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就講究個紅紅火火,熱熱鬧鬧,但現在快節奏的生活,衝淡了很多年味,可在井陘的一個山村,有一個作坊,一直秉承著那股子老年味兒,我們一起去看看。
在井陘的農村,家家戶戶都有個講究,從小年開始,就要點起紅蠟燭,一直點到大年初五,有的人家甚至要點到正月十五。紅紅的蠟燭印證著紅紅火火的日子,同時迎接著歡天喜地的新年。在井陘縣南王莊鄉割髭嶺村鴨莊,每到這個時期,是高同印老兩口最忙的時候。
每年一進入臘月,就進入了紅蠟燭的銷售旺季,高同英老兩口就得開始忙活起來。別看這蠟燭點起來容易,但製作起來卻不簡單。製作蠟燭要經過煮蠟,灌模,冷卻,脫模,再冷卻這幾個步驟,其中第一步是將石蠟煮沸融化,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石蠟本身是白色的,要做成紅色的蠟燭,就需要在煮石蠟的時候加入紅色的顏料,而在煮的過程中,這控制火候很重要。
高同印說,以前人們買蠟燭有的為了照明,有的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增添喜慶氣氛。雖說臘月裡買紅蠟燭的人多了,但相比以前可是差了不少。原來生意好的時候,每年能做到一萬三、四千斤,現在每年也就做不到一萬斤,而且都是些老客戶,生意越來越難做,縣裡現在還在做蠟燭的就剩他這一家了。
做了40多年蠟燭的高同英和妻子杜二梅,靠著這間小作坊,培養出了兩個大學生,如今孩子都已經成家立業,他們老兩口今年也已經60多歲了。高同印說,再堅持一兩年他們也打算不再做了。看著自己做出的蠟燭,高同印滿眼的不舍,雖說現在用蠟燭的人少了,但點起紅蠟燭時,那紅紅的燭光裡,還是能透出的那股子紅火的年味兒,這就是我們記憶中的年味兒。
民生關註記者報導
(點擊圖片提供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