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綠道(來源:網絡)
綠道是政府為廣大市民建設的一種公益性、社會性健身康養道路體系。綠道,顧名思義,是一種形態上線性、功能上多元、性質上公有、目的上服務市民的綠色步行道路空間。既可以在城市間穿梭,也可以在鄉間原野蛇行;既可以依山蜿蜒,又可以傍水延伸。既可以是林蔭小路,也可以是居水棧道;既可以載以徒步,也可以供人騎行。
據了解,綠道(Greenway)概念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是一種與景觀相交叉的人為開發的走廊。"green"表示綠色諸如森林河岸、野生動植物等;"way"即道路。國外常見綠道體系,大多沿河濱、溪谷、山脊等風景優美的路線修築而成。發達國家以步道等多種方式開展綠道建設,經驗豐富。歐盟各國,綠道體系完備,值得借鑑學習。
歐洲綠道(來源:網絡)
近年來,綠道理念在我國不斷普及推廣,各地實踐紛繁,逐步形成了具有我國特色的綠道示範,也呈現出各種典型案例,如珠三角綠道網、成都綠道、武漢綠道、長沙綠道等。
成都綠道(來源:網絡)
面向國際旅遊城市發展目標奮進的都江堰市,是全國著名的長壽之鄉,無論是優美潔淨的生態環境,還是濃鬱深厚的健康文化,都給世人留下了深刻優美的印象。
按照成都市「一軸、兩山、三環、七帶」區域級綠道的總體架構,都江堰市是一軸(錦江主軸),兩山(龍門森林綠道),七帶(金馬河綠道、江安河綠道、走馬河綠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規劃建設綠道網絡體系735公裡,其中,一級綠道135公裡、二級綠道210公裡、三級綠道390公裡。
都江堰綠道(來源:網絡)
自綠道建設啟動以來,都江堰市依託環境治理、交通路網、健身步道等項目,圍繞文化體驗、科普教育、遊覽休憩等主題,深度挖掘和展示山、水、道、熊貓、民俗等傳統文化元素,積極推動全域綠道網絡體系串連成線,統籌建成走馬河、沙西線等綠道200餘公裡,錦江綠道、天府綠道已成為廣大市民健身的網紅打卡地、消費休閒的網紅新場景,這些綠道已成為展現都江堰市最豐富的生態資源、最美麗的田園風光、最優良的宜居品質的生動實踐。
都江堰綠道布局(來源:網絡)
2020年8月26日,由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成都市科技局、成都市科學技術協會指導,都江堰市委、市政府主辦,大熊貓國家公園龍溪虹口保護地管理局聯合都江堰市委宣傳部、市委社治委、總工會、團市委、、市經科信局、市科協、市文體旅局、市教育局、市衛健局、市住建局、銀杏街道,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華西亞高山植物園等單位承辦等聯合承辦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愛成都·迎大運」系列教育活動之「綠道嘉年華暨第二屆熊貓愛上綠道行」主題活動在錦江綠道柏條河段舉行。他們凝聚部門和社會合力,努力傳承和普及生態文化、綠色文化、熊貓文化、康養文化,積極引領廣大市民體驗健康生活,贏得廣泛響應和盛譽!
活動現場(來源:羅申
主編:張黎明
免責聲明:文中部份圖片及資料來源於網絡,僅作配文情景需要,不做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並致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