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
1
電影《金色池塘》1982年上映,拿了第54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三項獎項,對白幽默,溫暖感人。它講了一個永不過時的故事,是必看的經典。2
在給父親過完80歲生日後,切爾西要去歐洲遊玩,將兒子小比利留在了金色池塘。諾曼帶比利去釣魚。
諾曼:
「你的釣線怎麼樣,沉到水底了嗎?如果線浮在水面上,就說明鉤子到了水底。那沒用,把鉤拉起來,看在基督的份上,把線收回來!」
比利發起火來:
「好啦,嘿,夥計,你犯不上衝我嚷嚷。你算老幾?」
比利往回收他的釣線,諾曼抬頭看了一眼。
諾曼:「對不起。」
金色池塘將老諾曼的心柔軟起來,他第一次學會了道歉。
或許也因那些隨著年齡而來的各樣衰弱,心悸,記憶力下降,出門採個草莓,竟然找不到路。讓他終於體會到力不從心的感覺。
埃塞爾這樣安慰比利:
他像一頭老獅子。他必須時時提醒自己,他還能吼叫。
4
智慧的埃塞爾,對諾曼有無盡的包容和耐心。她完全明白這個家庭中冰凍的癥結,是父女各自的固執和自以為是。
對於切爾西,她直言不諱:
「有一陣你多少年都不回來。除非我請你,才回來。可是等你回來之後,你成天就是埋怨過去。這又何苦呢?切爾西,生活在前進,我建議,你也應該隨著生活一起前進。」
埃塞爾熱愛生活,採花,摘草莓,面對冷漠和刻薄的諾曼,她可以毫無抱怨。她給了切爾西一記響亮的耳光,並發出真誠的邀請:
「切爾西,諾曼已經是八十歲的人了。他有心悸的毛病,記憶力又不好。你還要等到什麼時候才開始你們之間的友誼呢?」
感謝神讓切爾西有能聽的耳,她的心開始柔軟,反思自己,並主動向父親敞開心扉,父女終於達成和解。
5
片中父女的扮演者亨利·方達和簡·方達,也是現實中的父女。據說,簡·方達特地為父親亨利·方達買下了這部電影的拍攝權,片中的父女正是現實生活中方達父女的縮影。
亨利在拍攝時已重病纏身,身上帶著心臟起搏器堅持表演。並因此片成為了奧斯卡歷史上獲獎年齡最大男演員,獲獎以後不到半年,亨利·方達因心臟病離世。影片也讓他和女兒冰凍多年的父女關係融解。
他們扮演了他們自己,感謝上帝賜下的勇氣。這部影片也因此成為無數家庭的觀照。
悔改,需要否定自己的勇氣,這是神的禮物,悔改的眼淚帶出美好結局。
電影《金色池塘》片段:
福音工作的推動就在您動動手指間,若您有感動可以將這篇文章分享在您的朋友圈和其他群內,讓別人也得到祝福吧!
喜歡可以掃碼打賞我們!
您的每一分奉獻都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