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麼呢?擁有的越多就有越多的幸福嗎?
《我的家空無一物》這部日劇告訴我們:空無一物的家才有更多的幸福。
年前,我寫了篇文章,高聲呼告我要趁著年前大掃除來一次徹底的斷舍離。然而,有人說,越是大聲宣言的人,越說明他意志不堅定。我的斷舍離只進行了兩天,扔了幾大包衣服和廚櫃裡的過期麵粉、變質的烘焙用品、被蟲蛀過的各種穀物,再無下文。
究其原因,有二。一是自己太懶,斷舍離也是體力活,一趟一趟往樓下運垃圾讓我有些煩不勝煩。二是時機不對,年前,正好家裡另兩大佬也都在,我每扔一件東西都有負罪感,時刻感覺背後有雙眼睛灼灼地盯著我,如芒在背。
《我的家空無一物》是朋友圈裡刷到的,看到劇名,突然就想起我們搬家前空蕩蕩的房子,只買了必備的家具,站在房門口往裡看,一覽無餘,但那時對它真是充滿愛戀,每來一次都有滿眼冒星光的幸福感。如今想來,或許是一空遮百醜?
人與劇的緣份就是這麼神奇,一個劇名,就能讓我浮想聯翩。自然,這部劇也就非看不可了。
是部6集的短劇,每集只有二十多分鐘。文中的主人公麻子原來住的房子堆滿了雜物,每走一步都有可能碰倒東西,可怕的是住在這房子裡的人對此習以為常。麻子因為失戀想要自殺,想到死後會被別人看到亂七八糟的房子,因而開始收拾自己的房間,從此開啟了扔扔扔之路,直到家中幾乎空無一物。
劇中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他們舊房子倒塌,只能收拾必需品搬到租的房子時,麻子媽媽說的一句話,她說:原來人真正需要的東西,就只有這麼多啊。
是啊,人真正需要的東西,其實並不多。我們之所以喜歡囤積,其實並不是因為我們真的需要,僅僅只是心理需要。
比如我買破壁機時,曾反覆思考過,到底要不要買,答案是要。當時我給自己的理由是:可以常常打豆漿米糊,可以打各種粉類做代餐。但這之前,我買的豆漿機幾乎沒用過,我看中的不過是一個打粉功能,而事實上,機子買回來後這兩年多,我只用過兩次這個功能。
如今,這臺機子基本成了閒置,因為它又粗又重,我只是偶爾才會用它,不願意把它放到外面佔地方,所以把它藏到了櫥櫃裡,又因為它被藏了起來,每次想到要用它時,都嫌麻煩,每次都想其它辦法解決了。
那麼,我當時為什麼強烈地想要買臺破壁機呢?現在回想起來,不過是新鮮玩意,身邊好多朋友都買了,我也想要有罷了。
《我的家空無一物》裡說:一樣東西在扔之前,如果不確定自己還要不要它,那就把它放到自己看不到的別人,看自己到底什麼時候才會想起它來。
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都不會再想起它,因為一旦我們想過要扔它,那就意味著我們對它其實需要並不多。
但,我們真的能做到像麻子一樣讓我們的家空蕩蕩嗎?我想,很難,至少,短時間內不能。如我,如果要把家扔成這樣,估計妍爸得把我也給扔了。
怎麼辦?我想,最好的辦法應該是從微做起,也就是每天挑一件自己想扔的東西,每天扔一件,再控制自己的購買慾,每往家中囤一樣東西時,就扔一樣,不要再讓家裡的東西多出來。長此以來,或許,我們的家也能空蕩蕩,至少,不會像如今這樣,滿滿當當,連個落腳的地兒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