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你曾經離不開的家鄉,將來也會是你回不去的故裡」,關於《布魯克林》的影評,這一句便道盡了。《布魯克林》講的是愛爾蘭人的鄉愁與愛情,劇本並不出奇,因為愛爾蘭裔姑娘西爾莎·羅南的出色演繹,獲得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女主角三項提名。這樣美好的鄉愁與愛情,與被一則假新聞「上海姑娘與江西年夜飯」牽動的國人的鄉愁與愛情是格格不入的。設想一下,「西爾莎·羅南」移民來到上海或北京?那定是別有一番滋味。
紐約的新世界 or 愛爾蘭的家?
義大利籍水管工 or 小鎮酒館繼承人?
這是《布魯克林》裡那個愛爾蘭姑娘面臨的人生選擇題。
西爾莎說,「這是我第一次出演和自己如此相似的角色。」
這個充滿靈氣,有著像湖水一般藍色眼睛的西爾莎·羅南長大了,帶著《布魯克林》重回我們的視野。
西爾莎有一雙可愛的耳朵,這個小時候的困擾,隨著成長反而變成了她的獨特之處。
西爾莎(Saoirse),這個名字在愛爾蘭語中代表著「自由」,而羅南(Ronan)則是可愛的「小海豹」。但在影迷心中,她更像一隻精靈,來自愛爾蘭的精靈。
1994年,西爾莎出生在紐約的一個愛爾蘭家庭,是家中的獨生女。當她3歲的時候,一家人搬回了愛爾蘭小鎮,直到去年才重回紐約。所以蘿莉西爾莎身上並沒有紐約的繁華和炙熱,更多的是愛爾蘭的純淨和淳樸。
她有一隻叫Sassy的邊境牧羊犬,在一次採訪中,她說離家工作的時候,最讓她思念的就是Sassy。
西爾莎的父親也是一名演員,9歲的她在父親的影響之下開始了自己的演藝生涯,在電視劇《診所》中擔任了一個小角色。到了2007年,年僅13歲的西爾莎就出演了人生中第一部電影《情不自禁愛上你》。
同年,她參演了《救贖》,一部讓她在國際上大放異彩的成名作。《救贖》在藝術上和商業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西爾莎也憑藉著精彩的表演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之後的四年,西爾莎的演藝生涯可謂順風順水。雖然錯過了一些更受關注的電影角色,比如《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中的猩紅女巫,參與電影的質量也參差不齊,但她的演技總是能夠得到肯定。
《微光城市》中的西爾莎獲得了愛爾蘭電影電視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回來的路》讓她收穫愛爾蘭電影電視獎最佳女配角獎項。
《可愛的骨頭》比上述兩部電影更受國際關注,西爾莎飾演一個被害的蘿莉,她用真誠的表演打動了許多人,也為她贏得了各項殊榮,包括被稱為英國奧斯卡的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可愛的骨頭》的導演Peter Jackson也是魔界和霍比特人系列的導演,他透露,西爾莎甚至沒有露面就拿到了這個角色,他們看到她從愛爾蘭寄來的試鏡錄像之後就被她的驚豔表演所折服。
這些偏另類的電影似乎代表了西爾莎不同尋常的選片口味。幸好,這種偏文藝的選片口味讓她獲得了參演風格大片《布達佩斯大飯店》的機會。在《布達佩斯大飯店》裡,她出演zero的愛人阿加莎,你們認出來了嗎?
