政局籌建批覆,陽明養老護理院於去年11月經市衛生局批准設立。項目總投資約2500萬元,設有303張床位。
  • WIFFA會員走進船公司(第一場):走進陽明海運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舉辦
    2020年10月14日下午13:30,WIFFA會員走進船公司活動(第一場):走進陽明海運,與貨代攜手,共創未來!在大連人民路50號時代廣場B座1601室(WIFFA總部會議室)順利召開,共計33家企業,30餘人現場參與,同時WIFFA直播臺進行同步現場直播,線上參與人數463人。
  • 鷓鴣山上的「決戰」 (上)
    今天,「電力一條」帶你來到海拔4400米的鷓鴣山上,見證「三區三州」電網建設項目——110千伏夾壁至馬塘輸電線路工程的建設者們,如何克服高原反應、雪崩、垮石、大風、大霧等惡劣天氣帶來的各種困難,向位於鷓鴣山上重冰區的10座鐵塔發起的「總攻」!雄偉但施工環境惡劣的鷓鴣山!山頂常年被皚皚白雪覆蓋。鷓鴣山,路難行。
  • 鷓鴣山上的決戰(下)
    今天,我們為大家帶來「鷓鴣山上的決戰(下)」,敬請欣賞!
  • 每周去山上撿垃圾
    希望逐漸可以變成一周兩次,取決於空氣品質和加班程度,好消息是從人流量來說山上垃圾也沒有特別多,基本還在一個人勤快點可以搞定的範圍。遇到大叔搭話說覺得這個辦法很好,應該也拿塑膠袋上來收。估計只是說說,別再扔東西就很好了。
  • 老鴉:山上十來戶人家一口小井,經常為水爭吵
    今天上午,看南部網接到網友「微微一笑很傾城」求助:老鴉鎮碾埡村(二村七社),山上十餘戶人家卻未通自來水和網絡寬帶,只能靠一口泉眼挑水吃的村民經常因水源發生爭吵。  據網友介紹,村裡山上住戶有十多家,算上在外打工的有七十餘人。而至今山上的主要水源是一口小泉眼形成的小水井。「本來還有一口大水井,連接了家裡水龍頭,但現在管道壞了也修不好,只能來這小井挑水吃,如此已經有近一年了。」網友說,家裡六十多歲老人也不得不每天前往小水井挑水。而小水井因為只有一個小泉眼,出水量有限,所以經常有村民因此發生爭吵。
  • 陽明醫院「組織生活日•健康社區行」大型活動剪影
    一位大姐撐著傘,她的傘微微傾斜,為給她看診的醫生擋住了這場突來的陣雨:「醫生辛苦了,下雨了你們還在給我們看病。」年輕的醫生微笑致謝,她用手機的電筒當光源,專注地給病人檢查。這溫馨的一幕,發生在義診的現場。
  • 陽明醫院·富佳實業 共同奏響新年新樂章
    洪悅先演唱京劇《祖國的好山河寸土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