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遵義市匯川區董公寺收容所,狗狗們枯瘦如柴,猶如一幅幅行走的骨架,希望大家一起撥打投訴電話,給這些『毛孩子』一條活路。」 連日來,一群被收容的狗狗的視頻刷屏各大網絡平臺。拍下這些視頻的,是遵義市的一位張姓愛狗人士。(11月19日 《貴陽晚報》)
流浪貓狗是國內城市普遍存在的問題,而收容所則是目前能夠大面積解決流浪貓狗問題的最佳選擇。流浪動物收容所本應該是「毛孩子」們遮風擋雨之地,是它們在風雨飄搖中能夠安身立命的一個家。但是這個家披著「愛」的外衣,卻給它們帶來了致命的傷害。
工作人員的底線到底在哪裡?為什麼董公寺收容所狗狗的基本生活都難以得到維持?以全國各大流浪動物收容所的平均收入狀況為參考,流浪動物可以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經檢查發現,這兩隻狗狗都存在著皮膚病,有重度炎症感染,並且嚴重脫水、貧血。其中一隻邊牧犬被她(張女士)帶出來後,光喝水就喝了半盆,給她(張女士)的感覺,已經幾天沒喝水了一樣。」皮膚病、炎症感染、脫水、貧血、日常飲水不能保障,收容所什麼時候成了「索命所」?
其實流浪動物收容所問題存在已經很久,放眼全國,大多數流浪動物收容所都搖搖欲墜。他們雖能收到捐款和補貼,僅能維持日常開支,依舊存在入不敷出的情況。很多收容所需要工作人員「倒貼錢」才能為流浪動物打造更好的生活條件。此外,工作人員的工資普遍偏低,加之收容所的工作非常繁重,流浪動物的日常照顧、衛生防疫等工作對於工作人員專業知識要求很高。這些原因直接導致工作人員缺失,工作積極性不高。經濟來源較少和工作人員不足導致流浪動物收容所現狀堪憂,搖搖欲墜。
截至目前,我國仍沒有出臺相關法律保障或者是收容流浪動物的問題。全國性的法律缺失,地方性政策不足,直接導致流浪動物問題沒有解決標杆和底線。前段時間出現的虐貓事件被網友關注,呼籲人大立法嚴懲虐貓者。那麼流浪動物是否也該引起關注?政府是否該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對收容流浪動物進行規範,同時也對相關人員進行行為規範以及權益保護?有法可依才是我們解決問題的基礎。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解決流浪動物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