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蠟燭映出紅紅火火的年味,或許將只能留在記憶裡?

2021-02-27 民生關注

過年就講究個紅紅火火,熱熱鬧鬧,但現在快節奏的生活,衝淡了很多年味,可在井陘的一個山村,有一個作坊,一直秉承著那股子老年味兒,我們一起去看看。

 

在井陘的農村,家家戶戶都有個講究,從小年開始,就要點起紅蠟燭,一直點到大年初五,有的人家甚至要點到正月十五。紅紅的蠟燭印證著紅紅火火的日子,同時迎接著歡天喜地的新年。在井陘縣南王莊鄉割髭嶺村鴨莊,每到這個時期,是高同印老兩口最忙的時候。

每年一進入臘月,就進入了紅蠟燭的銷售旺季,高同英老兩口就得開始忙活起來。別看這蠟燭點起來容易,但製作起來卻不簡單。製作蠟燭要經過煮蠟,灌模,冷卻,脫模,再冷卻這幾個步驟,其中第一步是將石蠟煮沸融化,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石蠟本身是白色的,要做成紅色的蠟燭,就需要在煮石蠟的時候加入紅色的顏料,而在煮的過程中,這控制火候很重要。

高同印說,以前人們買蠟燭有的為了照明,有的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增添喜慶氣氛。雖說臘月裡買紅蠟燭的人多了,但相比以前可是差了不少。原來生意好的時候,每年能做到一萬三、四千斤,現在每年也就做不到一萬斤,而且都是些老客戶,生意越來越難做,縣裡現在還在做蠟燭的就剩他這一家了。

做了40多年蠟燭的高同英和妻子杜二梅,靠著這間小作坊,培養出了兩個大學生,如今孩子都已經成家立業,他們老兩口今年也已經60多歲了。高同印說,再堅持一兩年他們也打算不再做了。看著自己做出的蠟燭,高同印滿眼的不舍,雖說現在用蠟燭的人少了,但點起紅蠟燭時,那紅紅的燭光裡,還是能透出的那股子紅火的年味兒,這就是我們記憶中的年味兒。

民生關註記者報導

(點擊圖片提供線索)