西爾莎主演的《布魯克林》在最近公布的奧斯卡提名中獲得了最佳影片和最佳改編劇本提名,她也成為了最佳女主角的有力競爭者。《渥太華太陽報》預測,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將在西爾莎和《房間》的女主角布麗中產生。
西爾莎在《布魯克林》中飾演的Eilis一開始是定由魯妮·瑪拉出演的,但西爾莎一直都是最佳人選之一,只是那時她年齡太小不適合這個角色。電影的製作因為種種原因停滯了很久,最終魯妮·瑪拉決定退出,而西爾莎剛好長大成熟,這就註定了她與Eilis一角的緣分。
《布魯克林》導演John Crowley評價西爾莎,「Eilis讓她從一個童星的狀態走向了成熟的演技,而這個角色也給了她足夠的空間去發揮。她就像從那個年代走出來一般,她是這個角色最好的選擇」。」
《布魯克林》根據愛爾蘭作家 Colm Tóibín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整部電影瀰漫著懷舊的古典浪漫,而愛情故事的主題又因為交織著移民帶來的鄉愁和人生的抉擇變得厚重。
對於西爾莎來說,這個故事就像她自己的經歷一樣,因為她在拍攝《布魯克林》前正在苦惱一件同樣的事情:要不要孤身離家至倫敦生活,她害怕自己不能適應這種改變。
導演Crowley聽到之後鼓勵她要保持這種焦慮,因為這樣可以幫助她更好的理解角色。幾個月之後拍攝已經準備就緒,導演再見到西爾莎的時候,發現她真的被思鄉之情困擾著,和劇中的人物很相似。
去年11月初,西爾莎和《布魯克林》原作者 Colm Tóibín在倫敦的一家小酒館見面,突然間他們兩人都萌生了唱歌的想法,他們有理由感到開心,畢竟當時剛剛上映的《布魯克林》已經受到了熱烈褒揚。
於是他們一起哼唱了一首愛爾蘭民謠《The Auld Triangle》。
「那一刻,是音樂讓這個世界變得靜默」,西爾莎說,「整個小酒館都在我們兩個人的二重唱中安靜下來了」。
愛爾蘭作家Colm Tóibín
《布魯克林》有兩個重要的男性角色。男主角Tony是一個典型的美國新移民形象代表,他就像那個影響了美國一代人的James Dean一樣迷人而溫柔,他帶著Eilis進入了一個新的世界。
而另一個角色Jim則像一切熟悉的事物一樣,舒服、自在,象徵著穩定和安逸。
雖然女主在兩個男性中猶豫過,但電影並沒有俗套的將之拍成一個三角戀的老套愛情故事,因為Eilis所做的一切決定都是與愛情有關,但沒有完全依附在愛情之上的。
有趣的是,最後讓Eilis下定決心的,是那個唯一討人厭的角色Mrs. Kelly,她損人不利己的狹隘之舉如當頭棒喝讓Eilis回想起當初離開家鄉的初心,這份對家鄉停滯不前、故步自封的失望讓她最終回到了美國。
所以有人笑談,這是一部移民美國的宣傳片。
對於《布魯克林》,很多人覺得其中時代背景的宏大描述匱乏,太偏重用對白來表達情感,缺乏對韓戰進行時的布魯克林與愛爾蘭世情的描述。但這就是《布魯克林》,它從來就不是一部史詩般的電影,它只是在講述一個姑娘的鄉愁與愛情,通過愛情的隱喻,讓看的人在其中找到共鳴。
最重要的是,《布魯克林》讓常年背井離鄉的人找到了慰藉,也懂得了治癒鄉愁的最好方法就是擁抱這種情緒。因為Home is home,無論在哪裡,家都不會改變。
《布魯克林》是西爾莎與童星這個標籤的告別式,她的眼睛依然會發光,閃爍著更加成熟和精湛的演技。她帶著這部美好的作品,重新上路了。
《布魯克林》花絮
往期精華快速通道
☟
關注周星馳14年終於看到他不再擰巴了
媽媽不要強迫我看弱智國產動畫片
史上最詭異的紀錄片,比《製造謀殺犯》更震撼
16部徵服全球的成人動畫
美國人欠印第安人一萬個道歉
看過這篇公號文,才知道什麼叫用繩命創作
奧斯卡小金人,這一次不如就從了小李子吧?
影鑑年選:2015年最好的11部華語電影
一個17歲少女把《星球大戰》扒了個精光
2015華語電影的11個G點
《老炮兒》:炸裂歷史的墓穴,只須一段現實的引信
天津人看了《師父》真的不生氣嗎?
文藝連萌
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開屏映畫系頭條號籤約作者
本文版權歸開屏映畫所有
轉發須獲得開屏映畫許可
合作請加微信:14649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