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9日)早上,信息時報小記者A1優能班來到位於曉港公園內的草木陶坊,來了一次生動有趣的體驗課。小記者們跟著陶藝老師,學習手工製作和陶瓷拉胚,當一名「小小陶藝家」。
首先,草木陶坊的鐘老師講述了陶瓷製作工藝流程、陶瓷與雕塑的區別、陶瓷成型的方法等知識。期間,小記者積極提問,老師及時解答疑惑。據介紹,手工製作陶瓷的三種方法,一是把泥巴壓成平面泥板(可製作成門牌、壁掛等),二是泥條盤築(可製作成花籃等),三是空心圓(可製作動物的身體等)。「這裡90%的手工藝品都可以用這三種方法製作而成。」鍾老師說。
鍾老師表示,「雕塑,把多餘的東西削掉,就完成了;而陶瓷,需要經過燒制,把泥巴定型,燒制的溫度高達1200度。」有小記者舉手回答,「因為陶瓷實用、美觀、大方。」這一點得到老師的肯定,「陶瓷比較實用,很好地跟生活結合在一起,幾千年下來,還能使用。」
學習了理論知識,觀看過老師的親手示範,小記者們親自動手,分別體驗了手工製作和陶瓷拉胚。其中,拉胚是將煉好的泥團放與拉胚機上,借旋轉之力,水與泥的交融,用雙手將泥拉成各種器型。只見,小記者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先將泥揉成圓團,放在拉胚機中心;雙手溼水抱泥,利用拉胚機的轉動和慣性,定好圓心;接著,小記者們兩個大拇指併攏,放在中間向下壓出口來。這時候,可以看到泥團中間有個凹槽了,老師手把手教小記者怎樣慢慢把泥拉高,雙手配合塑造出不同的形狀。最終,小記者們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製作出碗、杯子、花瓶等「作品」,還在上面裝飾作畫。體驗完畢,有小記者說,「太好玩了,我還想再做一個!」在大自然中選土→煉土→成形→乾燥→上釉→裝窯→燒窯→燒成作品【類別 原創】
【圖文記者 黃英奇】
【編輯 鄧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