相關焦點

  • 東陽年味:紅紅火火楊梅果
    眼下,隨著年關將至,辦喜事的人家是漸漸多了起來,南馬鎮的賈惠琴和女兒吳旭虹的楊梅果生意,又到了最忙碌的時期。上午9點,在這個楊梅果作坊裡,賈惠琴和女兒吳旭虹有條不紊忙著手中的活計,好一派繁忙景象。這楊梅果要做得好吃,技巧很有講究。既然是喜宴上的美食,混的是場合,秀的是甜蜜,絲毫馬虎不得。
  • 年味十足的傳統零食,讓你紅紅火火的過一個新年
    臨近年關,依然家家戶戶在積極的準備年貨,來犒勞一年以來的辛勤努力,也期望新的一年裡能積累一些「福」氣。小時候最愛的零食莫過於各式各樣的糖果了;家長總是不讓多吃糖,唯有過年的時候百無禁忌,簡直是小時候最大的幸「福」了~一塊糖可以滿足許久對甜食的渴望。黑芝麻花生糖可以說是這個時候最令人滿足的小吃了。
  • 獨家記憶 | 年味就是媽媽燒的八寶醬丁…
    關於過年,每個人都有屬於他的獨家記憶。
  • 春節美食5折起 | 地道的四川味,吃出生活的紅紅火火!
    「廣告」這個冬天,許多川娃子們都紛紛留在大城市裡就地過年,可能要從大年三十宅到正月初六。但,只要我們心中有年,回不回家,都有一份「火辣」的陪伴在身邊。本喵這就陪大家一起尋找地道四川年菜,和你一起吃出家鄉味。
  • 街頭巷尾年味濃 橋頭紅紅火火迎新春!
    隨著新春佳節臨近,橋頭的街頭巷尾洋溢著濃濃的年味,呈現出一片紅紅火火的景象。今年橋頭的春節氛圍布置主要是通過道路燈飾進行裝扮,利用中式傳統燈籠來營造春節喜慶、熱鬧的氛圍,寓意春回大地,送福到家。在橋光大道道路兩旁的燈柱上,大紅燈籠高高掛起,一派紅紅火火的景象。
  • 年味是藏在味蕾記憶裡的歡愉
    他希望大後勤能繼續秉承年貨在身邊、服務白衣的宗旨,將年貨節持續開展下去。     蔣運蘭講到,年貨節的開展是一個民生實事,讓大家感受到成中醫附院大家庭的溫暖與關懷,切實增強了職工的幸福感、歸屬感。    李芳代表夥食管理委員會表示,民以食為天,頓頓有好餐。各部門代表對膳食科在疫情中為醫護人員的膳食保障的肯定,也為全院職工送上了新年祝福語。
  •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丨劉思晨《年味春節·美食記憶》
    窗外,黑色的帷幕已拉下,絢麗的煙花在綻放;家中,新春的快樂已到來,過年的氛圍在空氣中醞釀:煙花爆竹的刺鼻味,滿桌菜餚的噴香味。對聯上,未乾的墨也散發著獨特的墨香味。吸入鼻中,心中湧動著說不出的高興,光只坐著,都是一種享受。一盤盤菜被端上餐桌,一個個紅包映襯著歡樂的笑容,拜年的話語承載著無限的歡樂告訴人們:過年了!直到呼喚聲傳入耳中,才知道年夜飯已經準備好。
  • 熙熙攘攘紅紅火火,武宣街頭的濃濃年味!
    時光荏苒,匆匆又一年年,很多人說年味不見了,現在可以網購,隨時隨地,想要的年貨只需要動動手指,就可以送到家。(鄭孟春攝)如果說過年是一種儀式那麼年貨則是這個儀式的載體武宣的年味就在年貨大街上臨近年的這幾天武宣已經是滿大街的人人人人人了!
  • 濟寧春節年味地圖看這裡
    寒來暑往,冬去春來
  • 年味(二)——傳承中國記憶,快讓團團帶您尋找年味吧!
    記憶中的年味兒是華燈初上、萬家團圓,是熱氣騰騰的餃子,是是好運連連的祝福,是絢麗奪目的煙花……「小孩小孩你莫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在我們家,一碗濃濃的、香甜可口的臘八粥開啟了年前準備工作,家裡人開始忙活起來,媽媽帶著全家熱火朝天地打掃衛生,爸爸興高採烈地去備年貨,買春聯、買福字兒、買瓜果蔬菜、買雞鴨魚肉······爺爺奶奶忙忙活活地開始做炸貨、包包子,準備各種熟食,
  • 年味|不同年齡層的獨家「大年記憶」
    提到「年」,人們很容易將味道與其聯繫在一起。
  • 【年味】兒時記憶的美味零食——寸金糖
    春節臨近,年味漸濃。地處大別山腹地、兩省三縣結合部的邊陲小鎮——嶽西縣冶溪鎮,家家戶戶都在忙著辦年貨、燙豆粑、打豆腐、醃臘肉、做美味……喜迎牛年春節。      「寸金糖配料精製,製作工藝比較複雜,熬糖火候相當講究。」
  • 裡水影像|和味崩砂——裡水味道
    今天文化君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裡水味道——和味崩砂的故事。裡水街頭巷尾人人稱呼的崩砂婆,名字叫梁桂崧,年輕時跟二姐梁劍崧,姐夫陳汝秋(裡水水口村人)學了做崩砂這門手藝,婚後育有四子女,在大女兒9歲的時候,為了減輕丈夫的負擔,嘗試用這門手藝來增加經濟收入,在裏水鎮等地叫賣,歷經多個寒來暑往,憑著一份熱誠,堅守著這個傳統手藝,「水口崩砂」一做就是22年。
  • 愛·回家 一起尋找身邊年味 找回身邊感動
    廣西電臺新聞910羊年春運「愛·回家」大型活動線上線上聯合廣播一起尋找身邊年味找回身邊感動中國人過春節,紅燈籠、紅對聯、紅鞭炮、紅窗花……該有的紅一個也不能少!寓意紅紅火火,鴻運當頭!但現代人「越來越從簡」,身邊的年味越來越少。新年羊年,沒有「紅」怎麼「鴻」呢?!現在起, 你只要手指動一動,拍下身邊的年味,記錄你回家一路上的「中國紅」通過照片告訴大家體現著中國年的底色沒有變!團圓、快樂、喜慶、祝福、憧憬依然是新年不變的主題。
  • 年 味 ​▌周撼宇
    在我的印象中,一年裡最為熱鬧的日子莫過於過年了。那時候,家家戶戶在外面工作的人都回老家了,聚到了一起。傍晚,大門外掛起了紅燈籠,貼起了紅對聯,煙花鞭炮也已經搬到門外開闊的地方。吃年夜飯了,三張紅漆木桌,鋪著大紅桌布,桌上擺著滿滿當當的吃食。裡面必有年糕「年年高」,有必定是全須全尾的魚「年年有餘」,有豬腳「好抓財」……我都記不得那麼多菜式了。      吃完年夜飯,開始放鞭炮了,「噼噼啪啪」的響聲連綿不斷,濃濃的過年的氣息裡面就又多出來一份別樣的味道——「硝藥味」。
  • 【壽陽年味】炸三道、掛燈籠, 張燈結彩迎新春
    農曆小年一過,春節的腳步更近了,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熱熱鬧鬧置辦年貨,城市鄉村喜慶祥和、年味濃鬱。時代和社會在發展變遷,春節代代傳承的文化基因與精神密碼融匯於民族血脈和我們的精神家園。年俗在傳承在流變,美好記憶和美麗鄉愁總是縈繞心頭,人們祈盼山河無恙、闔家幸福團圓一如既往,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不曾改變。  這幾天,在縣城置辦年貨的人也是絡繹不絕。
  • 銅陵迎春節到底多紅火!|過年的銅陵原來這樣的!多圖多網友,帶你足不出戶感受銅陵年味!
    樅陽縣的網友叄姨姐,在銅陵網APP的銅友圈裡發了「過年回家蹭飯」的小視頻。家人們一起剁鮮肉,搓肉丸,炸肉丸。這麼多肉丸,香味透過屏幕都撲鼻過來啦,你饞了嗎?快過年了,義安區五松鎮的城北市場熱鬧非凡!人員多,年貨多,特別是從農村運來的黑豬肉,活蹦活跳的新鮮魚,自產自銷的新鮮蔬菜,倍受顧客青睞。那土產貨,油炸圓子,炒米糖和米粉粑粑,都是現做現賣,也很搶眼。
  • 年味記憶!有一種樂趣叫踢「豬尿泡」~
    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於過年的期待,總是不來的那麼強烈了,與兒時的盼年相比,似乎這些年頂多算個放假而已,在家待幾天,吃吃喝喝同往常沒啥兩樣,玩玩轉轉還是哪些熟悉的老地方,如此而已。        於是也就沒有了過多的憧憬,想來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對於過節經歷了太多太多,五花八門,不一而足。
  • 很走心 專治節後綜合症,讓香氛蠟燭療愈你的心
    教你一招,在家裡點燃香氛蠟燭,其實有療愈心情的作用喔!如果在家裡點燃香氛蠟燭的話,一定要記住不要和沒有香味的蠟燭同時點燃,因為無香的蠟燭會吸走香氛蠟燭的味道。每次使用香薰蠟燭的時候建議只能用一到兩種香味,避免讓我們的嗅覺聞到太多香味而麻木。
  • 電子蠟燭裡流淌著的溫柔與幽默
    「第一次看到電子蠟燭時,我驚嘆於它正如當下時代一般,充滿荒誕的幽默感、擬物裝飾和實用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